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76257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68 大小:3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26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26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26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26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2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4(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者第七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 准 第四节 认识中的辩证思维 第五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二、认识的本质 三、认识的实践基础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认识

2、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 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v认识主体以实践主体为基础 ;实践主体认识主体认识主体的特点v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 的本质规定;认识主体的特点一个残废!真美 !有伤风化!认识主体的特点v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 的本质规定;认识主体的特点v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 的本质规定;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v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 力是认识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鲁滨逊狼孩卡玛拉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 动所指向的事物。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v认识客体以实践客体为基础 ;实践客

3、体认识客体认识客体的特点v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 改造,是认识客体的本质特点;认识客体的特点v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 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古人问“天”飞船上“天”人类登“天”认识客体的特点客观世界客体v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 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认识客体的特点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 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 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 主体认识 客体认识 工具3、认识工具物质工具观念工具语言工具认识工具二、认识的本质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二、认识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 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生存活动中的 地位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 间的

4、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它以主客体实 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 值关系。红花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就认识活动自身的内在层次性来说,它 是以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以人 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内容的反映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鬼从何来 ?蛇 !杯弓蛇影 就认识活动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来说,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 统一。主体客体模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二、认识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 识本质的科学规定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 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v(1)马克思

5、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 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 验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反映论:是指确 认认识的本质是人脑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 认识论原则,坚持从 “物到感觉和思想”的 认识路线。v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没有被反 映者,就 不能有反 映。v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先验论认为:人 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 先于感觉经验、先于 实践的东西,是先天 就有的。它坚持从“思 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 路线。v(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

6、了唯 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荀子 凡以知, 人之性也;可 以知,物之理 也。v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费尔巴哈 自然界是一 本不隐藏自己的 大书,只要我们 去读它,我们就 可以认识它。v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庄子康德v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 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三、认识的实践基础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

7、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二、认识的本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三、认识的实践基础徐悲鸿画马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 实的实践;你要知 道梨子的滋味,你 就得变革梨子,亲 口尝一尝。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 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其次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 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 决认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哥白尼第谷结绳记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实践是认

8、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再次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 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v(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二、认识的本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三、认识的实践基础2、认

9、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认识决定指导阻碍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 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 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海王星太阳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 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 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太阳系一、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基础二、认识的本质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三、认识的实践基础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 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 行的关系。在二者的关系问 题上,许多思想家都进行了 不懈的研究和探讨,积累

10、了 丰富的思想资料,为后人正 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提 供了宝贵的借鉴。孔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王夫之孙中山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 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 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 认识的初级阶级。感性认识的含义感觉是客 观事物作用于人的 感官而引起的一种 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硬! 红!甜!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知觉是对事 物表面现象和外部 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

11、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表象是在知觉 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 象。 表象知觉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 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F=GM1M2/R2理性认识的含义概念是反映

12、事物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 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 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 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 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 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 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 概念、判断、推

13、理这样抽象的逻 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v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班达依尔 :陛下,我 只要v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v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感

14、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v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谷开普勒v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培根v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能动作用, 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 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 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 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15、度相同。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 世界的目的。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v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 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v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v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16、麦哲伦爱迪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2、认识过程的上升性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这种 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再认识是主体对已知 的认识客体、已有的认识成 果的继续认识和重新认识。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牛顿:光 是“粒子” 。惠更斯: 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光的本性之争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一、认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斗争而发展四、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