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743235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探究导学课型 7.21 教育和科学技术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一、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1.背景:_后,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大量涌入中国,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_的危害。鸦片战争传统教育与科举制度2.教育变革:(1)洋务运动时期。措施:学习西学,兴办_。表现: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_。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意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_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中国_的序幕。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近代科技近代教育改革(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设立新学堂19所;1898年,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_批准在北京设立。方针:_。宗旨:“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地位:开了中国_的

2、先河。(3)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_。蔡元培任校长时期,奉行“_”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_的中心和_的发源地。光绪帝中西并用高等教育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3.科举制度的废除:(1)原因。科举考试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_的培养。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废除_。(2)废除:1905年,历时_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人才科举制度1 300二、詹天佑与京张铁路1.詹天佑: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设计、主持修建了_。2.京张铁路:(1)修建时间:1905_年。(2)总工程师:_。(3)工程亮点:居庸关、_两大隧道工程的出色完成和“人”字形折返线路。(4)地位:中国人自己设计设计 和施

3、工的_条铁铁路干线线。 京张铁路1909詹天佑八达岭第一三、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1.背景:许多工业部门大量用碱,但外国资本家独享索尔维制碱技术成果及措施。2.成果:(1)研制的“_”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及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上获奖。(2)写成_一书,向全世界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奥秘。(3)抗日战争时期,采用联合制碱法制碱成功,这一制碱法被命名为“_”。红三角制碱侯氏制碱法3.影响: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归纳记忆】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揭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开创中国高等

4、教育先河的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炀帝时;唐朝时逐步完善;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科举制度开始僵化;1905年,被清政府废止。【知识拓展】近代科举制阻碍社会发展的原因(1)近代,科举制度的各种弊端愈发严重。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应试者都向酸腐迂拙、不学无术方向发展。舞弊现象也时有发生,科举制走入了死胡同。(2)随着近代化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军事、外交、科技人才,而科举制度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这些新式人才的培养。【比较记忆】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

5、工程师,主要成就是自行设计并主持建造京张铁路;侯德榜是中国近代化学家,主要成就是发明“侯氏制碱法”。【史料解读】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解读】詹天佑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发愤进取,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知识构建】A:_ B:_科举制京张铁路【历史线索】中国传统教育与文化事业曾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发明了“

6、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教育是一个国家振兴的基石,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走进中国近代教育,探究问题。【学校制度建立】(1)图一是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建立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人物有关?我们要了解它最初的遗址首选的城市在哪里?提示:汉武帝;西安(长安)。(2)图二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创立得益于我国近代哪次改革?提示: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考试制度演变】(3)图三、图四与我国哪项制度有关?这种制度建立于哪一朝代?明朝时,这种制度成为强化君权的重要举措,主要表现为什么?你能说出它废除的时间吗?你如何看待它在我国教育史上的重大作用?提示:科举制;隋朝;八股取士;1905年;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对今天的考试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我国现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出自哪幅图片?从此,我国教育大兴什么举措?提示:图五;兴办学校。【科举制度废除】(5)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提示: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可见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