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73897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题作用类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届高三专题复习散文阅读题探究邳州一中 吴荣瑞高考散文阅读总说 n散文依然是主流。n题材类型。一是抒情散文 写景、物抒情;n 二是叙事抒情 n 三是哲理散文n内容特征: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内容主 题都有很好的情感熏陶,或价值观人生观的正向引导。但文 章内容、主题基本与现实关联不大,阅读材料基本都表现的 是恒久的价值观。 结构类答题n一)、知识积累1句子所处位置及其结构上的作用 (1)在文首段: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提挈全 篇,提纲挈领 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 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 (2)在文中段:承上启下(过渡) 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3)

2、在文末段:画龙点睛,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2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总分得当,层层深入 以小见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倒叙、插叙n二)、命题方式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作用、内容作用)2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3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4简析文章的结构特征或者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三)、穿插材料题n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点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 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n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

3、叙述, 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n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 要而定;n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 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 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一)、知识积累答题指要n1.准确定位。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n2.三个角度思考(1)内容本身所写。看穿插材料写什么内容,对表现 主旨、抒发感情等有何作用。(2)上下文联系。这是 思考的主体部分,回答应具体。(3)结合表现手法考 虑结构作用。n3.答题模式开头:(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领起(引出 )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了。中间: (形象地)表现(强调、展现)了

4、与上文(下 文)照应,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为展现 主旨作铺垫。结尾: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 ,引发思考等。作用、好处题“作用、好处”题指的是分析某个句子或某个语段 在文中的作用,是高考散文阅读中一道常规题型, 而且几乎是必考题。n一)、命题方式1问考生某个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问考生某个句子或语段在文中有什么好处。3问考生为什么要写某个语段或能不能把某个语 段删除。n二)、答题要领: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分析一、思路结构类试题n散文阅读愈加重视结构思路的考查,高考这类命 题极其广泛:绝大部分高考试卷都有此考点;且 分值较高(6分)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n

5、重庆告别三峡17.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 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n湖北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 行文思路。n江西朦胧的敬慕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 分析。n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 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n还有福建落叶是疲倦的蝴蝶14题,辽宁雨韵17 题 。 答题思路: n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 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 把层意按先后顺序组合起来。n格式一般为: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0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n上善若水n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

6、,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n 么作用?n 解析 该题考查重要句子的作用,有很强的综n 合性。解答本题,需要着眼于全文的结构和思n 路,紧扣内容主旨,又要注意这三个问句自身n 的表达特点。n 答案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n 路,激发读者的思考。n步步高,江南无雪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n【现场答案】 n 作用是: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之情;语意转n折,为下文作了铺垫。n【评分分析】 n 该考生得分:2分(内容、结构各得1分)。n虽然知道“作用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n答,但是,他未能准确判定该句在结构方面的作n用,只知道记一些术语往题上靠,且没有具体分n析,如“为

7、下文作铺垫”,应具体答出“为下文n写盼雪作铺垫”;答题上遗漏要点,如内容作用n只答出了“失望”,“盼望”之情漏掉了。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n07年江苏麦天16题:“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 擦了又出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 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n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作者为何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 遗体等有关情况?n08山东我认识的梁漱溟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 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n10年全国卷 灯 火 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 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6分)n14、【答案提示】(1)现在已不多见,便于读者理解; (2)凸现煤油灯“动”的生命意义,(3)为两个温暖的 场景蓄势;(4)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表 现作者在煤油灯中寄托的对温暖的回忆。n(10年全国卷)大河家张承志14结合全文来看 ,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n14、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 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 由,抒发情感。故答案总结为: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 主题;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文 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总领 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 互

9、交织。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 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 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n3.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 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 有什么作用?n写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不同感受是 为了突出“烟雨牛鹭图”给人留下的不同印 象。n 答案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 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n2.“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n 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大早 ,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 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 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n第

10、三段说“吃苦的日子到了”,第四段描绘了男人 的劳累,第五段写忙后的男人该歇歇了,这些叙 写贯穿文中,相互照应。n n 答案 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n 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n 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n 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答题思路: n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要考虑它与前后 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 的关联。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 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n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 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作 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n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 它是怎样承上启下

11、的)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n07山东灯火的温情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 走在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n07四川焰火的变奏14.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 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n08福建吟风1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n08四川我爱水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 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u答题要点:四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 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 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题思路: n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 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 行文自然巧妙。n07山东19题答

12、案:从自己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 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铺垫。n08四川17答案: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 ,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一开始写“我爱水”, 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 文中某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n07广东泥泞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 样写有哪些作用呢?n07湖北日月行色(小说)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 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n07辽宁炉火17.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 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n08四市摸底温软的稻草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 ,而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 热闹场景,从全文看

13、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及答题思路:n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 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 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n答题思路: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一自然环境的 画面(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 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07广东16题答案: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为泥泞的出现作 铺垫。08四市摸底13题答案:内容上描写了故乡美丽画面,表现乡 村生活的热闹、诗意。结构上为后文叙写稻草的温软作铺垫 。(5)某一语句的结构作用n07重庆告别三峡16“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 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n07江西泰山

14、很大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 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n08山东歌德之勺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 了你”这句话在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n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18.“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 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 作用是什么?n09南通调研寒冷的味道12.第段中“也许我对寒 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某一语句的结构作用、答题思路: n指出某种结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 文,总结上文)+上下文的内容说明 n07江西17题答案: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 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 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

15、面它开启下文,交代 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 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n09南通调研12题答案: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 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 文本意识 答案就在(都在)原文中 !练就从原文中把答案“抠”出来的本领! 规范意识 n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和修辞,力避文理不通, 且书写要工整。答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题目要 求答题,不要乱答,答非所问。表达要有呼应性 ,即题目有几问,你就要有几答,题目问“几个 方面”你就要答几个方面;题目问“为什么”, 你就要用“因为”“所以”来呼应。 n考卷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可以多答一些。依据答 题的赋分,分点作答,4分往往要答两点,6分往 往要答3点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