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733926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1、元谋人发现于_省_县,距今 大约_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 _原始人类。 2、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龙骨山洞穴 里。距今大约_年,已经学会使用 _火。3、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西南的_ 龙骨山山顶洞穴里,距今大约_ 年,已经学会_火,用_ 针缝制衣服。 4、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 _、 _、 _。5、河姆渡遗址位于今天的_省, 距今大约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 _。是我国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 。 6、半坡遗址位于今天的_省,距今 大约_年,主要粮食作物是_, 是我国_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7、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说明他们 过着_和_的

2、生活。 8、_部落和_部落结成联盟, 在 _(战役)打败了_部落,经过长期 发展,形成日后的_。人文初祖”是指 _。 9、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 盟首领还有_、_、_.这一时期推 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 “_”。夏、商、西周的更替(奴隶社会) 1、_年,_建立夏朝,这是我国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禹也从_转 变为奴隶制国家的_。我国漫长的原 始社会结束,_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_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从此,_代替了禅让 制,“公天下”变成了_。3、夏、商、西周更替表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时 间间暴君灭灭亡时间时间夏 商 西周4、_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

3、 的产生。 5、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 _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 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 朝很快强大起来。 6、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 都,一直到商王_迁都到_,都城才稳 定下来,所以后人又称商朝为_。7、武王伐纣中商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 _,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 商都,商纣自焚而死。 8、_建立周朝,定都_,历史叫做“ 西周”。 9、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_制产生的。周 天子把土地和平民、_,分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_。诸侯必须服从_的命令 ,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 兵随从天子作战。10、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到周厉王时 ,终

4、于发生了_暴动。虽然西周这 次暴动中没有灭亡,但是数十年后, _年,西周在_在位时, 由于“烽火戏诸侯”而灭亡了。1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已很先进,因此奴隶 社会又被称为_时代。著名的青铜器代表作品 有_和_。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 _末期,_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与商周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有一种独 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文化 。除青铜铸造外,夏、商、西周的 _业也很 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_的国家。东周(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的过渡 12、_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 东周,东周分为_和_两个时期 。 13、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 _、_、 _。14、

5、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_,他任 用_为相,积极改革_,发展_ ,同时改革_,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_”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 国国富兵强。 15、晋楚争霸时,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的战役是_,_的成语出自此战役 。16、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_、 _、_三家瓜分了晋国,稍后齐国大 夫_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 国,这样就形成了_、_、_、_、_ 、_、_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17、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到_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 迟到_时期,已使用牛耕。_时期牛 耕进一步推广。18、战国时期,_国蜀郡郡守_修建 的著名水利工程是_,它位于_江中 游,使四川地区有了

6、“_”的美称。 19、秦国由弱变强的最根本原因是实行 了_。 20、_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因 为这个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 逐步确立起来,_统治代替了_统 治。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_和 _的矛盾。中华文化的勃兴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朝开始 ,因为这个时候有了_,这是我国发现最 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_或_上 的文字。商周时期,出现了铸刻在_上的 文字,叫做_,也叫_,它更加规范了 。到_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 样式,叫_。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以 _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来又推行了笔 画更为简单的_。22、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 _或_上书写,随着书写工

7、具的变化 ,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直到_时候,我 国发明了造纸术,我国人们开始在纸上写 字。到_时,宦官_改进了造纸术, 比欧洲早_年,为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 播作出了巨大贡献。23、我国_朝的甲骨文里就有了日 食、月食的记载。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 _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今 天的农历就叫_。人们测出一年的 24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是在 _时期。2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_,他总结 的_四种诊断方法,一直被中医 沿用。 25、屈原是生活在战国末期的_国人。他 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 种新体诗歌,代表作_,被翻译成多种外 国文字。 26、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_, 反映了我 国古代音乐发展

8、的较高水平。_省随州出 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_最为 出名。27、战国末期,强大的_不断通过战争 ,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_与_之 间发生的_(战役)后,东方六国再 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_的成语 出自此战役。 28、春秋晚期的孔子,是_家学派的创 始人,由他弟子整理的_一书,记录 了孔子的言行。 29、春秋晚期的老子,是_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_里。30、后来,_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对后世影响最大。但是,该学说并不是 一开始就受到统治者推崇的。孔子在世时 ,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听他的。特别 是到了秦朝,秦始皇注重_家思想,最排 斥_家思想,因而有了“_”事件。直到 汉武帝

9、时,才接受_的建议,“_,_” ,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 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31、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学派 人物 时时代 著作主要思想 儒家春秋 战战国 道家“兼爱爱,非攻” 主张张改革,提倡法治 兵家一、秦朝建立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 攻的战役是_。 从_年至_年,秦王_ 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统一的_的_国家秦 朝,定都_。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 度。最高统治者称_,中央政府设_、 _、_,分管_、_和 _,最后由_决断。在地方上,推行 _,当时全国分为_个郡。秦灭六国后,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 统一

10、使用_钱;还统一文字,把_作为 全国的规范文字,废掉原来的六国文字。后来 ,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_。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朝规定除政府外,民 间只准留下有关_、_和_的书,其 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_的都要判 处死刑。秦始皇还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_ ,在咸阳活埋。历史上称这个事件为 _。秦长城西起_,东到_,当时是 为了用来_而修建的。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 那里的经济,兴修_,沟通了_和_ 水系,为中原与_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 了有利条件。秦朝疆域广大,东至_,西到_,北 至_,南达_。灭亡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继位,称_ ,他的 统治更加残暴,与掌权的宦官_狼狈为奸, 政

11、治十分黑暗。_的成语即出于此。 10、_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_和_, 地点是在_。11、_年,项羽在_(战役)大败秦 军主力。与此同时,_率军直逼咸阳, 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12、秦朝灭亡后,刘邦与_展开了四年的 争夺_的战争,史称_。二、汉朝建立 13、_年,_建立汉朝, 定都_,史称西汉。 14、西汉初年,经济_,将相出门 乘坐的交通工具是_,皇帝都不能 具备_的四匹马。 15、历史上把西汉_、_两个皇 帝统治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6、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_,在他统治时,西汉王朝在 _、_、_和 _上实现了

12、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上 17、汉武帝采纳_的建议,下令允 许诸王可以把自己的封地分给_,建立较小的 候国。 思想上 18、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 _的“_、_”的建议,就是把 _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 教育,在长安设立_。 19、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叫_,以 _为主要教材,包括_、_、_、 _、_。军事 31、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_第 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2、西汉初年,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 屈辱的“_”,把_作为公主远嫁给匈 奴单于为妻。 33、西汉_(皇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 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 击,夺取了_和_地区。 34、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_,发 生于_年,领兵大将是_和_。此后, 部分匈奴人开始_迁。35、_(时间),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 攻杀不休。其中的一部的首领_向汉朝称臣 ,南迁到长城附近,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 西汉_(皇帝)时,他入朝请求和亲,宫 女_自愿前往。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 民族关系 37、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_和 _以西,也就是今天_和更远的地方 ,称为“西域”。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