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演示文稿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3335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5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演示文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秋节演示文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秋节演示文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秋节演示文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秋节演示文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秋节演示文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演示文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介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 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 ,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 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 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赏月,是中国的中秋习俗,始于魏晋时期。起源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 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 ,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 ),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 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

2、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 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 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 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 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 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 把饼分给群臣一起

3、吃。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 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 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 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 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 ,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 幽州土风吟描述说

4、:“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 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 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 、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 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 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 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 。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

5、,吃大块;依次为榜眼 、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 ,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民间拜月v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 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 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 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 嫦娥,面如皓月”。 v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 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 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 俗的情感、

6、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 “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兔儿爷v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 :“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 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 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 足。 v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 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7、。此外,南纸店 ,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 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 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 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 ,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 玩具。 v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 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 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