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3266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沁园春长沙(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沁园春长沙(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沁园春长沙(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沁园春长沙(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课)(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 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 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极 其他种类的文学。 1写作背景: 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 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途经 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 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 此作。1926年12月,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 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 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 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 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词

2、。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 1957年1月号。 2介绍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南唐 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 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 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式样。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 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 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 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 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 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词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 章,一般来说,分为三类: 小令,58字以

3、内;中调,5890字;长调, 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 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单调 ,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两段,叫片或阕,上 片下片,前阕后阕,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 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 意 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 感的景、物、人。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是客观景 物。 意象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 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 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 力、含有丰富意韵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分析, 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能够解释,含蓄的句子能 够解释。

4、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 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 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 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 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 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 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 。把握意境,可以从把握意象入手;还可以从 诗人的表达技巧入手。 Chng 怅 j橘 g 舸 lio寥 zhngrng峥嵘 qi 遒 遏思考题: 1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与下阕有何关系?写生机勃勃的深秋景物,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2、抓住哪些典

5、型景物(意象),描绘这幅画面 的?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意象:秋、湘江、万山 、层林 、百舸、鹰 、鱼 、长空 、万类 等。 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 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 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 翅高飞;俯视水底,雨儿轻快的畅游。 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在起句中讲述了哪些内容?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 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独自一人

6、站在橘子洲 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 中流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 在通缉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 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 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 句,谁还记得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州,身处 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 不妥协的心志。 “看”字统领哪几句?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这样的字俗称“领字”,一般上

7、下阙都 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看”是领字,读时要稍加停顿。在“看”的统领下,作者从哪几个角度为 我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远望“万山红遍” (高)“群 山” 近看“漫江碧透” (低)“江 水” 仰视“鹰击长空” (高)“长 空” 俯视“鱼翔浅底” (低)“水 面” 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 驶。 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 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 展、蓬勃生长。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 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 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

8、 景,准备了气氛。在这几句中,哪几个词用得好? 遍:红得范围广 染:红得深透“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 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 人想到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李可染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 联想起什么?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 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 原之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透:强调江水的清澈见底 争:渲染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气 氛“击”改成“飞”可以吗?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 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突出

9、雄鹰的矫健。“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 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 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 翔一样。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 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 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像飞翔一样。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 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的特征 。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这些景物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 景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 势的深切感受。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火红的枫林(静态 ) “争流”的“百舸 ”(动态)对祖

10、国山河 的热爱。对 当时革命形 势的深切感 受。以壮景抒豪情 绚丽多 姿,充 满生机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 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 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 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 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绚丽壮美的画面 ,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 思索。“怅”字写出

11、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百感交 集。“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 昂慷慨的思绪。 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 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 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 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 兴衰命运?“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 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 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 心境? 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 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 崇高的心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 眼”。 上阕就是

12、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意向的对比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枯藤 老树 昏鸦,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小桥 流水 人家,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古道 西风 瘦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夕阳西下, 万类霜天竟自由 断肠人 在天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冷落凄凉 生气勃勃意向的对比 天净沙 秋思 沁园春 长沙 枯藤 老树 昏鸦,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小桥 流水 人家,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古道 西风 瘦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夕阳西下, 万类霜天竟自由 断肠人 在天涯。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冷落凄凉 生气勃勃上阙写景如此美好,与作者要表达的情

13、感 有什么关系? 诗人越描写山河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 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这就更加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对比反衬的手法最后三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下阕开头哪两个字标志着词人由上阕的写 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曾” “忆” 词的上下阕在写法上也有分工,常常上 阕写景,下阕抒情。词人如何刻画“同学少年”这一意象的 ?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恰”:正当,正值。 “方”:正当。 “粪

14、土”:名词作动词,视如粪土 。 万户侯:反动军阀,官僚地主 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 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 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谁 主沉浮”的答案: 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 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总结: 本词主要抒发什么情感,表达什么志 向 ? 忧国忧民的情怀 主宰国家命运.改造旧世界的志向。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字,活画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 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山行中

15、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争”字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 场面。“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的矫健 雄姿。“翔”字用得也相当精妙。“漫江碧透”一句突出可湘江的清澈,“鱼翔浅底”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影射在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出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翔”字不仅仅的用词的生动,更是一种意境的拓展。词语极富表现力 2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一派绚丽的壮美的画面,作者 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 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怅” 字写出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百感交集。为什么会想到这样 的问题呢?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 代,革命形势高涨的情况下,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 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