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电路元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29789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态电路元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动态电路元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动态电路元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动态电路元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动态电路元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态电路元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态电路元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4.1 动态电路元件 4.2 动态电路方程 4.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4.5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4.6 阶跃函数与电路的阶跃响应 *4.7 二阶电路分析 4.8 正弦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4.9 小结 计划12学时讲完求解方法对电阻元件而言, 任一时刻的电压仅 取决于这时刻的电 流值,为瞬时元件 。利用元件VCR和基尔霍夫 定律建立电路方程(网孔 方程、节点方程等)求解 激励与响应的关系动态元件如电感和电容元件,某 一时刻的电压取决于这一时刻 电流的微分值或积分值,即它们 的VCR是微分或积分关系,包含 动态元件的电路也称为动态电路如

2、何分析? 微积分方程4.1 动态电路元件 4.1.1 电感元件图 4.1-1 电感线圈 电感元件是电感线圈的理想化 模型, 它反映了电路中磁场能 量储存的物理现象。用良金属导线绕在骨架上就构 成一个实际的电感器, 常称为 电感线圈,如图4.1-1所示。匀强磁场下,面 S的磁通量为:一般情况SNI电感线圈磁感线 当电流i(t)通过电感线圈时, 将激发磁场产生磁通(t)与 线圈交链,其中储存有磁场 能量。磁通量:通过某曲面的磁感线数单位是韦伯(Wb), 简称韦, 常用单位还有毫亨(mH)和微 亨(H)图 4.1-1 电感线圈 若线圈密绕,且有N匝,则磁链(t)=N(t)。与线圈交链的总磁通称 为磁

3、链,记为(t)。一个二端元件,如果在任意时 刻t,其磁链(t)与电流i(t)之间 的关系能用i平面上的韦安 关系曲线描述, 就称该二端元 件为电感元件,简称电感。若曲线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且不随时间变化,如图4.1-2(a)所示,则称该元件为线性时不变电感,其理想电感电路模型符号如图4.1-2(b)所示。 本书主要讨论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 设电感元件的磁链(t)与电流i(t)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由图4.1-2(a)可知, 磁链与电流的关系满足 (t)=Li(t) 上式称为电感元件的韦安关系式。式中L称为电感元件的电感量 。通常,电路图中的符号L既表示电感元件, 也表示元件参数电感量。

4、 图 4.1-1 电感线圈 设电感元件的电流i、电压u与感 应电动势e的参考方向如图4.1-1 所示,且电流i与磁链的参考方 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则根据电 磁感应定律和式(4.1-1),其感应 电动势为而感应电压 习惯上,规定感应电动势的参 考方向由“-”极指向“+”极感应电压 该式称为电感元件VCR的微分形式。对上式从-到t进行积分,并设i(-)=0, 可得电感元件VCR的积分形式 设t=0为观察时刻,记t=0的前一瞬间为0-, 可将式(4.1-4)改写为 t0 式中,i(0-)是t=0-时刻电感元件的电流,称为电感起始电流。 t0 在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关联时,电感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对上式从

5、-到t进行积分并约定i(-)=0,求得电感元件的储能 在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关联时,电感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综上所述,对于电感元件有以下重要结论:(1) 电感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微积分关系,因此, 电 感元件是动态元件。(2) 由VCR的微分形式可知:任意时刻的电感电压与该时刻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当电感电压为有限值时,其 di(t)/dt也为有限值,相应电流必定是时间t的连续函数,此时电感电流不能跃变;当电感电流为直流时,则恒有u=0, 即电感对直流相当于短路。 t0 (3)任意时刻的电感电流i(t)均与t时刻电压及该时刻以前电压 的“全部历史”有关。因此,电感电流具有“记忆”电压的作 用,

6、 电感元件是一种记忆元件。(4)对于任一电流i(t),恒有L(t)0, 即电感元件是储能 元件,它从外部电路吸收的能量, 以磁场能量形式储 存于自身的磁场中。(5) 如图4.1-3所示,若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 关联,则式(4.13)、(4.1-4)、 (4.1-5)应改写为 例 4.1-1 图4.1-4(a)所示电感元件,已知电感量L=2H, 电感电流i(t)的波形如图4.1-4(b)所示。求电感元件的电压 u(t)、吸收功率p(t)和储能L(t), 并画出它们的波形。解 写出电流i(t)的数学表达式为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关联,由电感元件VCR的微分形式,得 将i(t)、u(t)表达式

7、代入式(4.1-6),得 将i(t)表达式代入式(4.1-7), 求得 由波形图可见,电感电流i和储能L都是t的连续函数, 其值不会跳变,但电感电压u和功率p是可以跳变的。在图(d)中,p(t)0期间,表示电感吸收功率,储藏能量;p(t)0期间,表示电感供出功率,释放能量;两部分面积相等,表明电感元件不消耗功率,只与外电路进行能量交换。 4.1.2 电容元件在两片金属极板中间填充电介质, 就构成 一个简单的实际电容器,如图4.1-5所示。电容元件是电能储存器件的理想化模 型,它反映了电路中电场能量储存的 物理现象。电容器是最常用的电能储存器件。应用电荷与电压的关系(习 惯上称为库伏关系), 来

8、定 义电容元件。在电容上电压参考极性与带正、负电荷的极板相对应时, 由图 4.1-6(a)可知,电荷量q(t)与其端电压u(t)的关系满足 q(t)=Cu(t) 上式称为电容的库伏关系式。式中C称为电容元件的电容量, 单位为法拉(F), 简称法。1法=106微法(F)=1012皮法(pF)。 通常,电路图中的符号C既表示电容元件,也表示元件参数电容量。在电路分析中,一般关心的是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和 储能。若设电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则有 对上式从-到t进行积分,并设u(-)=0, 可得 电容元件VCR的微分形式电容元件VCR积分形式设t=0为观察时刻,并记t=0的前一瞬间为0-,

9、上式可改写为 式中 是t=0-时刻电容元件上的电压,称为电容起始电压。在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关联的条件下,电容元件的吸收功率和储能分别为 对于电容元件,我们有以下重要结论:(1) 与电感元件一样,电容元件也是一种动态元件。(2) 电容VCR的微分形式表明:任意时刻,通过电容元件 的电流与该时刻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当电容电流i为有 限值时,其du/dt也为有限值,相应电压必定是时间t的连 续函数, 此时电容电压是不会跃变的;当电容电压为直 流电压时, 则电流i=0,即电容对于直流而言相当于开路 。 (3) 电容VCR的积分形式表明:任意时刻,电容电压u(t)均与t时刻电流及该时刻以前电流的“全部

10、历史”有关。 或者说,电容电压具有“记忆”电流的作用,故电容元件是记忆元件。 (4) 由式(4.1-14)可知,电容元件也是储能元件,它从外部电路吸收的能量,以电场能量形式储存于自身的电场中。(5) 如图4.1-7所示,若电容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 则式(4.1-9)、 (4.1-10)、 (4.1-11)应改写为 例 4.1-2 电路如图4.1-8所示,已知iC(t)=e-2tA(t0),uC(0-)=2 V,求t0时的电压u(t)。 解 首先,根据电容元件VCR 的积分形式,求得 由欧姆定律, 计算电阻电流: 然后,应用KCL,求得电感电流为 依据电感元件VCR的微分形式,计算电感电

11、压: 最后,应用KVL,得到电压为 4.1.3 电感、电容的串联和并联等效图4.1-9(a)是n个电感相串联的电路,流经各电感的电流是同一电流i。根据电感元件VCR的微分形式,第k(k=1, 2, , n)个电感的端电压为 k=1, 2, , n 由KVL,得端口电压 由KVL,得端口电压 画出等效电路如右所示各电感上电压与端口电压关系图 4.1-9 电感串联 图4.1-10(a)是n个电感相并联的电路,各电感的端电压为同一电压u。根据电感VCR的积分形式,有 k=1, 2, , n 由KCL, 得端口电流 式中 L称为n个电感并联的等效电感。由式画出 其等效电路如图4.1-10(b)所示。(

12、4.1-22) 将上式代入式 k=1, 2, , n i=1, 2, , n 得各电感电流与端口电流的关系为图4.1-11(a)是n个电容相串联的 电路, 流经各电容的电流为同一 电流i。 根据电容VCR的积分形 式, 有 k=1, 2, , n 应用KVL, 经推导可求得n个电容相串联的等效电容C, 其倒数表示式为 相应等效电路如图4.1-11(b)所示。 图 4.1-11 电容串联 再将等效电容VCR的积分形 式写成 代入式(4.1-23), 求得各电 容电压与端口电压的关系 为 k=1, 2, , n 图4.1-12(a)是n个电容相并联的电路,各电容的端电压是同一电压u。根据电容VCR的微分形式,有 k=1, 2, , n 应用KCL,经推导可求得n个电容并联的等效电容C为 相应等效电路如图4.1-12(b)所示。再将等效电容VCR的微分形式写成 并代入式(4.1-26), 求得各电容电流与端口电流的关系为 k=1, 2, , n (4.1-28) 作业P170 4.5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