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0729545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分享(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神经内科:何国祥内容大纲病史辅助检查诊治经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相 关知识主要病史 患者和xx,男,40岁,因“发现神志 不清1小时”于2015年11月24日入院。 急性起病,病程短,突发神志不清1小 时,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呕吐 等。 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 体温:36.3 脉搏:88次/分 呼吸:19次/分 血压:170/110mmHg 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阳性体征专科查体: 浅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3mm,对光 反射存在,咽反射存在,颈软无抵抗 感,四肢可见活动,肌张力稍高,腱 反射活跃,右下肢病理征阳性,脑膜 刺激征可疑。初步诊断: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颅内 静

2、脉窦血栓形成)脑病(颅内感染? 缺血缺氧性?代谢 性?)心源性晕厥中毒?急诊辅助检查 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血糖、心 肌酶、肌钙蛋白、淀粉酶、胆碱酯酶 均未见异常; 床旁心电图:窦性心律。急诊头颅CT:入院当天绝对卧床、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 预防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自诉稍感头痛,神经系统 查体未见异常阳性体征目前诊断及处理:辅助检查: 甲乙丙肝、乙肝两对半、HIV、梅毒、 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均 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入院第三天头颅CT:入院一周头颅MRI:头颅MRA诊治经过: 继续予卧床休息、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 、脑保护剂及对症支持治疗; 病程中患者神

3、志清楚,自诉偶有头痛,计 算力、记忆力、理解力稍差,反应稍迟钝 。 眼底检查 远程会诊头颅MRV 目前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颅内静脉窦的解剖 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 乙状窦和海绵窦。 CVT的解剖基础: -无瓣膜、静脉血可以发生逆流; -颅内、外静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 -部分颅内静脉堵塞可不出现临床症状。 上矢状窦内流速缓慢、迂曲、回旋、易于形成血 栓。脑静脉系统解剖:解剖学特点: 静脉无肌纤维,无收缩力,无

4、瓣膜 不与动脉伴行 大脑静脉有丰富的吻合支 浅、深静脉均先注入硬膜窦 上矢状窦也引流板障静脉的血液 静脉压与颅内压接近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静脉和/或静 脉窦新鲜或 陈旧血栓; 脑水肿、梗 死或出血性 梗死。缺血/出血性 改变。静脉出血性 梗死累及皮 层和邻近的 白质-SAH, 硬膜下或颅 内血肿病理学特点: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 主要脑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 横窦血栓形成 8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62% 直窦血栓形成

5、 18% 脑浅部静脉血栓形成 17%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12% Galen静脉及脑内静脉血 栓形成 11%病因 CVST是在19世纪初首先诊断的,当时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认 为是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上矢状窦,在过去的20多年中,人们对 CVST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并不认为它是因脓毒血症引起的脑静脉系 统血栓,多种疾病都可引起 CVST或成为 CVST的促发因素。 1、先天性因素:包括凝血酶缺乏症,蛋白S和蛋白C缺乏 症,Lelden因子突变、血栓素基因突变等。 2、感染性因素: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脓肿及全身 感染等。 3、免疫性疾病:SLE、Wegeners肉芽肿,肉状瘤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

6、克隆病等。 4、获得性易形成血栓状态:包括肾病综合征、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妊娠和产褥期。病因 5、血液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贫血、阵发性夜 间血红蛋白尿和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等 6、药物:口服避孕药、冬酰胺酶、停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和类固醇治疗等 7、外伤和机械性操作:头外伤、颈部外伤累及颈静脉、 神经外科手术、腰穿、颈静脉导管操作等 8、其它:硬膜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严重脱水、 消耗性疾病(恶液质、晚期癌症)、心衰、休克、酮症酸 中毒、高热、颅内肿瘤和其它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或促发 CVST. 约15%的CVST病例病因未明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7、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发病率,综合文献CVST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青 壮年多见,男/女=1:3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发病,亚急性常见。 CVST的临床表现差异极大,没有特异性,可以有多种发 病形式和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甚至可以“模仿”许多疾病 的临床表现。 取决于血栓形成 部位 范围 进展速度 静脉侧支循环情况 继发的脑实质损害的范围和程度 是否有感染CVST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依次为: 头痛(80%-90%) 癫痫发作(40%)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意识障碍 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少见或罕见

8、的有海绵窦综合征、蛛网膜下腔出血 、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发作、局限性头痛、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耳鸣、单纯的精神症状、单一或多 发颅神经损害等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CVST影像学诊断 CT、CTV MRI、MAV DSA(动态观察) 金指标? TCD影像学诊断:CT 脑CT为神经科急诊首选方法,虽有约25%-30%CVST的 CT表现正常,但可用于排除其他病变。 直接征象 条索征、三角征(空delta征) 间接征象 出血或出血性梗塞 SSST-脑半球表面 DCVT-基底节和双侧丘脑 脑室缩小(颅内压增高、脑水肿)

9、影像学诊断:CT 直接征象 三角征:指增强后上矢状窦后角 可见一空的三角形影,阳性率70% CT平扫,上矢状窦呈高密度。 条索征:条索征指栓塞的静脉增强 所见,CT平扫见于皮层静脉、直 窦及Galen静脉等部位高密度。静脉窦血栓伴脑出血影像学诊断:MRI 在MRI上血栓信号因时间不同而异 发病后1-5天,正常血管流空现象消失,T1 等信号,T2低信号; 发病6-15天,T1、T2均为高信号; 16天-3月,T1、T2信号减弱,流空信号逐 渐增强; 持续闭塞表现为发病4个月后,有些病人仍 可见持续的官腔内等信号,无正常流空信 号急性双侧横窦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MRI 单纯使用MRI诊断有一定的限

10、制,因为在急性血栓的超早 期,由于血流伪迹的影响可导致假阳性结果,在T1和T2 加权像上不能显示出高信号改变,在发病后的3-5天,静 脉中的血栓在T1上呈等信号,在T2上呈低信号,有时也 不易与正常静脉鉴别; MRV可很好的显示脑静脉窦和静脉,但单纯使用MRV不 能区别是静脉血栓还是脑静脉发育不良,特别是一侧横窦 和乙状窦发育不良很常见。 因此用脑MRI检测到静脉窦或静脉中的血栓,同时脑MRV 发现相同部位静脉窦或静脉的闭塞或狭窄。 二者结合使用被认为是目前诊断CVST的金标准影像学诊断:MRV影像学诊断:DSA 用于不能做MRI和MRV或诊断不清的病人 ,特别是孤立的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

11、最佳征象-静脉或静脉窦部分/完好充盈缺损 优点:动态观察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变化, 为临床治疗,尤其是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 据影像学诊断:DSA 典型的征象: 1.部分或全部脑静脉/窦充盈缺损 2.静脉期见皮层静脉显示差或突然截断,或一小 的无血管区由扩张的螺旋状侧支包绕,提示脑皮 层静脉血栓形成 3.排空延迟:DSA示脑静脉循环时间(从颈内动 脉颅内段显影开始,至静脉侧窦显影消失)均明 显延长至11秒以上,最长达20余秒影像学诊断:DSAD二聚体的价值与意义 CVST病人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范围很大,并且没有特异 性; 但在发病早期大多数病人D二聚体水平升高,故D二聚体 水平不高的患者患CVST的可

12、能性不大,但不能除外患 CVST。 最近的一项对26例CVST患者的研究表明,在发病22天内 ,其中的20例D二聚体升高,所以对D二聚体升高的可疑 患者应急诊行MRI或MRV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CVST脑脊液改变 多数患者颅内压300mmH2O,腰穿平均压力( 309100)mmH2O。 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大多正常,也可轻度升高 脑脊液红细胞可增多 白细胞增多在急性期3d以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5d内转为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7d内则见吞噬含 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CVST诊断要点: 1、多为青年 2、病前上呼吸道感染、劳累及饮酒等可诱发 3、多为急性起病,病情逐渐进展 4、首发症状主要以头痛伴呕吐及

13、视乳头水肿,伴或不伴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也可以视力障碍、肢体 无力或精神异常起病。 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肿瘤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膜癌病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脑静脉系统解剖 病理 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治疗及预后治疗及预后(抗凝治疗) 应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诱因的治疗如抗感染、 停用口服避孕药等;抗凝(肝素、华法林)、溶 栓(尿激酶、T-PA)、减轻脑水肿、抗癫痫等。 治疗原则:不考虑临床表现、病因和CT所见,都 应用抗凝治疗(肝素钙和低分子肝素)。甚至有 颅内出血的病人也不是禁忌症。 急性期过后给华法林。治疗及预后(抗凝治疗) 急性期后口服抗凝药的最佳疗程尚不清楚;静脉窦血栓形 成属于严重的静脉血栓,因此长期治疗的标准要当放宽。 目前指南认为: 如果CVST继发于可迅速消退的危险因素,口服抗凝治疗 可持续3个月; 对于原发CVST,合并颅外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具有轻度遗 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如蛋白C和蛋白S缺乏,杂合 性V因子Lelden突变或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推荐口服 抗凝治疗6-12个月。 对于存在严重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如如抗凝血酶 缺乏,纯合性V因子Lelden突变或2中血栓形成倾向,其 复发风险很高,应考虑长期抗凝治疗。 对于有2次原发性颅外静脉血栓形成客观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