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26864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制取氧气工业方法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方法原理:利用液态空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分解过氧化氢(H2O2)加热氯酸钾(KClO3)加热高锰酸钾(KMnO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 是否复燃?现 象:木条不能复燃,结 论:说明常温下放出氧气少。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现 象:木条复燃了结 论: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 氧化锰(MnO2)时迅速产生氧气。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

2、发生的现象。现 象:木条复燃了结 论: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时 产生氧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的特点一 变:化学反应速率变 二不变: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过氧化氢 水 + 氧气二氧化锰H2O2 H2O + O2MnO2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二氧化锰 加热KClO3 KCl + O2MnO2 加热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探究: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制取氧气(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

3、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 收集装置?过氧化氢制氧气和氯 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 置能否相同?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需要加热反应物是固体和 液体的混合物, 反应不需要加热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使用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必须插 入液体中,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 逸出,所以必须液封。气体收集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 溶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步骤是:连接装置(从左到右,自下而上)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将导 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 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 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 能否形成一

4、段水柱。(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步骤:(2)装药品,固定装置 (3)加热 (4)收集气体(5)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若 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探究: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 MnO2)制取氧气编号现象原因(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并较快收集到一瓶气体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支持燃烧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3、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5、使药品受热均匀)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5、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再 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6、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 底部,炸裂试管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 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7、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8、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 ,并用毛玻璃片盖上原因:防止试管冷却后,水槽内 的水沿导管上升,进入试管,使 试管炸裂原因:氧气密度空气略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2、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3、高锰酸钾加热H2O2 H2O O2加热 水氧气KClO3 KCl O2氯化钾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

6、 【设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 在什么装置中发生呢? 【讨论】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一点? 【讨论】产生的氧气应怎样收集呢?排水集 气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加热KMnO4 K2MnO4 + MnO2 + O2加热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什么呢?防止加热时高锰酸 钾粉末进入导管 制取高锰酸钾的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验气密性。 3装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大试管。装置中特 别注意的地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 止潮湿药品蒸发后形成冷凝水滴流入灼热的试 管底部,使之炸裂。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加热

7、。 5收集氧气。(收集氧气。导气管刚冒出泡时 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 气。待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时,表明集气已满 。用玻片在水下盖好,取出正立在台面上。因 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6将导管移出水面。 7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 特别注意(6)、(7)两步不能交换,否则移去 酒精灯后引起试管内气压减小,使水槽中的水 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和原因。 凡是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跟 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 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 体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 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下排 空气法收集。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

8、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 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 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 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 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 :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 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 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二氧化锰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二氧化锰 加热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加热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 他物质

9、的反应。“一变多”A = B + C + 分解反应: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 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 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 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10、5.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用氯酸钾和 二氧化锰共热;使高锰酸钾受热; 用高 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 这四种方法:A.全正确 B. 全不正确 C. 正确 D.只有正确6.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C、不变 D、无法判断B7.在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_物。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 气时,氯酸钾是_物,二氧化锰是_, 若不 加二氧化锰,则氯酸钾分解反应将_, 若将高锰酸钾加入氯酸钾,则反应_,这是 因为_。 8、三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固体。第一份中加入少 量二氧化锰,第

11、二份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三 份不加任何物质。给它们分别加热完全分解,放 出氧气的 量:A、第一份最多 B、第二份最多C、第三份最多 D、一样多B9、下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 的装置图,指出其中的五处错误10.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 。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abB11.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 步骤: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高锰酸钾装 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 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 定在铁

12、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水槽中取 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_. 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碳酸钠+氧气等等.现在潜 水员想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潜水艇中氧气中的来源,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至少要阐明三条 不同的理由)制取氧气的途径有多种,如 水 氢气+氧气通电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氧化汞 汞+氧气A_B_C_D_E_F_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练 习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B.C.D.硫 氧气二氧化硫点燃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点燃氧化汞 汞 + 氧气加热D3、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 )A.质量减少B.在化学反应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质量增加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D 1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 A.向瓶中加澄清的石灰水 B.闻气体的气味 C.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D.看气体的颜色 2:催化剂在经过化学反应后 ( ) A.质量减少B. 质量减少且化学性质改变C.化 学性质改变D. 质量不变且化学性质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