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社会发展的规律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2594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x社会发展的规律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zx社会发展的规律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zx社会发展的规律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zx社会发展的规律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zx社会发展的规律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x社会发展的规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x社会发展的规律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哲”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联系发展矛盾(全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 秘,还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 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n宋国有个农夫,披着破絮麻布熬过了冬 天。来年开春,农夫在田里耕作,晒着 太阳,感到浑身惬意,不知道天底下原 来还有广夏温室和丝袄狐裘。他回头招 呼妻子说:“这般享受的办法,别人一 定还不知道,等我们去告诉国王,肯定 会有重赏。” 探究1、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是怎样的?3、农夫的想法很可笑,你能从哲学上说明产生这 种想法的原因吗?第 一 框社

2、会发展的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 用来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 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 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 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 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 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 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

3、生产方式。(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 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 俗习惯等。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 A.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BCDF指社会生活的指社会生活的物质物质方面,最主方面,最主 义、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义、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指社会生活的指社会生活的精神精神方方 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 神生活现象的总称。神生活现象的总称。请判断以下图片是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在西藏高原的北部,茫茫草

4、原富丽壮阔、牛羊肥 美、山水险峻多姿,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冬 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夏季流金溢彩,山青水 秀,节庆众多,民风独特,尤其一年一度的恰青 赛马艺术节,充满着欢腾激情,洋溢着阳刚之美 。道德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 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 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 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存在)决定了其思想、观念 是为其服务的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

5、 的性质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社会意识你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盲流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回答: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观念更新 ,给农民工、异乡人、乞讨者以更 多的宽容和爱心。乡巴佬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与现在的 幸福观、金钱观、消费观、道德观等比较八十年代现现在金钱观钱观幸福观观消费观费观道德观观平等观观肮脏的字眼, 忌讳成为经济效益的 标志知足者常乐, 倾向于内在追求要求物质生活的 不断提高勤俭,朴素能挣会花重协调性道德 (忍、平静)重进取性道德平均主义机会平等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有什么

6、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人的社会意识受社会环境决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 、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在阶级社会带 有阶级性(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 识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 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第一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 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 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 大王

7、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 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 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 像阔老太爷一样-”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动的反 作用A、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 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能 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在顺 利时居安思危,在困难时看到光明。)B、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 意识起重大的阻碍作用n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 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 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 职业等密切相关。n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 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4 4

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 秘的钥匙。秘的钥匙。趁年轻趁年轻:多学点 多干点 多赚点 多生点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 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

9、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1)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 社会存在而变化。(2)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思维与存在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 会存在与社会意

10、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 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存 在和社 会意识 的关系社会生活的 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 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样 的社会存 在就有什 么样的社 会意识社会存在 的变化决 定社会意 识的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社会生活本质上 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决定 社会

11、存在 反作用(促进、阻碍)精神方面物质方面社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 化发展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 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 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 内部的矛盾,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 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又是什么?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 (二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n 1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n物质资料的生产

12、方式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基础 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变 革和更替;n n1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n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n、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n、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 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n、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13、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 铁制工具(约1163年)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n n2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n n含义:含义:n n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指生产关系的总和。n n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社会基本矛

14、盾运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n n2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n n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n n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n n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解释看教材解释看教材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n n2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n n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 现了两者之间的内

15、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制度和设施n n3 3、小 结n n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n n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n n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n n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三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

16、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实现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 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具体表现:教材注意:注意:在分析阶级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时, 要用阶级分析法(含义、地位)(2)(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 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社会 历史现象的方法,就是阶级分析 法。阶级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 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在阶级社 会中的具体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