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二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72583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二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1 1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精神分析的学派的特点:产生条件:精神病的治疗实践研究对象:精神失常的人,如变态行为, 人格失常等。研究内容: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法。2 2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早期著作中提出心理地形说,主张人的心理由潜 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意识(表层) 三个层次构成。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格是在童年期形成的。3 3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4 4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性心理发展五阶段 口

2、唇期(出生岁) 肛门期(岁岁) 前生殖器期(又称性器期,岁岁)恋母情结(俄底普斯情结)恋父情结(爱列屈拉情结) 潜伏期(岁青春期) 青春期(又称两性期)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5 5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最大贡献:关于无意识动机的论述局限:过分强调性本能;忽略社会和文化 因素的影响。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6 6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心理社会发展观(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强调自我的作用 强调文化的影响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7 7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八阶段l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出生2岁)l自主对羞耻

3、和疑虑(2岁4岁)l主动对内疚(47岁)l勤奋对自卑(7岁)l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8岁)l亲密对孤独(1825岁)l繁殖对停滞(2550岁)l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8 8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给我一打孩子 ,我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任何人 )华生的行为主义: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可 观察的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是以不可观察的 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的内省为基础。环境决定论婴儿恐惧情绪习得的实验9 9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操作学习理 论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动物和人类往往重复导致愉快结果 的行为,压制

4、导致不愉快结果的行为。 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条件发射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010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操作学习理 论1. 原理: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强化的作用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消退1111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操作学习理 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2. 斯基纳理论的应用育婴箱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1212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操作学习理 论3. 评价:斯金纳过分强调由外部刺激塑造的操作行 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忽视了社会性因 素的影响,因此其理论仍带有机械主义的 色彩。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313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 论

5、(Social learning theory)1. 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 。观察学习的分过程: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414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2.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1515行为主义的共性:强调行为,反对以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为研究对象;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力量塑造的;连续论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616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Social learning theory)3. 评价第二节 行为

6、主义的心理发展观指出人的行为变化是个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的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弥补了传 统行为主义思想的不足。不足在于并没有对认知因素还只停留在简单描 述水平,未做充分的探讨和实验研究。1717“维列鲁”学派:鲁利亚、列昂节夫、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探讨人的高级心理机 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18181919一、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人类具有与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工具(物质生 产的工具、精神生 产的工具)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是 “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 ,文 化在这里指的是人们社会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产物。 一个重要假设:“人的心理过程

7、的变化,是被中介的,这个 中介就是符号系统”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2020二、发展的本质指心理的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 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 能转化的过程。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2121三、维果斯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思想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2222四、智力形成的过程“内化”学说语言工具的使用使得智力活动逐渐“ 内化”。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2323五、维果斯基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关注指导者的作用重视合作学习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

8、观2424一、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与“发生认识论”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525(一)儿童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图式:思维和行为的组织模式。同化:儿童用当前的图式解释新的经验。顺应:儿童改变现有图式以纳入和适应新经验。平衡:个体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626(一)儿童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心理的发展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图式是皮亚杰心理发展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中的核心概念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2727(二)发展的阶段根据皮亚杰发展观, 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9、 ? 1. 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2.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阶梯式的发展过程。 3. 各个发展阶段与特定的年龄相联系, 随着年 龄增长, 心理也将发展到下一阶段。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2828(二)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四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智力的萌芽期(物体永存性 )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表象思维。自我中心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出现逻辑思维。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2929(三)皮亚杰理论的贡献讨论:皮亚杰理论的贡献与不足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3030二、新皮亚杰主义 (一)对皮亚杰理论的质疑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10、并不是“全或无 ”的辩证运算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阶段 (里格)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3131(二)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结合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类 似于电脑的信息输入、加工和输出,即大脑的应答 、推理和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加工与电脑类似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硬件和软件也发生变化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使儿童青少年对信息加工 得更快。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3232(三)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被称为“日内瓦新皮亚杰学派”,强调社会 关系、交往、社会文化、社会性发展的研 究,更重视应用研究,不仅局限于认知发 展的研究,试图创设几个变量相互作用的 情境3333三 个 主 要 表 现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34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