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1789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抗原抗原(Antigen,Ag):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 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 )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immunogenecity):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的性质。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 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如:蛋 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无免疫原

2、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如: 多为某些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载体(carrier):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半抗原半抗原 + +载体载体抗体抗体BT完全抗原完全抗原BBB T第一节 抗原的类型一根据抗原性质:完全抗原、半抗原 二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h细胞辅助: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 antigen, TD-Ag):如:多数蛋白质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 TI- Ag):如:细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三根据抗原的合成方式:天然抗原:非己抗原自己抗原人工抗原:人工结合抗原人工

3、合成抗原基因工程抗原四根据与人体的亲缘关系:1.异种抗原(xenogenic Ag):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 及其产物;抗毒素血清(由异种动物制备的) 。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如:血型 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3.自身抗原(autoantigen):来自自身的抗原。如:隐蔽的自身组织 成分、修饰的自身组织成分、肿瘤抗原。 第二节 重要的抗原成分一. 病原微生物:1.细菌性抗原:细胞壁:蛋白质、脂多糖等。鞭毛:蛋白质菌毛:蛋白质夹膜:多糖2.病毒性抗原:衣壳:蛋白包膜:糖蛋白 3.其它: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痢疾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

4、霍乱弧菌伤寒杆菌伤寒杆菌链球菌链球菌E.coliE.coli细菌的结构一、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核质细菌细胞壁 最外层结构 肽聚糖(基本成分)G+菌:含有大量磷壁酸G-菌: 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脂蛋白外膜脂多糖(LPS):脂类A、核心多糖和寡糖重复单位。G G 菌细胞壁结构菌细胞壁结构磷脂磷脂( (细胞膜细胞膜) )肽聚糖肽聚糖磷壁酸磷壁酸G G- - 菌细胞壁结构菌细胞壁结构脂多糖(脂多糖(LPSLPS)脂蛋白脂蛋白肽聚糖肽聚糖磷脂磷脂( (内膜,细内膜,细 胞膜胞膜) )磷脂磷脂( (外膜外膜) )脂多糖的结脂多糖的结 构构脂肪酸脂肪酸聚二糖聚二糖核心多糖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特异

5、性多糖(OO抗原)抗原)脂类脂类A A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细胞浆外侧构成成分:脂类、蛋白质和多糖细胞浆(细胞质): 内含有质粒、核糖体、胞浆颗粒。核质:核酸 细菌的遗传物质二、特殊结构:荚膜:细胞壁外围绕的黏液型层构成成分:多糖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构成成分: 蛋白质菌毛:粘附于人和动物细胞构成成分:蛋白质芽胞:细菌的休眠状态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腺病毒腺病毒口蹄口蹄疫病毒疫病毒病毒病毒(viruses)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病毒的结构核心 核酸病毒 衣壳 蛋白质包膜(部分病毒) 脂类、糖蛋白刺突 蛋白质核衣壳核衣壳 核心核心核衣壳核衣壳包膜内层包膜内层 基质蛋白基质蛋白包膜外层包膜外层刺突刺突真菌

6、真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 (1,000X oil) (1,000X oil) 疟原虫疟原虫二细菌的外毒素与类毒素外毒素: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类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素。三异种动物血清异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人具有免疫原性。如:抗毒素血清(马血清) 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白喉抗毒素血清等。四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 antigen,又称 Forssman抗原)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Forssman抗原:豚鼠脏器(生理盐水悬液) 家兔 抗 豚鼠抗体 + 豚鼠脏器抗原 反应(+)+ 绵羊RBC凝集反应(+)(交叉 反应)实际意义: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基

7、底膜 溶血性链球菌心肌大肠杆菌O14型结肠粘膜共同抗原共同抗原 急性肾小球急性肾小球 肾炎肾炎共同抗原共同抗原 风湿病风湿病共同抗原共同抗原 溃疡性结溃疡性结肠炎肠炎 五血型抗原:人类血型抗原已报导23个系统 1. ABO(H)血型系统: A、B、AB、O四型 血型 抗原(RBC) 抗体(血清)A型 A抗原 抗B抗体B型 B抗原 抗A抗体AB型 AB抗原 无抗A、抗B抗体O型 无A、B抗原 抗A、抗B抗体2.Rh血型系统:恒河猴(Macacus rhesus)RBC家兔抗 恒河猴RBC抗体(免疫血清)+人RBC凝集反 应(+)人RBC恒河猴RBCRHCE基因(+) RHD基因 (+)RHCE基

8、因(+)RHD基因 (-)共同抗原,称共同抗原,称RhRh抗原。抗原。 D D抗原(抗原(+ +) RhRh+ + D D抗原(抗原() RhRh- -实际意义 新生儿溶血症孕妇(Rh-) 胎儿(Rh+) 抗Rh抗体 + 新生儿RBC (Rh+) 溶血反应六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人类: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七肿瘤抗原: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八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某些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 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它是一类通过与MHC-II类分子(APC)和 T

9、CR-V(T 细胞)结合,刺激表达有特殊TCR- V 的T细胞亚群活化的抗原分子。SAg的作用特点:(1)具有强激活T细胞(CD4+T细胞)作用- 可刺激T细胞总数的520%;(2)不需APC处理- 直接与MHC-II类分子和TCR-V结合;(3)不受MHC限制- 同MHC-II类分子结合,增加TCR与SAg的亲和力;(4)可激活T细胞,又可致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或抑制。SuperantigensConventional AntigenMonoclonal/Oligoclonal T cell response1:104 - 1:105SuperantigenPolyclonal T cell

10、response1:4 - 1:10SAg的种类:(1)外源性超抗原: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 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毒素休 克综合症毒素1(TSST1)A族链球菌M蛋白致热外毒素A-C等。(2)内源性超抗原: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 物。如:病毒DNA与宿主DNA整合,表达的病毒 蛋白质产物。SAg的实际意义: 其生物学意义: 1.参与某些病理过程 SAg刺激大量T细胞激活,产 生多种细胞因子引起某些疾病。 2.SAg与自身免疫应答 SAg的强大刺激可能激活体 内自身反应性T细胞,从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3.SAg与免疫抑制 T细胞因过度激活而被耗竭 4.与抗肿瘤效应 CTL被大量激活而对

11、肿瘤发挥杀伤 作用SAg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毒性效应。SAg T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 促进病毒感染 、增殖。 九基因工程抗原:通过基因重组、再表达制备的抗原物质 。如:目的基因(编码抗原)+ 载体(质粒 等) 重组DNA 细胞(真核或原核) 表达 纯化 基因工程疫苗。 第三节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构成抗原的条件一一. .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因素:(一)抗原因素:1.1.分子量: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分子量: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2.化学组成及结构:化学组成及结构:蛋白质:蛋白质: A.A.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 - - 含芳香族氨基酸(特别

12、是酪氨含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酪氨酸),免疫原性强;酸),免疫原性强;B.B.结构:环状,免疫原性强;直链,免疫原性弱。结构:环状,免疫原性强;直链,免疫原性弱。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 较蛋白质弱。较蛋白质弱。 核酸:多无免疫原性。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3.3.可降解性:可降解性:含含L-L-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氨基酸的蛋白质易降解,具有免疫原性。含含D-D-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降解,不具有免疫原性。氨基酸的聚合体不易降解,不具有免疫原性。(二)宿主因素1.异物性:异种或同种异体的物质。抗原来源与宿主之间种系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 2.宿主的遗传性:同种动

13、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 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3.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剂量:(1)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 (2)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4.免疫佐剂(adjuvant ):定义: 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 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 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应用:a.弱免疫原性物质;b.免疫原剂量不足。作用: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机体对抗 原刺激的反应性;改变抗体类型;引起或增强 迟发性超敏反应。佐剂种类:(1)油性乳剂弗氏佐剂(Freund adjuvant )(2)无机化合物(3)微

14、生物及其产物(4)脂质体(5)细胞因子二抗原性(一)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又称表位 (epitope):抗原物质中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基础)。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 抗原决定簇分类:1.根据结构:A.构象决定簇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B.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2.根据功能:A.隐蔽性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内部的决定簇。 B.功能性决定簇: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 (二)T、B细胞表位1.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与TCR结合的表位(约917个氨基酸残基 )T细胞识别抗原的二个结合部位:a.T 细胞表位 与TCR结合b.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