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717868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史1.1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 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 国经济经济形式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如资源、气候、水利、交通)(2)国家或地区的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以及统 治者重视程度(3)生产关系调整(社会制度变化、国家政策制度 调整)(4)生产力提高(技术进步、科学发明)(5)市场(资本、商品化程度)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古代农业的起源:神农氏(炎帝)生产工具:耒耜 农作物:五谷 (二)促进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1、耕作方式的变化:刀耕火种到精

2、耕细作2、耕作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改进:铁农具(春秋战国开始使 用)(2)耕作技术的进步:以牛田(牛耕)春秋战国已采用牛耕技术汉代牛耕普及 东汉耦犁(二牛)、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成熟) 唐朝以后,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古代农耕技术的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灌溉技术的进步:戽斗、翻车(人力)、筒车(水力)3、水利的兴修:(1)治理黄河:大禹治水、王景治黄(东汉)(2)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郑国渠(郑国) 、井渠法(关中新疆)(3)政府推动:唐渠堰使、宋奖赏制度、明清大修 水利 (三)阻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沉重的赋税和力役负

3、担(1)赋税:以田税和人头税为主;农业税是专制王朝 财政的主要来源(2)力役:徭役和兵役;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时间(3)沉重的赋役负担是王朝覆灭和社会凋残的直接 原因 2、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奴隶社会(商周)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实质:国王私有)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土地 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历代土地制度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 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

4、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 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反映了 什么现象?(四)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小农户个体 经营)分散性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封闭性3、耕作方式始终以铁犁牛耕为主,农耕技术没 有革命性的进步落后性4、注重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 1、有利条件(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统治者的政策(重农抑商)(3)重视水利的兴修(4)改革和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5、(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不利条件:(1)赋税、力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2)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差,抗御天灾人祸的能 力弱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及社会的动荡(1)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开垦土地,大量烧荒伐林大片森林消失造成水 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2)科技含量低虽然古代也有一些新工具新技术的改进使用,但总 体走的是一条依赖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型经济,抗自然 灾害能力差(3)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 益突出(4)一直未突破自给自足范畴,规模难以扩大, 商品化程度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弊端: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 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家的兴衰

6、存亡。(1)有利于安定民生,进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其规律为: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安定生活水平 提高社会矛盾缓和稳固统治;(2)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源泉,也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发展,为手工业、商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 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1)农业发展要靠政策、科技、人民的劳动;(2)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3)要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协调发展(4)农业发展要与环保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 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

7、国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 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C小农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DA3、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 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耕作随心所欲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 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 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

8、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AC5、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6、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 特色 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牛耕 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已出现了曲辕犁A. B. C. D. 7、“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 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B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