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713343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47kj_政治新人教版必修4 26《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从粗放型 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型经营为主的轨道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 耗、低效益的状况”;2002年,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对我国经 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提法对指导我国 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国民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更注重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 提高。1、 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2 、理解 实践的特点3 、阐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5、 理解认

2、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 践中不断追求真理考 点 呈 现(六) 探究一: 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到十七大,我国经济建设的 方针因时而变,变化的依据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1、实践(含义)一、是以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二、是一种,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学生认真学习。4、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 世。2、特点: (1) 客观物质性: 构成要素-、-、-过程及其结果-?(2) 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能动性的活动?(3)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历史性?解析:(1)实

3、践的含义,特点一。(2)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物质性的统一。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即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坚持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即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4)夸大第一个特征否定第二个特征,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第二个特征否定第一个特征,会导致唯 心主义 题中割裂了二者的关系是不科学的。辨析: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因而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探究二:从中共十三大到十七大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 规律,目的是?体现了 实践与认识 的什么关系?(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近山识鸟音,近水知鱼性恩格斯 “社会

4、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 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来源动力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标准毛泽东: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目的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3)方法论:实践第一,重视理论探究三:党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正确的吗?能互换 吗?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小结: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界限;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探究四:党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方针的变化体现了认识活 动的什么特点?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从粗放型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型 经营为主的轨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大

5、: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 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不仅仅要 求有数量增加,更注重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追求真理是 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与时俱 进看拓 创新, 在实践 中认识 和发现 真理, 在实践 中检验 和发展 真理认识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含义特点决 定指 导促进阻碍含义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 性追求真理是 永无止境的实践课 堂 小 结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从粗放型经营 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型经营为主的轨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

6、状 况”;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 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提法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 了重要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相比,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 长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要求有数量增加,更注重 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有结 构、质量、效益、环保、消费行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 方面的内容。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课 后 作 业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快餐馆全天的一次性木筷的使用量

7、做 了调查研究:发现该快餐厅全天共消耗555双一次性筷子;查阅资料又发现, 全国一次性木筷的年产销量达到450亿双,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研究性学习小组还了解到,一次性木筷子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 过氧化氢和硫酸熏蒸来漂白。同学们发现,经过漂白实验后,放置 几天的木材边角料还有二氧化硫的气味。由此推测,若使用了不合 格的一次性木筷,残留的二氧化硫会进入消化道和呼吸道,与水发 生反应,产生对黏膜有危害的物质。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同学们一致决定向有 关部门部门提出“”的建议。(1)请你就禁止使用和生产一次性木筷提出一些建议,并写出哲 学依据。 (2)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示探究活动成果

8、?实 战 演 练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 前推移;(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 指导作用。(3)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同学们一致决定向有 关部门部门提出“禁止使用和生产一次性木筷子”的建议。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从粗放型经营 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型经营为主的轨道;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 况”;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 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提法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 了重要作用

9、。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相比,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 长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仅要求有数量增加,更注重 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有结 构、质量、效益、环保、消费行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等 方面的内容。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课 后 作 业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的每一时期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变化的依据都是当时的经济建设的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每一时期的方针的变化都是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的推动的结果。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每一时期的方针都 对当时的经济建设发挥的作用,说明当时的方针的正确 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探索经济建设的规律是为了更好地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2)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 指导作用。每一时期的方针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