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0699197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一轮哲学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上课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辩证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包含包含(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 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如果我们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用来观察社会 历史领域里的问题,就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8届高三哲学一轮复习 高考考点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我国社会主义改

2、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主学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 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6、如何理解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如何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我检测】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 科学发展观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机器大生产 E .嫦娥奔月的神话 F .自然地理环境 G. 网络流行语 (如:扎心了,老铁!皮皮虾,我们走!大吉大利,今晚 吃

3、鸡!戏精!我可能了假 ! 你们尽管复习,考到了算 我输!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主席的这些从政经历体现了本课哪些哲学道理?一、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 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归纳总结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高考警示钟】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高考常 考点,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社会 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前 进。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它

4、是 指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 化发展。 本知识点与十九大部分相关材料对点链接报告内容(部分)知识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 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 了许多新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 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内涵作出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 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 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旨在解决我 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 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人类 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

5、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本知识点与十九大部分相关材料对点链接报告内容(部分)知识点十九大释放的“八大民生红包”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更高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3、更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4、更均衡的发展, 5、更健康的体魄, 6、更专业的社会治理水平, 7、更丰富的社会文化活动, 8、更清新的空气、更美丽的中国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你能从下图中概括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吗?前进、上

6、升过程曲折【看图说话】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1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前进、上升过程曲折【看图说话】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 2、实现方式:、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发展是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建筑的矛盾运动中,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 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7、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 定生产力生产关系反 作 用 适合,推动 ; 不适合 , 阻碍生产力状况决定生 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 ,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所有制、关系 、分配制度劳动者、劳动工 具、劳动对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体 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决 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反 作 用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适应经济 基础,促进经济基础 的巩固和完善 上层建筑不适应经 济基础,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 的总和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8、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自我检测】下列属于生产关系的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宗教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E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F . 2018年高考上层建筑【学法指导】 辨别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变革3 3、在阶级社会,在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1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 2)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9、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关联十九大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的矛盾。4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2)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3 3)实现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实现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 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强大动力。q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q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q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区分本知识点与十九大部分相关材料对点链接报告内容(部分)知识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 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 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 适合经济基础;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现代化 带来了严峻挑战。充分认识当代中国 文化的特质和优势,才能在思想环境 复杂、多元文化交织碰撞的世界中保 持文化定力,形成文化自觉,才能确 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位,获得坚守文 化方向的定力,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文 化活力,激发文化奋发进取的勇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 社会

11、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 展方向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决定决定反作用反作用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制度和设施宏观把握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哲理总结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 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 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本规律。记一记记一记 背一背背一背【高考警示钟】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原理是唯物史 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所在,尤须注意以下

12、几点: (1)矛盾具有特殊性,在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 基本矛盾的性质不同,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区别,所以 ,解决基本矛盾的方法不同,因而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不同。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 系原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相对独立性(不同步性;反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 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发展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解决基 本矛盾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社会主义 社会改革实现方式人民群众群众观点 群众路线(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

13、 规律)过程是曲折 的(社会为何物)(社会为何变)(社会如何变)(社会靠谁变)(本质上是实践的)【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历史唯物主义(2014重庆文综)马云说,为 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 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 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 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 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 ,个人的价值就越大“心态” 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 相对独立性不同的“心态”决 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 败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 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 B C D(2014福建文综) 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

14、 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 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 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加快 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B C D 【典例】 (2014山东卷,41)建设生态文 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为 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 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 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 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 改

15、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解析 材料中提及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原因有“进一步解决经 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环境”,和教材结合点分别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哲学依据,学生结合要点逐一分析即可。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 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 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定要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 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 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训练

16、】 (2013安徽卷,39)“收入倍增”和 “教育发展”关乎民生之利,为人民群众所 广泛关注。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 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 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 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 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 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解析 设问要求从哲学角度历史唯物主义角 度回答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的理论依据。可分别 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关系、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角度回答 。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 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 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 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