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87919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哲学知识结构图(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哲学 的起源(1)哲学智慧产生于(2)哲学发源于(1)哲学的本义 (2)哲学的功能 (3)哲学的任务2、哲学 的作用 (对个人 )人类的实践活动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世界的思考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 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作用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真正的哲学能使我们正确 看待 对待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f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个人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社会D哲学能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P81.哲学与世界观(5)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1)具体科学的类别(2)哲学与具体知识 的关系区别

2、:联系:(1)世界观(4)哲学与世界观关系(3)方法论三个概念三组关系(2)哲学2.哲学与 具体科学自学提纲:(6)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何者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2为什么与生活的关系对哲学的影响内 容(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 主义唯心 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正确性 2 、局限性 3 、代表者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含义马克思主义哲 学(科学性)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辨证法 认识论基本观点含义基本形态唯物主

3、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P14 1、正确性 2 、局限性 3 、代表者一 、二 、三 、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 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世界的 本原是 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世界的状 态是怎么 样辩证法形而上学两个 对子两个对子的关系表现为:基本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从属于1哲学与时代 (时代精神的总 结和升华)(1)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 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2、哲学与社会 (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 念,解放人的思想(

4、2) 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 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第一框、真正的哲学都是 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43点1、马哲的产生2、马哲的基本特征3、马哲的四大理论成果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来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单元总结哲 学与生活与时代含义(三对关系、四句话 )基本问题: 何者为本原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观点: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

5、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客观唯心真正的哲学 正 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 基本特征 发展 功能意义有无同一性(划分标准)观点: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即) (精神上的精华)第二单元的知识的逻辑关系第二单元的知识的逻辑关系规律是规律是 客观的客观的世界是世界是 物质物质的的物质是物质是 运动运动的的运动是运动是有规律有规律的的 (普遍性)(普遍性)真真 理理真理是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意 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的反作用) 是认识的基础 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复杂性和无限性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追

6、求和发展真理意识的特点:“四个性”怎怎 样样 认 识实 践一、“唯物论”的十条主要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重点】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即:意识反映、反作用原理) 5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8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9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0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四、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原理一、物质(含义、唯一特性、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三、人类 社会的物 质性原理内容要求二、自然

7、 界的物质 性原理从产生上看:从存在上看:从发展上看: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 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 本前提。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内容要求内容要求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运动是物质 的固有属性A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 1、运动:、运动:基本形式、基本形式、 含义含义P31P31、2 2、运动与物、运动与物 质关

8、系:质关系:B 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承担者(物质承担者(主体、载体主体、载体)。)。C C两者离不开。两者离不开。内容要求 坚持唯物主义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运动观;坚持唯物主义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运动观;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静止观;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静止观;( “仁者心动”)(刻舟求剑)特性特性P3P33 3、运动、运动 和静止有和静止有 什么关系什么关系 呢?呢?区别区别联系:联系:含义不同。含义不同。 内 容要 求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反对 反对 特征不同。特征不同。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

9、一种特殊状态。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含义:二、运动是有规律的二、运动是有规律的特性特性客观性客观性 普遍性普遍性 可知性可知性原理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 规律普遍性原理规律普遍性原理 规律可知性原理规律可知性原理(人与规律关系人与规律关系)1.从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二、意识的本质是什么?P36 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意识是什么? P37三、三、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

10、:2.因此,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 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内容要求1.物质P29 ; 意识P37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二、意识的作用二、意识的作用一、意识的特点一、意识的特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意识的特点一、意识的特点2 2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自觉选择性1 1目的性、目的性、计划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重要性?P39是什么?P38(即:意识作用的原因)(即:意识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P38(关键词 :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方式、行动步骤、规划等 )主动创造性:

11、反映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认识现在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自觉选择性:依据人的生活和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1 1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认识 世界世界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2 2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改造 世界世界表 现双 重 性3 3正确意识正确意识正确反映、反作用;正确反映、反作用; 错误意识错误意识错误反映、反作用错误反映、反作用1 1意识对意识对 有指导有指导 作用作用 2 2意识对意识对 具具有调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内容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1 1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认识 世界世界主观主观能动性(金典能

12、动性(金典P37“P37“误区误区7”7” )2 2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改造 世界世界表现双重性1 1正确正确主观主观能动性能动性正确正确反映、反作用反映、反作用2 2错误错误主观主观能动性能动性错误错误反映、反作用反映、反作用3 3人们人们在认识在认识世界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具有过程中所具有 的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主观主观能动性能动性与与意识意识能动性能动性的关系的关系主观主观能动性能动性意识意识能动性能动性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内容 :(1)物质决定意

13、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内容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 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简而言之,客观规律性制约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是正确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 律的必要条件)四、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 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反对片面

14、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 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 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二、“认识论”的4条主要原理 1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是 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P47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即真理的不断发展原理)【重点掌握】1.含义: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 基本特征

15、: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直接现实性在实 践中 追求 和发 展真 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 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要求: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 真理,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的唯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正确对待 错误(真理是不 断发展的)认识的上升性1、内容: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 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 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2)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 同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