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培训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85551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染病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染病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传染病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传染病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知识培训(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知识 培训江油市人民医院 *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它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不仅带给人类痛苦与恐慌,而且也导致社会的衰退甚至国家的消亡。历史上,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 ,死亡了2000万人,减员约14。17至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天花,造 成1.5亿人死亡。19世纪末至20世纪在亚欧美非发生 的鼠疫,导致1000万以上人死亡。1918年发生在亚欧美非的流感,则 使2500万人死亡.人类历史上还有不少重要的传染病 结核病(在解放前的中国,占各种死因的首位)、 疟疾(甲古文中有记载)、 伤寒(20世纪30年代以

2、前,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 、流行性脑膜炎(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流行)、 白喉(158316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流行)、 炭疽(抗生素出现之前死亡率在2030)、 麻疹(婴幼儿常见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 斑疹伤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战争瘟 疫”)等。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995年全球死亡5 200万人中,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32%。特别是在20世纪7

3、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传染病流行和爆发不断发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2002年我国报告的前10位 传染病发病例数传染病1 病毒性肝炎 2 结核病 3 腹泻病4 淋病5 麻疹6 伤寒7 梅毒8 疟疾9 出血热10 猩红热 每年病例数658 185 500 181 454 595 159 42258 34154 06453 42032 97731 37114

4、 369Chinese Health Statistical Digest 2002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严峻结核病 500万例血吸虫病 100万例艾滋病 100万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2亿例慢性乙型肝炎 3000万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89年2月21日通过,1989 年9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12月1日起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 法自1991年10月4日施行二、分类管理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

5、丙3类, 共39种。甲类2: 鼠疫、霍乱 乙类2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 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 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 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 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甲型流感)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 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 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三、报告时限、方式和程序 根据中华

6、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 法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医师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七条的规定:1.法定报告单位:各级医疗保健机构 2. 责任疫情报告人:医疗保健人员 、卫生防疫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我院规首诊医生或当班医生负责制1)甲类:霍乱、鼠疫乙类按甲类管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报告时限: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 内,以最 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 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 内,农村

7、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 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月日签署国务院第号令,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 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 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 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1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有上述情形之一,医疗卫

8、生机构和有关 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政府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报告,省(市)人民政府应 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 部门应当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 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 接诊治疗,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 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病 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 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对有关部门和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