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6160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证据制度(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v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v(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v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简 称为“民事证据”,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认 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 v(二)民事证据的特征v1客观性。是指一切民事诉讼证据都必须是 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事实。任何主观想象、推 测都不能作为证据。v2关联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必须与证明的 案件事实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v3合法性。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人们使用特 定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 要求,不为法律所禁止,否则不具有证据效 力。v二、民事证据理论上的分类v1本证与反证v按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

2、张事实的关系,诉讼 证据可以分为本证和反证。能够证明当事人 一方所主张的事实存在的证据,称为本证。 本证是一种肯定性证据,它证明当事人一方 所主张的事实是真实的。v能够证明当事人一方所主张的事实不存在的 证据,称为反证,它是从反面否定或推翻对 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v2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 按证据的来源,诉讼证据可以分为原始 证据和派生证据。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 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即通常所说的第一 手材料。v派生证据也叫传来证据,是由原始证据 派生的证据,它不是由案件事实直接形 成,而是经过了一定的中间环节,也就 是常所说的第二手材料。 v3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以单独一个诉讼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

3、反映程度为标准,可以把证据分为直接 证据和间接证据。v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 证据,是直接证据。v不能单独直接说明案件主要事实而必须 与其他证据联系起来才能说明案件主要 事实的证据,是间接证据。v三、 民事证据的种类v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证据有七种,刑 诉42条规定七种:v(1)物证、书证 (1)书证v(2)证人证言 (2)物证v(3)被害人陈述 (3)视听资 料v(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4)证人证 言v(5)鉴定结论 (5)当事人陈 述v(6)勘验、检查笔录 (6)鉴定结 论v(7) 视听资料 (7)勘验笔 录v(一)书证 v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

4、的内 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这 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 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 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从司法实践来看,书 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书写的、打 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 ,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而具体 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 、商标图案等等。v(二)物证v以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性能等证明案 件事实的物品,称为物证。v物证的种类很多,常见的物证包括所有权、 使用权有争议的物品,侵权纠纷中受到损坏 的物品等。v应当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同一物品兼 具物证和书证的双重属性,即可作物证,又 可作书

5、证。v(三)视听资料v视听资料,就是利用录像或录音磁带等 反映出的形象和印象,或以电子计算机 储存的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v视听资料能够更直观,更逼真再现案件 事实的原始状态,可靠性较大,避免了 其他证据一些弊病。在民诉中起着重要 作用。v (四)证人证言v证人,是指了解案件情况并受人民法院 传唤出庭作证的人。证人将其所了解的 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 证人证言。v证人证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证人 证言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提供证明。第二, 证人证言只包括能够正确表达意志的人就案 件事实所作的陈述。第三,证人证言的真实 性、可靠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证人作为 自然人,对于案件的

6、事实的感知要受到主观 和客观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证人 证言可能有真有假,审判人员应尽可能的结 合其他证据对其进行印证,印证后无误的, 才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v(五)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向人民 法院所作的叙述,称为当事人陈述。v当事人向法院陈述的内容很多,概括起来可 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案件事实的叙述, 二是请求人民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裁判的叙 述。只有前者能作为证据,后者不能作为证 据。v当事人陈述的特点:真伪并存。当事人是案 件客观事实的经历者,其陈述可以揭示案件 真实情况。当事人是案件利害关系人,其陈 述可能存在片面性和虚假性。v(六)鉴定结论v鉴

7、定结论是指鉴定人受人民法院指派或聘请 ,对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鉴定之后所提 出的结论性意见。v在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的用途也比较广泛 ,主要有技术鉴定、医学鉴定、文书鉴定、 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民诉法 72条规定:鉴定应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 没有法定部门由人民法院制定的鉴定部门鉴 定。 v(七)勘验笔录v勘验笔录是指审判人员对争议的现场和物品 等进行勘验、检查所作的实况纪录。v民诉中对当事人争执的大型财物,被损坏的 不动产等,法院必须进行勘验,所作记录可 以作为证据。v在民诉中,常常会感到与案件有关的现场和 物证。不便或根本不可能拿到法庭,为了查 明案情,弄清事实真相,就要求审

8、判人员必 须到现场进行勘察。v四、证明v(一)证明对象的概念及特征 v所谓证明对象又称证明的客体。它是指证明 主体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对审理案件有重要 意义的事实。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起诉将 提出一定的证据,被告人进行答辩、反驳或 者反诉时也要提出一定的证据。这些证据的 提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因此,当事人 提出的证据仅是一种手段,是一种为了求得 胜诉的手段。证明制度的目的在于证明主体 通过各种证据,以实现证明客体的确定化和 客观化。 v(二)证明对象的范围 v根据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 诉讼的证明对象的范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v1民事案件的事实 v民事案件的事实,是指由民事实

9、体法规定的 发生、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 。该类事实具体包括:(1)产生当事人之间 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2)变更当事人之 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3)消灭当事 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4)妨碍 当事人权利实现、义务履行的法律事实。如 无效合同,行为人丧失行为能力,不可抗力 事由等。 v2外国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v一般来讲,法律和法规是无需进行证明的, 但是,对于在特殊情况下外国法律和地方性 应作为证明对象,特别是在涉外民事诉讼中 ,如果当事人要求援引某国法律来解决纠纷 时,该项外国法律应作为证明的对象。另外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地方性法规较多,审 判人员不可能全部了解和

10、掌握,因此,诉讼 中如涉及到地方性法规时,有时也会成为诉 讼证明对象。 v(三)无需证明的事实v在民事诉讼中,有些事实虽是证明对象,但 不需要证明,就可以认为是真实的,这样的 事实称作不需要证明的事实。不需要证明的 事实有:v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 、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 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 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5、已 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 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v上述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 v五、举证责任v(一)举证责任的概念v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于诉讼中所主张的 案件事实,

11、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 同时在诉讼结束时,如果案件事实仍处于真 伪不明的状态,应当由该当事人承担败诉或 不利的后果的责任。前一种责任一般称为主 观的举证责任,或提供证据的责任,后一种 称为客观的举证责任或证明负担。v(二)提供证据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区别与联 系 v提供证据责任与证明责任二者是有区别的: 首先,承担责任的原因不同。前者,一方面 当事人不提供证据证明所主张的事实,就可 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后者,承担责任的 原因是诉讼中存在的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现 象,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必须为此承担证 明责任。其次,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前者 ,只要当事人主张的案件事实需要证明,提 供证据的责任

12、就产生了;后者,仅表现为一 种的潜在可能性责任。 v第三,是否责任转移不同。前者随着提供证 据的活动进行,会出现转移的现象;后者, 依据实体法和程序法确定由哪一方当事人负 担后,则自始至终由该当事人负担,不会随 着提供证据活动的进行而移位给对方当事人 。第四,能否由双方当事人负担不同。前者 ,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负担;后者,只能由一 方当事人负担。第五,能否预先在双方当事 人之间进行分配不同。前者,无法预先分配 。后者,是在具体诉讼开始之前,由法律和 司法解释就预先分配好了,且完全不受提供 证据进程的影响。 v第六,能否成为共同规律不同。前者,在不 同法系以及在不同诉讼模式的国家中存在着 一定的差

13、别;后者,由于反映了诉讼的共同 规律,在各国则是相同的,即凡是以事实为 根据作出裁判的国家,在案件事实处于真伪 不明状态时,都要依据证明责任的归属对案 件作出裁判。 v提供证据责任和证明责任二者又是有联系的 。首先,证明责任是提供证据责任存在的原 因。其次,负担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总是 负担着提供证据的责任。最后,提供证据的 活动直接影响着证明责任。 v(三)举证责任倒置v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特殊类型案件中,将本 属于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移给被告。v举证责任由主张事实者承担,这是举证责任 分担的一般原则。但在某些诉讼中,由于主 张事实的人客观上难以或无法提供证据,因 此,实体法作出举证责任倒置的

14、例外规定。 即一方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某一事实无需举证 ,由对方当事人负举证责任。是对举证责任 分担的例外规定。 v六、证据保全v(一)证据保全的概念 v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起诉前或在 对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申请人的申请 或当事人的请求,以及依职权对可能灭 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予以固定和 保存的行为。 v证据保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诉前证据保全 ,它是指起诉前由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对 证据进行保全的行为。也可以向公证机关申 请,采用公证的形式对证据进行保全。另一 种诉讼证据保全,就是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 院对证据采取的固定和保存行为,依据是我 国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 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 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 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v(二)证据保全的条件 v(1)证据有灭失的可能。如证人因衰老、疾 病有死亡的可能,将来作为证据的物品容易 腐坏、变质等。(2)证据将来有难以取得的 可能。例如,证人将要出国。虽然难以取得 不等于无法取得,但会影响案件的及时处理 ,甚至影响办案的质量,因此应当及时保全 。(3)证据的保全应在开庭前进行。“不得迟 于举证期限届满前七日。”因此,证据保全也 应在开庭前完成。上述情况,只要具备其中 之一,就可采取保全措施。诸如证人证言、 物证、书证等都可能成为保全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