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59382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方法之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准备方式第一节 准备方式分类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方式 第三节 盘区式准备方式 第四节 带区式准备方式第一节 准备方式分类 一、准备方式 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盘区或带区而掘进 的主要巷道。 1、准备方式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巷道: 采区、盘区上下山 采区、盘区或带区车场 区段或分带集中巷 采区、盘区或带区硐室(绞车房、变电所、 煤仓) 2、选择准备方式的基本原则 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q合理集中生产,使采准巷道系统有合理 的生产能力和增产潜力。 q巷道系统简化,减少巷道掘进及维护工 程量。 q生产系统完善,功能齐全,为机械化和 自动化创造条件。 q煤损少。 q安全好。二、准备

2、方式分类 (二)按煤层赋存条件 采区式、盘区式 及带区式。 井田划分为阶段 v采区 广泛采用; v带区 12以下煤层 多分带组成 带区。 井田不划分为阶段,而直接划分为盘区 v盘区 近水平煤层 (二)按开采方式 1、采区上山开采、采区下山开采和采区上 下山开采。 上山采区 开采水平(标高)之上的采区 。 下山采区 开采水平(标高)之下的采区 。( 16) v 上山采区 v 下山采区 2、盘区上下山开采 盘区上、下山开采 近水平煤层( )的大巷一般布置于井田中部。 上山盘区 按煤层倾斜趋向,开采水平之上 的盘区 下山盘区 按煤层倾斜趋向,开采水平之下 的盘区 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山盘区,又采下山

3、盘 区。 u 上山盘区 u 下山盘区 u石门盘区(石门作为盘区的主要运输巷道) 3、 上、下山带区开采上、下山带区开采 用开采水平大巷既采上 山带区,又采下山带区。 上山带区 开采水平大巷以上的带区。下山带区 开采水平大巷以下的带区。 (三)按区内巷道布置及开采部署 u 单翼采区或盘区 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 门)布置于采区或盘区一翼。u 双翼采区或盘区采区或盘区的主要巷道(上山、下山或石 门)布置于采区或盘区中部。u 跨多上山采区或跨多石门盘区跨多上山采区 跨多上山采区特点:1)上山一般布置于煤层底板岩石中; 2)上山间距:1000m(一部胶带机长度) ; 3)回采工作面连续跨

4、多个上山回采 用 于地质构造简单的地段。 4)初期工程量大,占用设备多。 适用:地质条件简单,如,范各庄矿。(四)按煤层群开采时的联系 u 单层准备 u 联合准备 单层准备 各煤层独立布置准备巷道及生产 系统。 联合准备 几个煤层共用一套准备巷道及生 产系统。 联合准备 : 集中上山(共用上山)和区段集中平巷(共 用区段平巷) 共用上山,不共用区段平巷 (五)准备方式分类 第二节 采区式准备一、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方式 1、特点: 1)一组上山及相应的硐室外和车场只为一个 煤层服务,或者说各煤层单独布置采区; 2)和大巷相联的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煤层采区 ; 3)解决的问题:采区走向长度;合理布置上

5、 山(位置);划分区段, 采区车场形式等 。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2、应用:层间距较远的 单一薄、中厚和厚煤层。煤层群单层采区准备二、煤层群采区联合布置准备方式 1、采区集中上山联合布置 条件: M1 2.0m M2 4.5m, 层间距较小。 巷道名称巷道布置特点上煤层 区段平巷 单独布置、单一走 向长壁采煤法。 生产系统:下煤层 布置区段集中巷 ,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 垮落采煤法。生产系统下煤层 布置区段集中巷,分层同采,倾斜分层下行 垮落采煤法上、下煤层共用一组上山。 下煤层各分层共用区段集中平巷。上、 下区 段同 采过 渡期 通风 系统 2、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方式 特点: 1)按层

6、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 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 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 适用:分组间距70m。煤层群分组集中采区联合准备1)按层间距不同,分为若干组; 2)每组煤层集中联合准备采区; 3)采区石门贯穿若干独立采区。适用:分组间距70m。三、缓倾斜、倾斜煤层采区准备方式适用条件 主要因素煤层间距技术装备1、 共用(集中)上山 煤层间距20 30m。2、 共用(集中)上山、共用区段集中平巷 煤层间距10 15m。 (60年,普采经验)3、 分组集中(联合)布置采区 适用条 件:组间距70m集中(联合)布置特点:1) 生产集中,采面回采数目多,有利于炮 采和普采采区提高产量; 2)

7、改善了巷道维护条件,维护费少; 3) 改善了运输条件,简化了运输系统,利 于发挥设备效能; 4) 采出率高,煤损少; 5) 岩巷工程量大,初期工程量大,准备时 间长。4、技术发展趋势趋势 单层化准备方式,少开岩巷,多开煤 巷。 特点: 1)综采单产高,不需多面同时生产; 2)综采推进速度快,要求准备快; 3)巷道维护技术发展较快; 4)综采运输能力大。 第三节 盘区准备方式 concept:盘区 近水平煤层的采区。 近水平煤层 的煤层。近水平煤层开采,井田常划为盘区,用:倾斜长壁采煤法走向长壁采煤法盘区分类:q按开采煤层数目分: 单一煤层盘区联合布置盘区q按盘区主要巷道位置分:上山盘区下山盘区

8、 石门盘区 一、盘区巷道布置特点l 区段划分为规则矩形,区段巷道沿中线 掘进 l 区段间开采顺序可不受限制 l 轨道上下山可用无极绳绞车运输 二、联合布置的上山盘区1、条件: M1和M2煤层为中厚煤层,层 间距H=10 15m 低沼矿,地质构造简单, 。2、采煤方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 3 巷 道 布 置 3、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特点 (1) “运上”5 布置于M2层中,“轨上”4 布置于M1层中 (2) 区段平巷 单巷布置,对拉采面,10和12重迭布置 (3) 区段平巷与上山联系 11与4直接相连11通过15与5相连 (4) 斜巷14和21 运料、行人、进风、回风 (5) 水平运输大巷1布置于M2

9、底板岩层中总回风巷2布置于m2中(5)上山与大巷联系 轨上4 16 3 1运上5 7 6 1运上5 9 6 14、生产系统 5、开采顺序:煤层间 下行式区段内 走向 区内后退式区段间 倾向 上行、下行式 三、石门盘区(crosscut panel ) 石门盘区 自水平运输大巷开掘石门作为盘区主要 巷道时,该盘区称石门盘区。 条件: 煤层 厚度(m) 层间距(m)M1 0.9 M2 4.4 3.3 M3 4.5 2.6 = ,低沼矿,盘区走向2200m, 倾斜长800 1000m,走向长壁采煤法。 (一 )盘 区巷 道布 置 巷道布置特点 1)运输大巷(1)置于距M3煤层约20m的底 板岩石中(

10、运输水平) 回风大巷(2)置于距M3约10m的底板岩石中 (回风水平) 2) 盘区石门(3)置于距M3的底板岩石 中,与(1)同水平。 (相当于“运上”,机车可进入(3)直接装煤 )轨上(4)置于距M3约10m的底板岩石中。3) 区段 集中机巷(6)和集中轨巷(7 ) 置于距M3约8 10m的底板岩层中。区段(6)作为区段的集中轨巷。 4)各煤层(或分层)区段平巷均超前(两 个溜煤眼及斜巷间距)回采工作面掘进。 (二) 生产系统 (三)改进型的石门盘区 1、 采用对拉采面的石门盘区。改进型的石门盘区2、 机车直接进区段集中平巷的石门盘 区。当 小时,煤层稳定时用。改进型的石门盘区3、 石门盘区

11、与上山混合联合布置,煤 层变化大时。四、比较与选择石门盘区主要优点: l 石门盘区内水平运输,机车可进入, 生产系统简化,运费低; l 利于连续生产; l 岩巷维护费低,利于降低煤损。石门盘区主要缺点: l 岩石工程量大,准备时间长。 选择:通过技术方案比较确定。 第四节 带区准备方式(strip district ) 带区 倾斜长壁分带开采的采区。 一、相邻两分带带区准备 (一)单一薄及中厚煤层带区 两个分带共用一个煤仓,对拉工作面。 适用:普采、炮采。 每一个分带用一个煤仓。适用于综采。 单一 薄及 中厚 煤层 带区(二) 近距 离煤 层群 联合 布置 带区 二、 多分 带带 区准 备 多分带带区准备 1、特点: l 按地质条件划井田为若干区域; l 每个区域划分为多个分带; l 多分带共用一个煤仓; l 各煤层分带单独准备; l 少开岩石集中巷,准备时间短。 2、适用:综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