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5763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587.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阿房宫赋8(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 江 南 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 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 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 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 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 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 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 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 现实主义传统精神。(一)解题“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

2、宫殿。“阿 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赋”作 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 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 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 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 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 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 貌。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 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 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 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 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 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 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 进程中作出

3、了卓越的贡献,在 “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 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 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 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本文的生字词缦回 mn 不霁何虹 j 妃嫔媵嫱 pnyngqing 焚椒兰 jio 辘辘 l 杳不知 yo 尽态极妍 yn 剽掠 pio 鼎铛 chng 迤逦 yl锱铢 zzh 架梁之椽 chun 在庾之粟粒 y s 横槛 jin 呕哑 u y 参差 cn c 囷囷 qn 鬟 hun 城 门宫 舞 水榭楼台 阿房宫前殿 骊山陵远眺 仿秦宫殿一号站平台 http:/ 杵菵牁仿秦城门仿秦台榭详细课文注释请点击

4、 (1)词类活用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辇来于秦骊山北构而西折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缦”原为一种帛,名词。现做“回“的状语像缦一样。)(“辇“古代一种人拉的车名词。带宾语,作动词乘辇。)(名词“北西“作状语,分别表示动作行为“构“折“的方 向:向北,向西。)(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像 蜂房,像水涡。)(哀,为动用法,为哀。鉴,意动用法:以为鉴。)(2)一词多义六王毕,四海一 五步一楼使天各爱其人 秦爱纷奢廊腰缦回 缦立远视族秦者秦也 谁得而族灭也(统一) (一座)(爱护) (喜爱)(萦绕) (久)(使灭族) (家族)一爱缦族(3)古汉语句式、判

5、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多于市人之言语。(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灭掉六国的人,其实是六国自己。)句意是:比集市上众人的话语还要多。)(4)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走:跑、奔。今常用义为:行)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指廊腰;斗角 ,指檐牙。即走廊如钩向心,屋檐如角相对。 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计,明争暗斗。) 3几千万落(落:座。今常用义为:下降、衰 败)思考: 1.全文共四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四段之间的内容和 结构关系是怎样的? 2.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根据所给材料明确层次关系 一、铺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二、铺叙宫内的豪华奢靡 三、转发议

6、论,指出秦亡的必然 四、总结历史教训,讽谏统治者 勿蹈覆辙叙议谏4、段意理解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 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作者从阿房宫兴 建的时代背 景、地理环境 ,从占地广、 建筑物之高、 建筑群布局, 从楼阁之多, 设计工致、变 化统一的布局 ,从长桥、复 道建造的复杂 情况,从宫中 的歌舞之盛等 角度来定阿房 宫的在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 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 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均力敌”就与前 方“骊山冯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 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 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 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定“二川”, 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 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 并有音韵之美。四、总评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 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 颖。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 解精辟,发人深省。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 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一扫汉赋那种 平板单调的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 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面极力铺叙 渲染宫殿弊病,成为古代赋体中不可多得的 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