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5679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资料(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衣、食、住、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中以“衣”为首,足见服饰深远的社会 影响。除御寒、审美、标志等基本功能外,古 代服饰在各个朝代的特色各不相同,具有其独 特的服饰制度,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 展出灿烂、独特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长袍之祖:深衣 深衣(shn y)来源于先秦经典礼记的深衣篇,狭义概念上是一种特定服饰款式的名称,其上衣下裳分开裁剪并缝合到一起,并有一定的制作规范。按礼记玉藻记载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我国古代最早的服装之一。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唐代马周稍改其制,于其下著襕及裙,

2、名为襕衫,唐宋士人多服襕衫。宋代又有仿古礼制作的深衣,为士大夫祭祀冠服的礼服。深衣作为一种服饰制度在礼法慎重的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深衣 深衣是起源于虞朝的先 王有虞氏, 把衣、裳连 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 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 “被体深邃”,因而得 名。四库总目提要深衣解:一卷(清 休宁)戴震撰.影 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深衣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 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 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 ;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 典雅。1:对龙凤纹大串花绣绢绵衣 2:对龙凤纹大串花绣绢绵衣结构图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商务印书馆,2011上衣

3、下裳 上衣下裳是当时的主要服饰形制。上衣 ,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下裳( chang),保护下体的衣服,裙之意。一、先秦服饰商代玉人及其服装示意图 河南安阳出土。头戴高巾帽,穿右衽交领窄袖衣。二、秦汉服饰男子服饰 汉承秦后,多为袍、襜褕和裤。 女子服饰 曲裾深衣、襦裙、袿衣。汉代印花纱襜褕秦汉妇女的曲裾深衣 曲裾深衣 图(根据西安、徐州等地出土 陶俑服饰复原绘制)及穿曲裾 深衣的妇女(江苏徐州铜山汉 墓出土陶俑)三、魏晋南北朝服饰襦裙 妇女服装,大抵承继秦 汉遗俗,有衫、袄、襦 、裙之制。 深衣 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 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 物制成。起特点是上宽 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 相叠。 帔

4、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甘 肃嘉峪关出土砖画)、穿袍服、围裳的采桑妇女(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甘肃 嘉峪关出土砖画)杂裾垂髾女服展示图(根据传世 帛画及壁画复原绘制)四、隋唐时期唐代承袭了先前历代的冠服制度,同时,又 通过丝绸之路与和平政策与异族同胞及异域他国 交往日密,博采众族之长,成为服饰史上的百花 争艳的时代。其辉煌的服饰盛况是中国服饰史上 的耀眼明珠,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女子冠服隋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服饰,是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饰形象,主要分为襦裙服、女着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5、1、襦裙服 唐代女服特点: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 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 上襦很短,成为唐代女服特点。 襦、衫、裙、半臂与披帛 短襦长裙是 隋代女服的 基本形式。 它的一个主 要特点是裙 腰系得较高 ,给人一种 俏丽修长的 感觉。半臂是由短 襦演变出来 的一种服式 ,一般都用 对襟,穿时 在胸前结带 。半臂与披帛这是襦裙装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半臂 似今短袖衫,因其袖 子长度在裲裆与衣衫 之间,故称其为半臂 。披帛,当从狭而长 的帔子演变而来。后 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 臂、舞之于前后的一 种飘带了。这种古代 仕女的典型饰物,起 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但至隋唐盛行当无置

6、疑,在留存至今的壁 画与卷轴画中多处可 见。 袒领半臂及襦裙襦裙示意图襦裙、披帛大袖对襟纱罗衫、长裙、披帛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 视的下裳。制裙面料 一般多为丝织品,但 用料却有多少之别, 通常以多幅为佳。裙 腰上提高度,有些可 以掩胸,上身仅着抹 胸,外直披纱罗衫, 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 露。这是中国古代女 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 ,足以想见唐时思想 开放的时代背景。 穿袒领短袖短襦、长裙的妇女 (陕西西安王家村唐墓出土三彩陶俑)唐代大袖衫盛唐以 后,胡服的影响逐 渐减弱,女服的样 式日趋宽大。到了 中晚唐时期,这种 特点更加明显,一 般妇女服装,袖宽 往往四尺以上。本图为中晚唐宽袖 对襟衫、长裙、披

7、 帛穿戴展示图。袒领大袖衫示意图2、女着男装n女着男装:女子效仿男子的装束,成为唐代女装的一大特点,即穿圆领袍衫,裹幞头,穿乌皮靴。女子着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别具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同时说明,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它封建 王朝。 图为影视作品中的上官婉儿裹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妇女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影视作品里 女着男装的太平公主3、女着胡服女穿胡服:受胡舞(胡旋舞、浑脱舞、柘枝舞)的影响,女 穿胡服成为唐代女装的又一大特点。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等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上自汉至唐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臣民影响极大。 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

8、印度、波斯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一种装束,使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首都长安及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 唐代胡服 流行于开元 ,天宝年间 。它的特征 是翻领,对 襟,窄袖, 锦边。唐朝女子穿胡服蹴鞠五、宋代时期宋代服饰:清新自然宋代后期国力衰弱,但文化艺术却达到了顶峰。书 法,绘画,诗词,工艺美术登峰造级.宋朝:麻桑之富 衣被天下我国是世界纺织业的发源地,有着悠久又漫长的 历史。中国纺织业的特点是!北宋以前以丝麻织业为 主,南宋以后棉布成为最普遍的衣料。宋代作为一个 承上启下的年代,纺织业相当发达,织品也相当丰富 多彩,其中丝织品最为突出。薄罗衫子

9、薄罗裙大袖衣展示图大袖衣原是宋代皇后嫔 妃的常服,以后传到民 间,成为宋代贵族妇女 的礼服。宋朝服饰虽然总 体上呈现清新自 然的风格,但是 贵族妇女的服饰 依然是华丽的, 不过比起唐朝来 ,还是要逊色一 点。宋 朝 女 子 服 饰 图褙子,又叫背子,宋朝到明朝时期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女子的褙子外穿宋代平民女子服饰 理学家一声“灭人欲”从天理的断喝,不但使能让肌肤若隐若现的薄纱衣不见了,就连帔帛也从宋朝女子肩上飞到壁画上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紧掩脖颈的高领上衣,外面要罩长袍,长袍外还要穿“襦”或者褙子。受到“程朱理学”

10、思想的禁锢,宋代女装呈现了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的特点。残酷的缠足之风缠足起源于南 唐,但真正成为一种 普遍的习俗,还是在 宋朝。宋朝妇女都用 一条狭长的布条,把 脚紧紧地裹住从而使 脚骨变态,足弓缩小 ,等脚型固定后,穿 上尖头鞋。以后日复 一日加紧束缚,最后 只能依靠指端的大拇 指行走。层层包裹,一步一 步完善起来的“三寸 金莲”,不仅把中国 妇女的脚裹了一千年 ,也把中国妇女禁锢 了一千年。南宋绣花女鞋六、 辽朝(916年1125年) 国号大辽,又称大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个朝代,国祚从公 元916年至1125年,长达210年。辽代北班服饰: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

11、下同制。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 素。贵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 ,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出现,体现了当时两民族的相互影响。辽代北班服饰本图为圆领袍展示图此图为左衽窄袖袍展示图本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豹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局部) 图中男子全部髡发,位尊者裹有巾帛。妇女大多梳挽螺髻,另在额上扎一道狭 窄的帛巾,仅贵族一人戴覆杯式圆帽。妇女所穿服装,都是交领左衽,与史籍 记载相符,是典型的契丹族装束。辽代南班服饰在辽代被称为“汉服”,也称“南班服 饰”。它与契丹族的“国服”(或称“北班

12、 服饰”)有所不同。这种服饰不仅百姓可穿 ,汉族的官吏也同样可以穿。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汉族男子(河北 出土壁画)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女(河 北出土壁画)金朝,国号大金(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 建立的一个朝代。中期以后,女真贵族改汉姓、著汉服趋向汉化 。金代贵族服饰 金代的装饰图案喜用禽兽,尤喜用鹿。这 种装饰特点,在衣冠服饰上也得到大量的反映, 金史舆服志中就有女真族服饰“以熊鹿山 林为文”的记载。鹿的图案大量被采用,除其本 身的外形较为优美,便于用作装饰外,还有一个 原因,即鹿与汉字的“禄”同音,富有吉祥的含 意。 本图所绘的裙字图案,即饰有鹿纹。明清时期 ,鹿的

13、图案虽然没有被收进官员补服,但在民间 仍属常用,比较多见的是将它与“福”字和“寿 ”字配合在一起,名谓“福、禄、寿”。图为左衽窄袖袍、长裙穿戴展示图。金代女真族服饰 褐绿地全枝梅金锦绵襜裙;穿于女服内袍里层的衣服,面 料为全枝梅金锦,内絮丝绵。裙腰用绿绢 为面料,裙腰背后开口,裙腰下绵裙由两 块面料拼缝而成。此裙特点上窄下宽,前 面三对叠褶,背面三对,襜裙形制为前后 12片组成,下摆呈放射状。腰部面料较厚 实,可絮棉。裙身全枝梅花纹分为两种, 一种是三朵正面梅花盛开与七朵蓓蕾组成 的图案,另外一种由2朵正面、一朵侧面 开放的梅花和7朵蓓蕾组成。二者上下交 错排列,裙身左右两侧面料金锦共十一排

14、花纹,全枝向上,梅开向下,组成连续图 案。 裙子面料织造精致,提花规整,图案精美 ,三花七蕾,表现了梅花盛开之佳期。棕褐菱纹暗花罗萱草团花绣锦大口裤 女士裤子,裤上罩黄褐暗花罗团衫, 下套吊敦里面,裤子以棕褐色菱纹绣团 花为面料,里面衬黄绢,内絮丝绵。裤 面为蚕丝质地,组织结构为四经绞罗。 后腰两侧边钉有三副黄绢襻带,右侧腰 前中下部开两个带扣眼。裤洞下面钉有 一条黄绢足套带。整件衣服花纹是棕色 罗织菱形纹,小菱纹横向上下交错排列 ,团花是两种花叶纹样,图案为绣黄色 萱草两枝,共绣团花约380组,两枝萱 草之间绣两枝绿或深绿牡丹叶,裤子右 边倒绣有“内省”二字,所以,这件衣 服应为嫔妃专用。整

15、件裤子绣工精巧, 针法丰富细密,380组团花更是纹样工 整金线光泽闪亮,这种针绣织法足以看 出其雍容华贵。质孙服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 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 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 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 “质孙”为蒙语音译,意思为“单色 衣”,其形为袍袄状,与汉族深衣相 近。元史舆服志有:“质孙, 汉言一色服也,内廷大宴则服之。冬 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戚大臣 近侍,赐则服之,下至于乐工卫士, 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 不同,总谓之质孙云”。据载,天子 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十一种, 夏服有十五种。元元代女子服饰 元代妇女服装分贵族和平民

16、两种衣。贵族多为蒙古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 装,材料多为貂鼠皮和羊皮。多为宽大的袍式,衣袖形似灯笼,袖口窄小, 袖身宽肥。这种袍式肩部装饰十分华美。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 华美。作为礼服的袍,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云锦、茸类及毛毡织物,当 时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为主。 平民多为汉族,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 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 响,穿一种黑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渐多起 来。元代贵族服饰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 织物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已出现。至 于汉族服饰上得到运用,时间大约在东 汉或东汉以后,而且主要在宫廷中使用 。直到魏晋南北朝以后,服饰织金的风 气才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宋代贵族服饰用金,在技术上已发展 到了十八种之多。辽、金统治地区织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