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065670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马佳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态经济学视野中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马佳宏 教 授蒋关军 硕士生1一、研究背景: “生态时代”的到来生态经济学先驱赫尔曼戴利指出:“我们的世 界已经从以人造资本(虚事物)代表经济发展中 的制约,进入一个以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实事 物)取代其地位的时代。”即所谓的“生态时代”。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时代”,它从根本上要求我 们必须努力实现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 发展。这要求我们通过教育改变人们传统的发展观念 ,以提高人类与自然协调、共生和共荣的能力与技术 。这也就为我们的教育经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 课题,比如如何实现自然人社会的生态平衡与生 态发展,并以其

2、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效力来促进经济 的持续、健康增长和实现人类社会的繁荣稳定与整体 和谐等等。2二、教育经济学研究新课题之一:教育与经济的生态系统生成(一)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之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以结构和功能意义上的相互关联而 形成生态经济系统,并体现出二元依赖与矛盾统一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性表现在双重制约性、有机结合性和矛盾统一性 。而这三方面辨证地体现了生态经济的价值祈求,即对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向往,也 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和谐状态中确立人类生存的位置, 认同人类的生态性存在状态,并在生态系统的运行中合理且

3、 有效地发展自身。 3(二)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的启示教育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一样,作为二元交叉的边缘 性应用学科而存在,并呈现出双重制约性(教育与经济双 重规律制约)、有机结合性(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不可分离 )、矛盾统一性(教育与经济的二元依赖与对立)。教育 资源、能量与信息的输入、输出、循环、转换和传递实现 着教育的功能。即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换、信息的传递 构成了连接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要素性结构,使得教育经 济生态系统的形成变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讲,教育经济 学研究正是要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即在与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系统的动态依存和相互作用中实现人类社会的 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4教育经济学

4、研究的不是单纯教育中的经济问题或 者经济中的教育问题,而是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融合 之后形成的教育经济系统的运作与变化的规律问题。进入生态时代,我们必须树立教育与经济双重存 在、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思维,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教育学的分析方法有机 结合起来,对教育经济系统内部的各要素、 各环节、 各层次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共生规律 进行生态探析,为选择和建立适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需要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生 成、运行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提供 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5(一)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之生态

5、经济平衡理论生态经济学指出,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生态经济平衡并成为检验生态与经济协调的信号 和推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生态经济平衡 理论强调,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保证经济发展与自然和 谐,人类社会文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经 济平衡的根基之上。其中经济平衡是主导与目标;生态 平衡是基础和前提。三、教育经济学研究新课题之二:教育与经济之生态平衡发展6(二)(二)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启示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启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注有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注有机 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更要关注有机体与其生活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更要关

6、注有机体与其生活 环境之间的整体和谐;教育作为不可逆的系统,它必环境之间的整体和谐;教育作为不可逆的系统,它必 须保持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须保持一种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这是实这是实 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而这种动态平衡既包而这种动态平衡既包 括了教育微观层面的内部之动态平衡,也包括了教育括了教育微观层面的内部之动态平衡,也包括了教育 宏观层面之纵向动态平衡、横向动态平衡以及纵向与宏观层面之纵向动态平衡、横向动态平衡以及纵向与 横向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实现都是基于教育横向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实现都是基于教育 物质流、能量流、信

7、息流的输入、转换、传递、输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输入、转换、传递、输出 的生态平衡,的生态平衡,是一种是一种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而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而 形成的形成的教育经济系统的立体的生态平衡。教育经济系统的立体的生态平衡。7教育资源是教育经济生态系统的主 要限制因子,教育资源的匮乏和短缺是 我国教育发展的“致命瓶颈”,而教育 资源在时空上的分布与配置的不均又导 致了教育的生态失衡。我国教育发展在 横向上的区域性差异与类别性差异、纵 向上的层次性差异与群体性 差异,从根本上讲是由 教育资源、能量和信息 的非平衡循环造成的。8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把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 置的方式和手段

8、,极大地促进了有限教育资源 的合理使用及其效用的有效发挥。但市场本身 的盲目性无法有效反映“最大保护”的生态信 号,因而它不可能基于人类无限扩张的基本精 神之上建立一种自我调适的预警机制。因此,如何在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手段、 途径和机制上,使市场的信号充分反映和体现 生态的信号,使教育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能 量转换、信息传递保持动态平衡而不至于过分 倾斜,使教育的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得到最大 发挥和最大保护,即使得生态经济学意义上的 “帕累托最优”得以实现,这是我国教育经济 学研究的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9四、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之三:教育与经济的生态效益提升(一)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生态经济效益是

9、人们经济追求的必然归宿,任何 损害或忽略生态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都必将导致生态 经济系统的窒息和生态经济平衡的破坏。人们进行的 经济活动是一个追求生态经济效益的过程,即追求经 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综合的生态经济效益基础之上。 人们进行的经济活动以基于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的生 态经济系统为实际载体,而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所产生 的生态经济效益正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所在。 因此,人们应该正确经营管理生态经济系统,保持生 态经济平衡,以取得最好的生态经济效益。10(二)生态经济效益理论的启示 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启发我们,在追求经济目标的 时候应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 来,在获得直接经济成果的

10、同时要关注社会和生态 正效益的获取,避免社会和生态负效益的产生。教 育经济系统是一个由教育系统与经济系统结合生成 的有机体,其运作是一个由物质循环、能量转换、 信息传递等构成的动态的输入输出过程。因此,我 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人为割裂式地单方面研究教育 领域或者经济领域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问题。11在“穷国办大教育”的中国,我们对教 育成本分担和教育成本效益获得与实现的衡 量和评价,如果注重的仅是当前的、直接的 经济效益指标,仍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 教育的人力资本贡献进行数量化分析以衡量 教育的经济贡献与教育的经济收益,而忽视 教育投入的超前性与长期性、 教育经济效益产生的迟 效性和间接性,特别

11、是 忽视教育通过增加社会 资本存量提升社会整体 效益的功能,将是十分 有害和危险的。 12在知识经济社会,通过教育而获得与提升的社会资本能够影响个人人力投资的方向,提高人力资本的利 用率及收益能力;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使之形成协同 效应;减少迁移、流动成本,促使人力资本合理配置 ;减少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博弈增长;它通过系统结 构的重建与功能的优化,有效防止资源的“马太效应 ”和社会的惰化效应,从而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本的利 用效率,使为创造和提高人力资本而投入到教育中的 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资源的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 发挥。 13在人造资本回归自然资本之“生态时代”,如何从人 力资本转向社会资本并使

12、二者与自然资本有机结合,通 过教育投入积累、创造和提升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本,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如何从生态经济学之生态效益的 角度把诸如人文关怀、感情投入、心理结构等无形投资 纳入人力资本数学计量模型;如何引入“能值”分析, 把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结合起来,从资源环境与经 济活动的真实价值及其关系角度,全面衡量和评价间接 教育投入与直接教育投入的生态效益等等,这在全面建 设和谐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条件下,无疑是我国教育经济 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4五、结论与展望 袁振国教授指出:“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 会的必要基础。”而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讲,教育和 谐发展是教育与经济作为一个有机的自调适的生态 系统在平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和提升其生态效 益,进而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可见,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从生态经济 学的视角着眼于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的 长远利益需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和谐社会理论 为指导,在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开 拓新的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从而促进 教育经济学更好地为推动教育和经济的改革,实现 教育与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将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5谢谢大家! 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祝大家在桂林期间:生活愉快、万事如意!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