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55684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4.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主义基本原理 专题一(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提示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主要内容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l 世界的物质性l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l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l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l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l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l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重点难点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l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l 物质客观实在性l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观与哲学l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 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 本观点。 l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 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 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体系。 l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 方法论。 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既是世界 观又是方法论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l 哲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就在我们的生活实践 中,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 动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两 大 类 现 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两 大 类 活 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l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

3、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思维与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首先,哲学基本问题是人 们在实际中的基本问题 。 其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 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 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承认矛盾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否认矛盾世界是怎样存在的?(1)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2)物质的存在方式(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 物质客观实在性l 古代朴素的 唯物主义l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l 辩证唯物主 义(1)物质范畴的历史发展物质=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原子物质=客观实在个性个性共性古代朴素

4、唯物主义的贡献及局限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对物质的理解仅仅是直观的猜测,不能为 科学所证实。把万物归结为几种可感知的具体物质形态 ,不能解释事物的无限多样性和内在的差 异性。 l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物 质是由原子 构成的,原 子的特性就 是物质的特 性。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贡献及局限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以科学实验为 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自发、猜测的性质 。 把物质确定为某种物质实体原子,或指 出物质的某种形态机械运动,都未能处 理好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也就未能达到 哲学范畴所要求的概括物质世界的所有 层次、一切运动形态和共

5、同属性的最高抽象 的条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贡献及局限性没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因而 没有将人自身的实践活动纳入物质客 观实在这一范畴,相应地也就不可能把唯 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去认识社会 运动的物质性。旧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 的唯心主义倾向即导源于此。“从前的一切唯物 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 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 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 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 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 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 性的活动。”“物、物质无非是 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 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 中抽象出来的”。这就 是说

6、,物质这个名词是 一种简称,“我们就用 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 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 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 。 恩 格 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 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l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 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 元论划清了界限。 l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 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l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l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 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 基础。 (2)物质的存在

7、方式l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的属性l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u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的属性“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恩格斯 l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一切 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 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存在。设想没有运 动的物质,就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某种物质之所以具有特定的物质形态, 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正如 恩格斯所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 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 得以存在生活。

8、”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 绕太阳旋转。整个生物界 和人类社会都经 历着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 杂的运动、发展 过程。 凡是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l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形式运动形式运动主体运动主体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物理运动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化学运动原子、离子、原子团生物运动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社会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思维运动人的大脑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在相对的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l l 运动和静止的

9、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u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l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l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是三维性。 长高宽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 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 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 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 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l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l 第一阶段:由无生命物质反应特性到低 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l 第二个阶段: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l

10、第三个阶段: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u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l 劳动在意识产生发展中具有决定的作用: 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 官。人脑的形成和发展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 供物质基础。 劳动使语言产生,语言作为意识的外在表达 形式,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 劳动提供了意识的源泉。意识的丰富内容也 是在劳动过程中,以及其它社会交往中取得的 。u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u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l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天才们无论怎样 说大

11、话,归根结蒂,还 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 以专靠了神思,所谓 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 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 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 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 已” 。鲁 迅u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 动的反作用第一,选择性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根据实 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主观目的和要求。第二,创造性用思维的方法产生超前的观 念,然后在实践中变理想为现实(对象性)。第三,自控性意识、心理活动对人的生理 和病理的调节和控制。第四,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 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l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 事万物

12、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 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 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 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真正的统 一性是在于它的物 质性,而这种物质 性不是魔术师的三 两句话所能证明的 ,而是由哲学和自 然科学的长期和持 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 恩格斯宇宙天体(其中包括地球)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l 生命不是上帝 的“杰作” , 它是自然界长期 发展的结果,是 “蛋白体”的存 在形式。生命现象是物质的人 类 是 由 类 人 猿 进 化 而 来 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l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

13、个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l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 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 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 性的活动。 l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 会的物质性。 l 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实事求是既然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而物质又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那么,我们要想做到认识正确、实践成功,就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界,一切从主体和客体的实际情况及其规律出发,即实事求是。(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

14、观世界的 物质活动l实践的本质l实践的基本特征l实践的基本形式l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活动最重要 的形式,是人与世界相互作 用的最根本方式,实践的观 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首 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l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 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活动。首先,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 有直接现实性。 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最后,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 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2.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

15、的本质l 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社会本质的观点l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 产生前关于 社会本质的 观点唯心主义哲学历史观神学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本质的 主要观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l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l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l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精 神物 质人与意识人与自然人与人实 践社 会 关 系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创造物质资 料的实践创立人与人 之间社会关 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 化的

16、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践革命改革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技术历史主体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推动社会历史变迁和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剧中人”、“剧作者”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 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 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 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 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一)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l 第一,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l 第二,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l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