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0655025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膏方制作PPT演示文稿(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膏方制备膏方的概念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 中医汤、散、膏、丸四大剂型之一。膏 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 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 以甘姜滑腴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 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 也就是说,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 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 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 ,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 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 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 选用道地药 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 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膏剂的分类 膏剂分为外用和内服两种, 其中

2、外用膏剂又分为软膏剂和硬膏剂。 传统软膏剂主要是以动物油脂作为基质,加入一些药 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 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 传统硬膏剂又称狗皮膏药,如黑膏药、白膏药、松香 膏药等,是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 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 用制剂。传统硬膏剂的制法也比较讲究,常分为备料 、提取、炼油、下丹、去火毒、摊涂等步骤。 内服膏剂也就是膏方,按在制作中是否 加入动物胶或动物类药材分为荤膏和素 膏,现在一般的膏方大多是荤素搭配。 按功效又分为治疗性膏方(如川贝枇杷 膏)和调理性膏方,其实两者也没有明 确的界线区分。膏方的历史研究

3、膏方的历史源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汉唐时期(起源) 膏方运用历史悠久,最早是从外用膏起源的。 从现有医书的记载制膏外用可追溯到我国现 存最早的古医学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 土的五十二病方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中的大乌头煎是膏方 内服的最早记录。从它的煎取方法来看,也是 将药汁煎熬去水分加蜜、胶的膏类药称为“煎” 的开始。 由此可以发现膏方内服的最早记载应为汉代。 唐朝时期,朝廷也开始重视并组织编写 医方药书,使得中医膏方的加工和应用 逐渐发展。膏方已由治疗向滋补强身、 养生延老的方向延伸,并大多以“煎”冠 名。 这说明早在唐代,膏方已应用于滋补强 身。这时期,大多医家们把外敷药膏称 为

4、“膏”而将内服膏剂称为“煎”,说明当 时的“煎”和“膏”是有一定区别的。 2.宋元时期(发展) 到了宋金元时期,无论滋补还是治疗所用,膏 和煎已不刻意区分,膏方的叫法由“煎”逐渐向 “膏”过度,并以内服为主。 3.明清时期(成熟)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表现为膏 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 ,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 广泛。此时膏方的名称,多采用“某某膏”的方 式命名。 清代上至宫廷御用下至民间滋补养生,用膏方 补养之风盛行于世。 晚清的张聿青医案中列有膏方专卷,举医 案27例。这为历来医案类书所罕见,反映了 当时膏方的盛行和为医家所注重。从张聿青 医案第

5、十九卷之膏方中,可见其用药讲究, 配伍周细注重炮制。更重要的是张聿青的膏 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 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以加强补益阴精的作 用,并强调一人一方,辨证而施,不拘泥于补 益之膏方,张氏的观点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4.膏方的盛行 建国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水平 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膏方的发展进 入新的阶段,突出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 意养生,开始认识接受服用膏方,尤其在上海 、江苏、浙江及广东一代甚为流行。膏方的应 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受益群体日益增加,研 究成果不断涌现,膏方专著的出版也不断的增 加。如今一些大型的医院、药店都开有膏方门 诊和膏

6、方的制作。 膏方的适用对象 1、慢性病人的进补 2、无慢性疾病,但身体虚弱(也就是亚 健康者)的进补 3、老年人的进补 4、女性的进补 5、儿童(4周岁以上小儿)的进补 6、病后、术后、出血后处于恢复阶段者 膏方的不适用对象 1.健壮者免 2.急症者禁 3.胃肠功能差者缓 4.其他医生认为不适合吃膏方的人群, 如自身免疫病球蛋白和抗体很高的这类 人群不适宜 膏方的制作 要想学习膏方的制作,首先要了解膏方的具体组成,一般 膏方由主料、细料、胶类、辅料四部分组成 1.主料,主要就是指在膏方中起主要治疗作用的饮片,既 可一味单方,如桑葚膏、益母草膏,又可多味复方,一般 需辨证施治,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

7、而定。 2.细料,主要包含三类 (1)某些需要另磨细粉或另煎的贵重类药材,如野山参 、西洋参、三七、海马、鹿茸、冬虫夏草、川贝、红景天 、紫河车、羚羊角片、蛤蚧、鲜铁皮石斛、干铁皮枫斗、 灵芝孢子粉、穿山甲粉等。 (2)一些补益食品,如红枣、桂圆肉、胡桃肉、芝麻、 葡萄干、莲子等。 (3)一些需要另外处理的药或药液,如玫瑰花、白及粉 、鲜姜汁、鲜芦根汁等。 3.胶类,主要是指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 胶、霞天胶、狗肾胶等 4.辅料主要包括:酒类:一般选用绍兴黄酒,或者家酿米 酒,用于浸泡动物胶以去除胶的腥味。同时在某些膏方中 ,酒还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药势的功效。 冰糖:性凉,有

8、清热、润燥、养肺等功效。 红糖:性温,有祛寒、散瘀、生血等功效。 蜂蜜:性温,功用广泛,有清热解毒、补中益气、润燥通 便、缓急等功效。 饴糖:即麦芽糖,性温,有健脾和胃、缓急止痛等功效。 蔗糖:性凉,有清心润肺的功效。 糖类和胶类的用量一般为200克800克,过多过少都不利 于收膏。 制作膏方所需要的设备 1. 陶瓷或瓦罐等非金属类的锅 ,现代 收膏的锅通常为紫铜锅,也是中医古方 炼制膏方的常用原始工具 2. 特制竹铲,用于收膏时的搅拌,一般 选用新鲜的毛竹根做 3. 煎药机 ,用于药液的提取,一般需要 15000ml以上容量的。 4. 煤气灶和夹层敞口锅,用于浓缩 5. 纱布袋,中药饮片装于

9、纱布袋中煎煮 。 6. 不锈钢水桶,用于浸泡中药饮片;有 盖的陶瓷罐,用于盛做好的膏方。 7. 打粉机、80目和120目的筛,用于打 粉过滤。 此外,在建造制作膏方的场地时,最好 在收膏的灶台上方设置排风扇,以加速 浓缩收膏时水分的蒸发,提高工作效率 。 膏方制作的具体步骤 千百年来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 繁杂,要求也极为苛刻。俗话说,膏方补不补 在医生,灵不灵在药店。所指的就是膏方制作 必须非常讲究,否则达不到理想的补益治病的 效果。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这些内容,一部分记 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 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

10、掘继承,整 理应用。 膏方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浸泡、辅料细料的处 理、煎煮、浓缩、收膏、起炉、存放等几道工 序。 1浸泡: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 药、辅料和细料拣出另放。然后把其他药物统 统倒入纱布袋中,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水桶内 ,加适量的水浸泡,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12小时左 右。 2. 辅料细料的前处理:(1)西洋参、野山参 、三七、川贝、冬虫夏草之类应烘干打粉,过80目筛。(2)蛤蚧、羚羊角片等难以打粉的 贵种类药材应该另煎,煎透。(3)某些需要 缴汁的鲜品中药应缴汁。(4)胡桃肉和芝麻 之类要先烘干,捣碎。(5)胶类要先破碎, 用酒浸泡512小

11、时。处理时要注意编号,不 能搞混。 3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放入煎药机中煎煮 。煎煮时间视情况而定,一般高压煎药机煎煮2次,每次1.5小时,或视其压力大小再放药。 常压煎药一般需要煎煮3次甚至更多。 放出药液,合并静置沉淀。 4. 浓缩:取上清液,将药汁倒入夹层蒸汽敞口 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 分蒸发,同时先放入胶类并用特制竹铲不断搅 拌让其慢慢烊化;待到胶类烊化之后,药液也 蒸发掉一部分的时候,再加入冰糖和蜂蜜一类 ,让其慢慢溶解,并不断搅拌,使药汁进一步 变稠,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凭经验判断, 浓缩到药液接近转厚时(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 来或稍稍散开为度),此时可停止浓缩,

12、倒出 药液。这就是经过浓缩、烊胶、溶糖而成的混 合药液。 5. 收膏:收膏是整个膏方制作中最关键的步 骤,收膏收得好差直接影响整个膏方的疗效。 收膏收得太嫩则膏方含水量大,药物浓度不够 ,细料容易沉底,导致膏方不均匀,且含水量 大容易变质发霉;但又不能收得太老,收老时 很容易焦,如果膏方收焦,那么整个膏方的疗 效将大打折扣,甚至全部作废;膏方大多价格 昂贵,如果全部收焦,那将是一大损失。就算 没有焦,收膏太老也会使膏难以撬动,不方便 服用。 (1) 过滤,将上述混合药液通过120目筛过滤到 干净的铜锅中。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混合药 液中的一些药渣之类的杂质,使所得的膏方质 地均一纯净。 (2)

13、打开煤气灶,用文火加热使之沸腾,并 不断搅拌;同时打开排风扇,加速其蒸发。 随着水分的蒸发药液的浓度不断提高,搅拌时 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能过大,以避免药液溅出锅外而损失。搅拌的方式不能用“画圆”的方式, 应该采用铲法,并且每次都要铲到锅底。 (3)同时加入细料,除药液外,加细粉料 时最好将火力关到最小,加入之后要不断搅拌 使之均匀,粉类细料不能有小颗粒,小结节。 倘若细粉料量过大,则可以分次加入。全部搅 拌均匀之后再缓缓增大火力继续铲,并随时观 察锅底有无粘锅的现象。 (4)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药液变浓接近成 膏,火力也要逐渐减小。浓缩至提起竹铲药液 成块状挂起脱落时(即通常说的“挂起”、“挂

14、旗”),那么这个膏方已经熬成,此时的火力 应该时最小的。此时,若将膏方滴于冷水之中 ,凝结而不散,即“滴水成珠”的现象。 6. 存放,关掉火力,趁热将膏倒入洁净的陶瓷 罐中。放入洁净的房间,不需加盖,可以用干 净纱布遮盖。待其完全冷却之后,再加盖,放 入冰箱冷藏或放于阴凉处。 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 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不提 倡自制。 膏方的存放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 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在膏方制作后,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盖,可以 让它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 但不宜用铝、铁锅等金属器皿作为盛器。

15、 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 冬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了。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 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 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但是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 烊,这样就会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药蒸烊后,一定要把 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 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在每天服用膏方时 ,每天所使用的汤勺应该在用完后洗净干燥以备下次使用 ,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 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 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 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 膏方的服用方法 (一) 服用方式 1冲服 取适量膏滋,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人搅匀,使 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巴戟肉等 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 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烊后再服。根据病情需要, 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2调服 将胶剂如阿胶、鹿角胶等研细末,用适当的汤药 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3噙化 亦称“含化”。将膏滋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 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二) 服用时间 1空腹服 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