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14069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香港维多利亚港陈 智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 所长四川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 委员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 委员陈 智电话(028)85503778(O) 13908093398(028)88091798(小灵通) E-mail:第一讲 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概况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发展情况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明确将“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 理咨询研究”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说 明教育研究部门已重视这方面的研究。1992年发布的国家重

2、要教育文件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 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面向 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 理素质。心理素质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成分。此后,中小 学的心理咨询、心理教育更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很多学 校把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教育理论工 作者和中小学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心理咨询的多种模式。1994年,国家教委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 校教育的范畴,受到政府及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亦 被纳入全国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使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了依据 。 1998年6月

3、在南京成立全国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我国学校心理的研究 与实践得到了重视,学校心理咨询所作的理论探讨得到发展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 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 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999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 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 容。当代的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身心发

4、展的重 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 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 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 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或人格障碍”。 此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 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两条:一是对全体学生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 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 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咨询。 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二、我国中

5、小学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1、我国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发展主要存在的三 个矛盾:(1)有教育政策导向但缺乏基本的措施;(2)有基本理论、思想但有待结合实际研究操作规程 ;(3)教师认识到咨询的重要但尚难摆脱传统教育的影 响。 2、各地发展不平衡。城市的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均有所开展,特别是较为成功者大多是省、市重点中学以及其他 特别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学校。 但是,目前城市里相当部分的学 校及乡村的绝大部分学校仍未加以重视,并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 心理咨询。3、多数学校的心理咨询只是从解决学生的行为与学习问题 出发,在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补救式的咨询,是“问题中心”式 的咨询,脱离不了那种说

6、教式、劝慰式的咨询方式。4、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认识不清,心理咨询操作有待规范化 ,制度化。如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分,个人咨询与团体咨 询不分,咨询活动太被动,心理咨询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分 。这在工作中造成许多混乱。5、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存在一些误解与顾忌,如一些 教师担心心理咨询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矛盾,不敢放手开展工作。 一些学生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教师的帮助,而问题趋于严重时 咨询效果又不尽人意。 6、心理咨询需走本土化的道路,许多咨询概念与操作方法 仍照搬西方的模式。我们迫切需要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同 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情,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的特点,符合中 国国情的中小学心理咨询

7、模式。综上所述,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角度来 看,以下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1)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怎样落实于各个年级 当中?(2)心理咨询应该由谁来组织、协调? 需要哪些人员参与? 需 要接受什么样的培训? 需要什么资格认可?(3)心理咨询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途径? 个人、团体咨询的 主题应怎样确定? (4)日常的心理咨询有哪些具体要求?它与传统的德育有何不 同?(5)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应该怎样针对这些问题开展 咨询工作?(6)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中常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应怎样避免 或克服?(7)心理咨询怎样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协调起来, 从多方面

8、地帮助学生自我成长?三、开展心理咨询的需要1999年对成都34所中学4698名中学生进行性格检测,发现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207,其中达严重程度者为16(陈智 ,1999)。1997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与夏威夷 大学合作,对上海市4岁以上的幼儿以及小学到高中三年级的学 生进行的心理卫生调查显示,27的孩子有心理问题,主要表 现为厌学、冲动、焦虑、忧郁、出走、早恋、吸烟、攻击、任 性、自卑等。 上海市普陀区1996年对近900名幼儿的行为问题的调查 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占调查总数的18左右,且行为问题 的种类达18种之多,学习困难、品行问题、身心障碍、多 动、情绪问题等几乎都有涉

9、及。该调查还发现,有行为问 题的幼儿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并且,在有行为问题 的幼儿中,存在两种以上行为问题的幼儿占35以上,这 类儿童的问题更突出,教育也更困难(郑静、曹家正等, 1996)。北京市1998年对2432名小学生进行的“儿童行为问题 问卷”的调查发现,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的检出率为1516 (王玉风,1998)。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厌学、考 试焦虑、上课冲动、嫉妒、抗拒(逆反心理)、说谎、偷 窃、孤僻等。 杭州市“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课题组,1999 年运用SCL一90、SDS、STAI、CPI以及自编的学生心理卫生调 查表,对城乡不同类型学校2961名大中学生进

10、行调查,发现有 188的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该调查还发现,心理问题的 比率随学龄增大而增加,初中生为138,高中生为188 ,大学生达284。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 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非重点学校学生高于重点学校学生。 经聚类分析,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为:考试 焦虑,紧张症状,师生关系,父母期望,厌学倾向, 异性爱慕,性知识,父母关系,早恋。华中师范大学1993年对武汉市160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 状况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接近20,其中有较严 重问题者约为3一6。该调查还发现,在SCL一90常见于学 生的诸症状因子上,发生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抑郁偏

11、执 恐怖人际敏感焦虑强迫、敌对、精神病性(陈立华等, 1994)。 天津市1995年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小学生中有各 种焦虑情绪的占289,初中生为202,高中生为25.3。其 中“厌学”情绪,“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的,在小学三、五年级和初 中一、二年级的比例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分别为2、35、53、 61);而“学习有热情”、“觉得每天生活充实有意义”的则随年级升 高而降低(分别为72、51、43、32);“考试紧张,影响正常 发挥”在这四个年级中分别为28、60、66、65;“有自卑感 ”的分别为65、?5、81、68;“烦恼时没处说”的分别为38 、59、60、60;“上课注意力

12、不集中”的,在五年级、初一 、初二分别为38、5l、65。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山东省对6个城市2941名6 11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8(郭传琴等 ,1995)。深圳地区对2040名4一16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 题的检出率为133(尤三力等,1995)。武汉地区对975名416岁 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15(邓鸿云等, 1995)。 运用“Rn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内蒙古地区1511名715岁儿童行为的调查发现,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96(李秀莲等, 1995)。上海市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1997年对小学、初中学 生及家

13、长共1228人,特殊学校学生及98名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 普通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97,女生心理行为问 题的检出率比男生高;特殊学校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9 6。该调查还发现,有60的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不佳有密切关系,其中与母亲的关联度更高(高 峰等,1998)。独生子女问题。2002年6月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所对成都市1242户家庭调查显示,家庭教育好的仅占8. 7%, 问题多的、不好的达70%,这种家庭环境既助长了子女的自私、 霸道、任性、攀比、不愿吃苦、依赖、享乐、爱出风头等行为, 也造就了孩子畏缩、胆小、对抗、逃避、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

14、。 四、心理咨询的目标心理咨询主要包括两大类目标:1发展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包括: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群性、同情 心;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热爱学校生活; 帮助学生发展其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 的品质;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 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思维与创意精神。2防治性目标防治性目标包括: 咨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 咨询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善他们的情绪,矫 正他们的行为;

15、咨询家庭不利的学生(包括单亲家庭、离异家族、寄养家庭 及关系紧张家庭等),帮助他们健康长;咨询学业优秀的学生与智力超常的学生,使他们获得更佳的发 展; 咨询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与智力低的学生,使他们获得更佳的发 展。五、中小学心理咨询的任务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为预防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并协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 格,心理咨询应努力帮助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培养正确的自知:即客观地了解、评价自我,全面认识自己 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己; 克服自大、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2)培养顽强的意志:即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恒 心);培养果断沉着,不畏艰难,不

16、怕挫折的能力;避免行为的冲动 性、惰性和随意改变目标等问题。(3)培养稳定的情绪:即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学会用理智控 制各种情境下的情绪波动,克服忧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 、烦恼、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4)培养良好的品格:即有正确的社会认知,遵守社会规则 、行为规范,培养利他和集体观念,避免自私、狭隘的倾向。(5)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即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 较高的学习热情;自信、自强、自立、确立适宜的目标;克服 遇见困难即消沉、失望、自卑的心理倾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心理咨询的另一重要任 务。包括帮助学生乐于交往,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建立 相互理解、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