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域建模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613845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域建模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系统域建模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系统域建模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系统域建模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系统域建模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域建模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域建模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域建模技术 在本讲您能了解如下知识点 qUML中的三种分析类 q区分分析类与设计类的不同 q什么是“问题域”和“域建模” q域模型及域建模 q如何通过域模型发现出类及其关系 q建立域模型的各种示例1、UML建模中所涉及的各种分析类(对象) (1)边界对象(边界类在系统与外界之间,为它们交换各 种信息与事件。边界类处理软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您熟悉 MVC吗?一、UML中的三种分析类(2)控制对象(控制类与业务过程相关,它们控制整个业 务的流程和执行次序)(3)实体对象(它一个业务级别的分析类,例如,银行系 统中的银行顾客、帐户)所应该注意的是:控制类和边界类都是面向技术实现的类,而不是面向

2、业务的类,而只有实体类才是面向业务的类。2、三种分析类的UML的图示(从而解决如何表达的问题)棒槌头天边的太阳咬住尾巴的蛇(2)边界对象只能与控制对象和动作者交互(即不能直接访问 实体对象)3、有四个规则对应上面的三种分析类对象间的交互 (1)用例的参与者只能与边界对象交互基于MVC,V与M不直接接触(3)实体对象只能与控制对象交互 (4)控制对象可以和边界对象交互,也可以和实体交互,但是 不能和动作者交互基于MVC,用户不直 接与控制器接触4、区分分析类与设计类的不同 (1)所谓分析类:因为它是在建模过程中所产生的,因此是和 语言(或者实现)无关的类;并且不需要定义属性与方法。 (2)设计类

3、就具有特定的语言特点比如Java/C+类等,并且可以定义成员;分析类和设计类没 有一一对应关系-分析类是对设计类的进一步抽象和简化。5、在Rose中的选择方法-在类的Stereotype选择项目中进行 选择6、网上银行系统中的各个主要的分析类示例p控制类开户、销户、 转帐、存取钱、 修改密码(1)各个分析类 p边界类用户帐号表 单、转帐信息表 单、存取钱表单p实体类:用户、管 理员、帐户、人民币 帐户、美元帐户(2)基于前面的各个分 析类所实现的用户开 户的业务分析的类图 (2)域建模-对问题域中的各个问题进行建模 q建模是开发优秀软件所有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 把所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行

4、为沟通起来,并对系统体系结 构进行可视化的控制 。 q建模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正在开发的系统,并经常提供简化 和复用的机会,同时,建模还可以管理风险。 q我们设计一个系统,总是希望它能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问 题总是会映射到现实问题和概念。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 分析的过程就是域建模(这个域,指的就是问题域) 二、域模型 1、什么是“问题域”和“域建模” (1)问题域 现实世界中系统所要解决问题的领域为“问题域”,如“银 行业务”属于“银行的问题域”。如金融、财务 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需要 建立数学模型2、域对象的类型(1)实体域对象q代表人、地点、事物或概念等q通常可以把业务领域中的名词,例如客户、订单

5、、商品,作 为实体域对象; (2)过程域对象:代表应用中的业务逻辑或流程。它通常依赖 于实体域对象。 (3)事件域对象:代表应用中的一些事件,例如异常、警告或 超时等。3、为什么要进行“问题域”建模 (1)必要性 q建模是开发优秀软件所有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 把所要设计的结构和系统行为沟通起来,并对系统体系结 构进行可视化的控制。 q建模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并经常提供简化和复 用的机会,同时,建模还可以管理风险。(2)建立域模型的好处 q一方面能够从现实的问题域中找到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对象 q另一方面并能够发现出其中的类和类之间的关系,因为所 捕捉出的类是反馈问题域本质内容的信息

6、否则我们后面的类图 如何产生?4、与建立域模型相关的一些知识 (1)人门知识(2)识别领域类的策略-下面提供了两种识别领域类的 技巧 q使用领域类分类列表。 q识别名词短语。(3)使用领域类分类列表方法来获得领域类(4)根据名词短语识别找出领域类 p有人提出了用名词短语分析找出领域类的方法,然后把它 们作为候选的领域类或者属性;p不过我们在使用这种方法必须十分小心-从名词机械的 映射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自然语言中的单词本来就是模棱 两可的。 可以“混合”应用两种 识别领域类的识别方法5、如何通过域模型来发现出类及其关系 基本过程如下,详细说明请见文档 q收集和描述我们的用例 q对用例进行分析 q

7、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出我们的各个分析类 q对所找出的各个分析类,描述出这些类的职责(只有 具有一定的职责的类,才是有效的类) q建立分析类之间的关系(建立静态模型) q确认分析类的行为(建立动态模型) q描述并定义出属性和方法(逐步转向设计环节)6、建模实例一 基本过程如下,详细说明请见文档 (1)收集和描述我们的用例 (2)找出我们的各个分析类-实体类 (3)找出我们的各个分析类-补充控制类和边界类 (4)其次补充和完善前面的用例描述,进一步修改前面 的问题域,以获得更清晰的需求描述 (5)建立分析类之间的关系 (6)最后,设计出本问题例的类的分析图(关系说明- -静态分析) (7)确认分析类的

8、行为 (8)设计出类中的属性7、建模实例二:某一网站域模型的建立例 (1)用户所罗列出的一些需求 (2)需求分析 (3)找出名词短语-域模型 (4)发现出类及类之间的关系8、建模实例三 下面给出“铁路呼叫中心”项目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的需求,从而获得“问题域”中的相关的类; (1)呼叫中心项目的功能性需求 (2)呼叫中心项目的非功能性的需求 (3)找出名词短语-域模型 (4)发现出类及类之间的关系9、建模实例四 下面给出“网上订票”需求项目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 需求,从而获得“问题域”中的相关的类; (1)网上订票项目的功能性需求 (2)网上订票项目的非功能性需求 (3)找出名词短语-域模型 (4)发现出类及类之间的关系10、实例五:ATM系统自动售票系统,从而获得“问题域” 中的相关的类; (1)ATM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2)ATM系统自动售票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3)找出名词短语-域模型 (4)发现出类及类之间的关系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本讲的简要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