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11939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祖国(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了统一的伟大祖国制 作 人 :上官妮娜制作单位 :乐平中学预习思考(1)什么是民族?它是如何形成的?(2)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们之间关系如何?(3)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什么叫中华民族?(4)我国民族分布有哪些特点?(5)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的?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二、我国民族概况三、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一、民族及其基本特征1、民族(1)民族的形成血缘相近 部 落相互联合 部落联盟杂居交换民族原始社会末期(地域)氏族(血缘)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发展(2)民族的含义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原始社会生 产力极为低 下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 随着私有制和

2、阶级的产生, 氏族社会解体而逐渐形成都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氏族是民族形成的前提, 民族是氏族发展的必然结果。血缘关系地域关系比 较氏族民族区别联系 纽带形成联 系2、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语言含义:一个民族内部用以彼此交流思想和互相 往来而通用的语言作用:是民族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交往的工具。我国第五版 人民币所有 面额的票面 上都印有哪 几个民族的 文字?想一想我国第五版人民币所 有面额的票面上都印 有蒙古、维吾尔 、藏 、壮四个少数民族的 文字。在我国,除了回族、 满族和汉族共同使用 汉语之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 语言,有22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2)共同地域含

3、义:是指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作用:是民族形成的前提条件。共同地域蒙古大草原(3)共同经济生活含义:是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作用:是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其他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赫哲族世世代代 居住 在中国东北的松 花江、黑龙江、乌苏 里江三江平原和完达 山一带。每年农历白露以 后,他们分乘小船, 撒下片片丝网,围捕 大马哈鱼。(4)共同心理素质含义: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 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 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方面。作用: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 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最显著的特点。畲族是福建省的主

4、要少数民族之一。有迎祖、乌饭节、唱歌会客、祭祖、迎亲等文化习俗。图为畲族妇女的独有的典型装束 “凤凰装”。满族苗族藏族 献哈达傣族 泼水节藏族 朝圣活动共同语言共同心理素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相相 互互 联依 系存识 别 民 族 的 依 据首要的前提条件促进发展地理空间 物质基础3、民族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二、我国民族概况1、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人口占 91.6%55个少数民族人口 8.4%2、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以汉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三、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康熙开创了“康

5、乾盛世”97香港回归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祖国的辽阔疆域多种 经济 方式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敦煌莫高窟蒙古族 马头琴朝鲜族 长鼓4、各族人民奋勇抵御殖民主义侵略,共同 保卫了祖国的边疆藏族儿女英勇抗击英军入侵台湾人民反对“” 反对祖国分裂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课 堂 小 结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共同语言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地域 共同心理素质民 族基本 特征含义我国民族 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五个表现课堂练习: 风俗习惯献哈达孔雀舞吹芦笙敲铜鼓长鼓舞喝奶茶民 族傣 族朝鲜族蒙古族苗 族壮 族藏 族1、连 线我国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 民族精神。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 神支柱。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D恭喜!你答对了!不要紧,再来一次吧!本课到此结束谢谢合作!返 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