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的管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11123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气道的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工气道的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工气道的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工气道的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工气道的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的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气道的管理(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ICU耿希华临床上急危重症病人常合并呼吸功能衰竭, 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影响重要脏器功能,为有效的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病人的通气和 换气功能,把握抢救时机,建立人工气道需 要尽早尽快,必要时人工通气,因此人工气 道的尽早建立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紧急情况下,应首先保证病人有足够的通气 和供氧。常有人误认为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但在熟练的气管插管人员到来之前,常由 于插管不成而延误时机,造成缺氧加重,误 吸及出血、甚至血流动力学紊乱,为以后的 救治造成更多的困难。在某些情况下,一些 简单的气道管理方法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甚 至可以免除紧急情况下的气管插管。常用

2、的方法有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口咽部分泌物和异物。头后仰托起下颌,但怀疑可能引起颈椎损伤 者不能变更头位。放置口咽通气道。简易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人工气道的种类:简易人工气道:口咽、 鼻咽通气管。经口气管内插管。经鼻气管内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比,它能放置较 长时间病人容易忍受,固定方便并牢靠,但 是鼻粘膜容易损伤。气管切开置管:现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进行气管切开。它对病人 刺激不象鼻插管那么大,病人容易忍受,容 易固定,吸痰方便,对气流的阻力小,病人 可进食,而且可放置时间长。 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目的 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保护气道,预防误吸。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为机械通气提供

3、封闭通道。在临床上常用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两种人工气道,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 的加温加湿及过滤功能消失,呼吸道纤毛运 动功能减退,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 主要的护理方法如下:一、病房的管理与护理记录注意做好病房管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做好环境的消毒和隔离,减少污 染。护理记录需要记录插管的日期、时间、 插管型号、插管外漏长度、患者在操作中的 耐受情况、气囊最佳充气量等。二、人工气道的固定1、气管插管的固定:固定前应测量导管的顶端距门齿的距离并标记做好记录,贴胶布前应将面部油脂及分泌物擦干净,粘贴好胶布。保持病 人脸部清洁,防止汗水、分泌物、脸部动作降低胶布的附着度,对于

4、烦躁和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行 拔管,同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对意识清楚者应讲明插管的意义 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防止患者自行拔除插管。同时呼吸机管道不宜固 定过窂,应给病人头部活动的范围。为病人翻身时,应将呼吸机管道 从架子上取下,以免被牵拉而脱出。护理人员每班应检查导管的标记 以确定导管的位置,成人导管标记长度为22+或-2(cm),(OETT). 正常情况下导管尖端应位于隆突上2-3cm。导管向上移位易导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或通气障碍,向下移位宜导致单肺通气。所以导管应 妥善固定,每次变换体位时用手固定导管,以防脱管。过长外露的导 管应剪掉,以减少死腔及导管对

5、病人声带的刺激。2、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将寸带剪成一长一短 两根,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 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 ,松紧以一指的空隙为宜,过紧宜导致颈部 血管回流不畅及病人不适,过松则易导致导 管脱出。并在每次切开换药时检查松紧度是 否适宜。3、气管导管脱出的处理:(1)气管插管: 套管脱出10cm以内时,吸净患者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出气囊内的气体,将导管 插回原深度,并拍胸片确定插管位置。若脱 出超过10cm,放开气囊,拔除气管插管,给与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必要时从新插入。(2)气管切开导管: 伤口未形成窦道前,即术后48小时内,套管脱出时,一定要请耳

6、鼻喉科处理,不可擅 自插回。窦道形成后,若导管脱出,吸痰后 放气囊,插回套管,从新固定。三、气囊的管理1、气囊的作用: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 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2、气囊的充盈度: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30cmH2O,若气囊压力大于此压力则可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目前 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 超过25cmH2O ,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3、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的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 压坏死。采用常有双套囊的导管,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气管 粘膜

7、局部压迫。 4、监测气囊压力问题: 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放于胸前,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少量的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在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每48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 5、定期放气囊问题: 以往认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目前认为这是不需要的,但是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仍是十分必要的。 6、气囊漏气判断: 如果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道压力过低,在排出体外段气道漏气后即应考虑气囊破裂,此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喉鸣。对于插管或切开病人用

8、一次性带气囊套管时,气管内导管和气囊压迫气管壁容易造成气管粘膜水肿和坏死,为减轻气管和气囊对呼吸道粘 膜的压力,一般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量8-10ml,,避免过度充气和充气太少。如充气不足不但起不到封闭气道的作用,而且容易引起误吸并发肺部感染。气囊充气时最好能用测压装置测量其内压力。把压 力控制25cmH2O,( 18.5mmHg)左右最佳。研究证明气囊压力不应超过毛细血管平均动脉压力(20-30mmHg),如果气囊压力在40mmHg时容易造成粘膜的缺血性损伤,如压力超过50mmHg,可导致柱状上皮的坏死。尤其在低血压时,对病人的危害更大。如无条件测定气囊内压力,可采用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或最小

9、漏气技术:(即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 漏气声,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时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有人主张气囊充气量最好使气管和气管壁之间,在吸气高峰时 允许漏气50ml左右,这样使气管壁受压部位缺血最轻。每班都应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交班时检查气囊充气量。四、呼吸机的使用和参数调节呼吸机的模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 有自主呼吸触发时,多选SIMV;无自主呼 吸时多选用IPPV。参数设置:潮气量:成 人6-8ml /公斤,儿童12-15ml/kg;呼吸频 率:成人12-16次/分钟,儿童:16-20次/分 钟;吸呼比: 1:1.5-2;吸气时间

10、:0.8- 1.2秒;氧浓度40-60%;PEEP根据具体情况调解。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护 理工作每次交班后在护理记录上呼吸机的模式及各项指标,并随时记录血气分析结果。每4小时对病人的呼吸状况进行检查和听诊,并对检查情况记录。如呼吸困难、紫绀、胸廓运动不对称,使用辅助肌呼吸、有无湿罗音,喘息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如有上述情况报告医生。每4小时为病人做胸部物理治疗和吸痰,如病情需要应随时操作,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带无菌手套,用干净吸痰管并每次更换,先吸出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然后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记录胸部物理治疗及吸痰的结果:估计数量、颜色、粘稠度、及异常气味。 必须保持简易呼吸器紧靠

11、呼吸机装置。如果病人拔管后有紧急情况发生,立即给病人用简易呼吸器和面罩做手动通气。在呼吸机指标变动后的30分钟后取动脉血气分析血样,在此期间不要吸痰。病人至少每日2次口腔护理。如果病人不安,躁动或气道压力升高时,应给于病人药物治疗。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如有可能,应每天让病人坐起2次。在为病人治疗和护理期间应让病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当气管插管胶布被污染后应及时给于更换。尽可能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的张力,例如要安装螺旋管,在翻动病人时要固定管道,减少病人与呼吸机之间的张力。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应随时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如果切口敷料或固定的带子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检查套囊中的压力每8小时一次,以

12、使压力维持在20mmHg以下,维持湿化器内有足够的蒸馏水,维持在水位的上下线之间,同时用手检查湿化器的温度,应该感觉到是温暖的。应注意检查呼吸机管道内的积水,应将其及时到出,切忌将管道积水返流入湿化器内。应了解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贮水、贮钠的症状、有发生气胸的可能、心输出量降低的可能、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应重视与病人的交流,必要时用写字板。五、气道的温湿化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气管 切开病人每日从呼吸道排水量1000ml,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 物排出不畅。外面冷而干燥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 管进入肺部,以引起肺部

13、感染、痰液潴留、气管 内壁干燥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加强湿化,保证患者吸入气温度32-37之间。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的湿化,根据痰液的性状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为度。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状,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流,提示要适当减少气道湿化。度(中度粘稠):痰液外观较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较满意。度(重度粘稠):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常用的气道湿化方法有:1、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

14、每日2500-3000ml。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进入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仍然处于失水的状态,所以必须补充机体足够的液体入量。2、加热湿化器 恒温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加温湿化空气,减少寒冷、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升至体温水平。湿化装置温度设置 在3237,气体相对湿度95%100%左右,24小时湿化液量至少250ml。加温后的气体可在呼吸机管道产生凝结水,要经常清除,以免积水太多反流入患者气道内发生气道感染。另外应注意加热器内随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或蒸馏水,不得使用生理盐水和药物

15、,以免烧干。警惕恒温调节失灵,导致水温骤升,引起喉痉挛、呼吸道烫伤等。 3、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常用湿化液为0.45%的氯化钠溶液,因为0.9%的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 蒸发后,盐分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易引起支气管肺 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而0.45%的氯化钠溶液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效果较为满意。用输液器连接静脉用头皮针,固定在气管 套管内口上,用微量泵以2-10ml/小时的速度持续滴注。24小时不超过250ml。此种方法用于脱机的病人。4、气道冲洗:应用2%的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在吸痰前抽吸2-5ml液体,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操作前先

16、给于100%的纯氧,以免造成低氧血症。注入冲洗液后给于吸痰或配合胸部扣拍,使冲洗液和粘稠的痰液混合震动后在再吸出。如果在气道湿化的基础上,痰液稠厚,呼吸音粗糙或出现哨笛音,气 道峰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可采用气道冲洗方法2: 需要2人合作,一人做好吸痰准备,并鼓励病人深呼吸,另一人用 1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8-10ml(去除针头),在病人吸气时快速注入气道,数秒钟病人出现呛咳时迅速予以吸出。吸痰时将吸痰管插入病 人套管口气道处,开放负压,吸痰管左右旋转,边吸边退,。根据病 人耐受能力和气道清理情况,可反复冲洗3-5次,操作前后给于高流量 吸氧。一般4-6小时操作一次,护士根据病情及气道清洗情况适当增减 。(气道冲洗法2是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技术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借液体的冲击、振荡,使附着在套管壁的痰痂稀释松动,便于清 除,并刺激病人咳嗽,使肺泡和小气道的分泌物引流至大气道,以 便继续咳出或吸出。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反复气道冲洗吸痰 能较彻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