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611045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魏孝文帝改革人民版](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敕 勒 歌北魏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木 兰 辞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吗?分属何种类型文明?“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 城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 同文化形态共存的开始。” 中

2、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北方 民族南方 民族生 产 方 式生 活 方 式文 明 类 型游牧 为主农耕 为主逐水草 而居定居游牧 文明农耕 文明落 后先 进文明冲突文明冲突是文明发展演进的动力是文明发展演进的动力。历史上每一次文明冲突的结果往往。历史上每一次文明冲突的结果往往是形成文明共存与进一步的融合,是形成文明共存与进一步的融合,文明共存是融合各种文明不同的文明共存是融合各种文明不同的特质,弃不合时宜的文明,形成多元特质,弃不合时宜的文明,形成多元化的新的文明体系。化的新的文明体系。 肖肖 川川专题三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 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励精图

3、治的孝文帝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内容2 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改革的影响、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改革的影响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大背景: 1、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北周北 方南 方魏 蜀 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北魏 东 汉隋朝东魏北齐宋梁齐陈南朝北朝西魏考古证实,位于内蒙大兴安岭嘎仙洞内的石刻写的是鲜卑族拓跋部的祭祖文字,该地区是拓跋部的发源地。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从图片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 1、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2、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崛起北魏的崛起1)建立北

4、魏 ,迁都平城 386年2)统一黄河流域 439年3)拓拔珪汉化改革实质:封建化开始为北方创造较为稳定社会环境, 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民族融合前提基础政治: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仿汉制设官 经济: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文化: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游牧生活农耕生活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1、大背景: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2、1)前提:2)基础: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创造安定社会 拓拔珪改革,北魏开始封建化和民族融合这两尊北魏骑马武士陶俑令我们想起北魏骑兵纵横 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场 景。“马背上得天下”,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然而 ,“马

5、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 ,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 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 ,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那么,又 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 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3、改革的必要性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 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 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 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 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

6、 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3、改革的必要性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政治黑暗,租役沉重民族歧视,压迫汉族地主官僚不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宗主督护制)认识:认识:拓拔统治者一时不能适应汉族地拓拔统治者一时不能适应汉族地 区的先进文化;区的先进文化;严重的政治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严重的政治危机反映了改革的必 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要性,只有改革才能缓和社会矛盾。4、改革的可能性“千古第一后”周思源(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评价如此之高,北魏冯太 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了 什么作用? 听政20年,主持前期改革, 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对汉文化 产生浓厚

7、兴趣,为他推行全 面汉化政策奠定了基础。冯太后(公元441-490年)北魏文成帝的皇后。文成帝死后, 献文帝拓跋弘即位时,年仅12岁,尊冯 皇后为皇太后,朝政由冯太后一人裁决 。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 盾越来越深。公元471年,18岁的献文帝 被迫禅位于5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 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 ,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胁,而且他还杀 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 476年,将年仅23岁的献文帝毒死。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 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 人,进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统一 度量衡,推行“三长制“,实行均田制。 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

8、面,为孝文帝迁 都洛阳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冯太后的生活俭朴,不好华饰。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 冯太后冯太后冯太后影响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 。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文帝寄予很大希望, 对他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 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 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文帝管教 很严,她要求孝文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 孝文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 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 敬佩和仰慕。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

9、与本民族 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 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4、改革的可能性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 仰慕。(二)改革的目的1 1、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 盾与阶级矛盾盾与阶级矛盾, ,巩固统治。巩固统治。2 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实行汉 制,移 风易俗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改汉姓、通婚、改籍贯 3、政权封建化:尊儒崇经,兴办 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采纳汉族 封建统治制度孝文 帝后 期建立新

10、 度1、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2、均田制 3、三长制 4、租调制冯太 后前 期侧重点改革措施主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一)卓有成效的新制特 点: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措 施 :俸禄制俸禄制均田制均田制三长制三长制租调制租调制改革前官吏原无俸禄,靠等级在战争获得财物 人口。 地方官吏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实物就可 以肆意搜刮百姓。 贪污成风。改革后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 惩治贪污。 吏治有所好转。俸禄制俸禄制均田制均田制探究1 北魏均田制分田的标准是什么?土 地是否可以买卖?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 亩, 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 则还田 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

11、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资治通鉴露田男:40亩 女:20亩禁国家所有桑田 男:20亩农民所有租(缴纳粮食) 调(缴纳布帛)探究2 授田的农民要向政府承担什么义务?均田制内容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前提 :性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不触动封建地主所有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影响 :瓦解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安史之乱思考:均田制一 定程度上抑制土 地兼并但为什么 最终因为土地兼 并导致瓦解呢?土土 地地 制制 度度 改革改

12、革 BC356 商鞅 VS 孝文帝 AD484土土 地地 国国有有 制制背 景 内 容 实 质 铁器牛耕铁器牛耕 推广推广 生产力生产力 水平提高水平提高 土地私有土地私有 确立确立中原战乱 百姓流亡 大量荒地 农耕生活 少数民族 内迁废废 井井 田田 开开 阡阡 陌陌均均田田制制土土 地地 私私有有 制制探究: 北魏政权怎么知 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 又怎么向他们征税、征发 徭役兵役呢?改革前改革后宗主北魏政权农民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完善基层管理 。农民北魏政权 影响:三长制三长制保证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地方政权掌 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北魏地方管理制度“如身之使手,干之总

13、条“三长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兵役改革前改革后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租调制租调制二 改革措施(分两个阶段)第 一 阶 段主持:重点:措 施 :冯太后建立新的制度政治俸禄制度三长制度经济均田制租调制影响吏治好转保证国家对人民有效控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 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国家收入大 大增加制度之间的关系 是怎样?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 保障;均田制与租调制构成北 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三长制保 证了均田制的推行。 平城洛阳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 迁都洛阳

14、?北魏平城遗址(二)巧设计迁都洛阳(孝文帝亲政改革)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 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 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 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 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依洛中区,均天下所据 ,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平城:经济文化落后 平城:保守势力大平城:受柔然威胁洛阳:经济文化发 达,交通方便,方 便统治中原地区平城:位置偏北, 难于控制中原地区目的:推进改革,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冯太后 教

15、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 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2.平城不宜为都。3.洛阳的优势。(1)位置偏北,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不利于 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2)周围多为游牧区,耕地少,粮 食产量有限。(3)长期为北魏都城,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4)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威胁其安全。(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 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 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平城草木丰盛,牛羊成群,气候不冷不热,而 洛阳夏季酷热难耐,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我是个大奴隶主,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大量 的地产,还有众

16、多的奴隶,生活的很好,不能迁都。”:“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而洛阳周围 多数是汉人,语言不统一,多别扭。”:“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已近百年了,我 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不能迁。”:“洛阳是汉人居住区,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 ,会威胁我们的统治。”面对众多的守旧 反迁都势力,请你设 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 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 其迁都的目的?南伐北魏孝文帝不行!兴师 动众,半途 而废岂不被 人笑话!陛下,雨太大了 ,还是在洛阳休 整一下,准备撤 兵吧。不南伐也可以,必 须迁都洛阳那那?那好吧平城洛阳495年迁都北魏政权迁都洛 阳后,请你以北魏人 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 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 变化?改易服饰?孝文帝诏书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 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 官魏书孝 文 帝 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