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1080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考试给水工程第一部分(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水工程主要内容 给水系统 输配水管网 取水工程 给水处理 水的冷却与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 复习教材(第二版) 给水工程(第四版) 各种规范 习题集 了解教材内容 熟悉相关的条文与说明 熟悉案例经常考到的知识点主要资料关于考试 知识题(单选、多选) 概念的熟悉程度 综合判断能力 12min 个别不超过3min 案例题(单选) 首先确定考的是哪个知识点 快速计算 要求写出关键步骤 57min第一章 给水系统 1.1 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给水系统:保证用水对象获得所需水质、 水压和水量的一整套构筑物、设备和管路 系统的总和。一、给水系统分类生活、生产、消防给水系统1.按使用目的分类给水系统分类1.按

2、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城市给水系统工业给水系统给水系统分类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直流系统供水使用排放给水系统分类参见教材图18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直流系统供水使用排放循环系统处理给水系统分类参见教材图19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直流系统复用系统循环系统供水使用1排放使用2使用n给水系统分类参见教材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直流系统复用系统循环系统4.按水源种类分类地下水源地表水源给水系统分类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

3、直流系统复用系统循环系统4.按水源种类分类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5.按供水方式分类自流系统一、给水系统分类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直流系统复用系统循环系统4.按水源种类分类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5.按供水方式分类自流系统压力供水用户一、 给水系统分类1.按使用目的分类2.按服务对象分类3.按水的利用方式分类直流系统复用系统循环系统4.按水源种类分类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5.按供水方式分类自流系统 压力供水混合供水用户对给水系统进行分类是为了从各方面说明系统的特点 二、给水系统的组成水源取水输水净水输水配水用户水源取水输水净水输水配水用户取水工程: 从水源取水给水处理: 按

4、用户要求进行水处理(取水构筑物、泵站)(水厂)输配水: 向用户供水 三、 给水系统的布置及影响因素1、统一供水系统(图11、12;同水质、同水压 ) 2、分地区供水系统(城市较大时) 3、分质供水系统(图13,水质要求不同时) 4、分压供水系统(图14,水压要求不同或地形高差很大时)影响给水系统布置的因素1.城镇规划考虑建设规划的分期进度(时间因素) 考虑建设规划的空间分布(是否分区分质供水) 收集设计资料(人口、建筑层数和标准、气象资料等) 确定设计要求(设计水量、水质、水压、安全性等)2.水源选择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3.地形地貌当地地形地貌 城市规划区域形状 确定供水方案 1.3.1影响因素

5、四、工业给水系统分类: 水质:软化水(锅炉)、纯水、超纯水 流程:复用、循环、直流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 )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四 工业给水系统工业用水的特点用水量大,水利用率高水质要求不同水压要求不同工矿企业用水规划水量平衡设计乙厂丙厂水处理厂清水排水水损耗水损耗水损耗处理水循 环使用排放复用水复用水目的:让 用水、水损耗、排水和补充 水达到平衡,经济合理地节约用水。甲厂工矿企业用水规划水量平衡设计1. 调查各用水点用水量、用水规 律和对水质水压要求;工矿企业用水规划水量平衡设计1. 调查各用水点用水量、用水规 律

6、和对水质水压要求; 2. 调查各用水点排水量、排水规 律和排水水质、排水水位;工矿企业用水规划水量平衡设计1. 调查各用水点用水量、用水规 律和对水质水压要求; 2. 调查各用水点排水量、排水规 律和排水水质、排水水位; 3. 根据各用水点的位置、施工条 件、企业规划和水处理条件设计 综合用水方案并绘出水量平衡图题:给水系统可按供水方式分为( A )供水系统。A.重力、水泵、混合 B.自流、重力、压力C.水泵、压力、混合 D.重力、水泵、压力 题:给水系统按使用目的可分为( D )系统。A.城市给水、工业给水 B.城市给水、工业给水、循环给水C.循环给水、复用给水 D.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

7、给水 题:关于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A.统一给水系统简单,应用最广泛;( )B.分质给水系统水处理费用低,管网的造价低 ;( )C.分压给水系统的水泵型号单一,长期运行电 费较高; ( )D.分区给水系统应用最广。 ( )题:在工业给水系统中,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的含义是( B )中所占的百分数。A 循环用水量在总用水量;B 重复用水量在总用水量;C 补充水量在总用水量;D 重复用水量在总损耗水量。 A车间 850B车间 100C车间 5010050508005050 排 污蒸 发重复利用率=总用水量=850+100+50=1000m3900/1000=90%重复用水量=800+50+50=90

8、0 1.2 设计用水量 设计年限: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在符合设计要求的 条件下正常使用的年限。 给水工程的设计服从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 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设计年限宜510年, 远期规划1020年。一、给水系统的设计用水量一般是指设计年限内 最高日用水量 ,包括:1、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 建筑用水);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3、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4、未预见用水量5、管网漏失水量。6、消防用水;(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题:最高日设计用水量计算应包括( B )。A.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 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见

9、水量及管网 漏失水量;B.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 活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未预计水量及管网 漏失水量;C.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浇洒道路和 绿化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D.居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浇洒道路 和绿化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计水量及管网漏失水 量。用水量定额定义:用水量定额是指设计年限内 达到 的用水水平。(是可变的) 作用:是确定设计用水量的主要依 据。居民生活用水和综合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水的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卫生设备 完善 程度、水资源情况等 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 也可按附表1

10、(a)选用。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可按附表1(b)选用。l 工业业企业业生产产用水:生产过产过 程中的用水,如 冷却、空调调、原料、净净化和洗涤涤等。用水定 额额由生产产工艺艺确定;单单位:m3/万元产值产值 、 m3 /吨钢钢等。l工作人员员生活用水:包括一般生活用水和淋 浴用水。职职工生活用水3050L/(人班),用水 时间时间 8h。淋浴用水根据车间车间 性质质而定,见见附表2。 用水时间时间 1h。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浇洒道路:2.03.0L/(m2 d) 绿地用水: 1.03.0L/(m2 d)管网漏损水量一般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浇洒道 路和绿地用水量的1012计算;

11、单位管 长 供水量小或供水压力高时,可适当增加。未预见水量一般按综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业企业业用水、浇浇洒 道路及绿绿地用水和管网漏损损水量的812 计计算。消防用水 消防用水只在火灾发发生时时使用,但用水量大。 消防用水量、水压压及火灾延续时间续时间 按建筑 设计设计 防火规规范 GB500162006等规规范执执行 ,参见见附表3、4、5。用水量计算最高日设计用水量Qd (1)居民生活用水量Q1: Q1=(qi Ni ):不同用水标准的各居住区用水量之和 qi :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附表1(a); Ni :用水人口,Ni =Ni规fi (规划人口数用水普及率 )。 (2)公共建筑用水量Q

12、2 :Q2=(qi Ni ) qi :公共建筑最高日用水量定额,建筑给水排水设 计规范; Ni :各公共建筑的用水单位数(人,床)。 Q综合生活用水= Q1 Q2 qxNx , qx:综合生活用水定 额(3)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Q3Q3=(Q + Q + Q)Q :生产用水量,Q= qB(1-n) (P14式23)Q :职工生活用水量;Q : 职工淋浴用水量 。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Q4 (5)管网漏失水量Q5Q5 (1012 )(Q1 +Q2+Q3+Q4 ) (6)未预见水量Q6Q6(812 )(Q1 +Q2+Q3+Q4 + Q5) (7)消防用水量Q7用于校核最高日设计用

13、水量(m3/d):Qd= Q1 +Q2+Q3+Q4 +Q5 +Q6= Q综合生活用水+Q3+Q4 +Q5 +Q6 (不计Q7)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Qh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h (L/s或m3/h) 若每天供水24小时,则题:某城市现有人口75万人,供水普及率70,最 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12.6万m3/d。新一轮规划 人口将发展到100万人,供水普及率增长到90,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增加到300L/(人d),该城 市的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将比目前增加( ) 万m3/d。解:设计用水量0. 3100万90%27 (万m3/d)增加了:2712.614.4(万m3/d)原设计用水量标准为 12.6

14、万m3/d 75万人 70%0.24 m3/(人d) 240L/(人 d)例题:某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为 50000m3/d,工业生产用水量为30000m3/d ,企业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为5000 m3/d,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为2000 m3/d ,则该城市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多少? 解:Qd=(500003000050002000) (1.11.12)(1.081.12)=(95700104400)(1.081.12)=103356116928 ( m3/d)二、 用水量变化生活用水随季节与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 化。生产用水随气温与生产形势的变化而变 化。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两个特

15、征。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 用水最多的一天所用的水量。平均日用水量:一年内总的用水量除以 天数。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 水量的比值。时变化系数: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与该 日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应结合现状供 水曲线和日用水变化分析确定; 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综 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宜采用1.31.6, 日变化系数宜采用1.11.5,个别小城 镇可适当加大。工业企业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的 时变化系数为2.53.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最大时平均时1.3 给水系统的水量、水压关系 一、给水系统各构筑物流量关系考虑虑水厂本身用水量的系数,一般采用1.051.10;地下水源采用1。 T一级泵级泵 站每天工作时间时间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 管网设计流量:满足高日高时用水量 二泵站: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不分级供水高日高时流量分级供水最高一级供水量 清水输水管:满足管网高日高时用水量无水塔时与管网设计流量同有水塔时按二泵站最高一级供水量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