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0604032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 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9 9讲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背景(1)政治: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方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4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为国家政治建设奠定牢固基石,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图解历史 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人员组成图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

2、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2,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为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2)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践: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疑难问答 问:为什么共同

4、纲领不是正式宪法?答: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它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因政协不是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三、“文化大革命”1原因(1)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2)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特别提示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简称“四大”,曾经被

5、当作社会主义民主的独创形式,兴起于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中,“文化大革命”时期泛滥并被写入宪法,1980年被废除。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政治: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1)修改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依法治国”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确立:1999年3月,全

6、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意义: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1联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2区别:“依法治国”是运用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将国家事务的决策与公民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制度。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理论(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

7、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图示解史 “一国两制”构想2实践(1)香港、澳门回归概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意义: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10月,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

8、识,史称“九二共识”。4特别提示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别1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汪辜会谈”海协会早在1992年1月8日即首次函邀海基会董事长、副董事长或秘书长率团访问祖国大陆。8月4日,汪道涵会长又亲自向辜振甫先生发出邀请,希望就“两岸经贸合作与会务问题交换意见,洽商方案”。辜先生随即于8月22日对汪先生的邀请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此后,经过近8个月的酝酿准备,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经过反复协商,求同存异

9、,两人最终正式签署了两岸公证文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及汪辜会谈共同协议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等4个协议。商谈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海峡两岸同胞分离与隔绝四十多年之后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后,领导人进行过多次接触,通过对话,增加了共识,从而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10、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行使权力的主体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主要权力机构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不同点阶级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代表资产阶级利益5最广大人民利益政党活动方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

11、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相同点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要求: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史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示:从地位、领导代表性等方面分析。论证: 答案 (1)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2)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

12、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命题角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13、的内涵;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2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届次时间届次时间第三届全国人大1965.2第三届全国政协1959.4第四届全国人大1975.1第四届全国政协1964.126第五届全国人大1978.2第五届全国政协1978.2第六届全国人大1983.6第六届全国政协1983.6第七届全国人大1988.3第七届全国政协1988.3第八届全国人大1993.3第八届全国政协1993.3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受政治形势影响大,历经曲折后逐步健康发展。命题角度 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考点二 祖

14、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2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政策(1)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根据传统国际法

15、的“先占”原则,台湾主权自古属于中国。(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第一阶段:初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第二阶段:正式确定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实质内容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方针。第三阶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进一步走向务实和成熟。(3)江泽民的八项主张: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4)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新变化。“十六大”提出在“一个中国”的提法中增加“发展两岸关系”;党的“十七大”对台政策既丰富和发展“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又提出“牢牢

16、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的新主张,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摆到最为突出的地位,阐述了复兴和统一的辩证关系。(5)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强调“坚持反对和遏制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中英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材料 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7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主要信息:答案 可谈问题: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不可谈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收回香港的时间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