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0600977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贸ch3 要素禀赋理论(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学习目标: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要素 禀赋理论和里昂惕夫悖论,难点对各种贸易理论进行比较 和评价。 主要内容:3.1 要素禀赋理论3.2 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3.3 里昂惕夫之谜瑞典经济学家赫可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一文初步 提出这一学说,其学生俄林在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问题(1933)一书提出 著名的“赫可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论”。3.1.1要素禀赋论的假设前提1.机会成本递增,只能实现不完全专业化生产;2.假定两个国家分别生产两种产品,每种产品至少是 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即222模型。3.两个国家在产品的生产中,方法相同、技术相同,

2、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投入量是自变量,产量是因变量。4.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5.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3.1 要素禀赋论6.两个国家一个是资本要素禀赋比较丰裕,另一个劳动要素禀赋比较丰裕。两种产品一种是资本要素密集度较高的,另一种是劳动要素密集度较高的。7.国家之间的贸易没有任何壁垒、交易费用为零。8.两国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规模经济效益。9.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10.两国只有货物贸易,贸易是平衡的。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相比不同的地方:1、价值决定因素:劳动 劳动、资本和土地2、交换原则:国内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不适应国际 商品交换 本质一样3、贸易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 劳

3、动生产率相同 3.1.2 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指从事生产 活动时所必须投入的主要因素或必须使用的主要手段。 一般我们把土地、劳动和资本称为生产的“三要素”, 如果再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就构成了“四要素”。 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称为“第五要素”。要素价格(Factor Price)指的则是为了使用生产 要素而支付的费用,也可以说是要素参与生产所应该获 得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 息、管理的利润率等等都可以称为要素价格。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富程度要素禀赋(Factor Endorsement

4、)是指一国拥有各 种生产要素的数量。要素丰富程度(Factor Abundance):在国际要素 禀赋的比较中,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大 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那么该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就应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称要素丰富,反之 ,称要素稀缺。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衡量要素的丰富程度:一是以 生产要素的供给总量来衡量,这种方法只考虑了要素的 供给,有一定的片面性;另一种则是以要素的相对价格 来衡量,这种方法不仅考虑了要素的供给,还考虑了要 素的需求,因此比较科学。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度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产品生产中 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

5、要素投入的比例大, 称为该要素密集度程度高。反之则反称。根据产品生产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 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不同种类的要素密 集度产品(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如果产品生 产投入的土地比例高,则为土地密集型产品,比如各种 农产品;如果产品生产投入的劳动比例高,则为劳动密 集型产品,比如纺织品;如果产品生产投入的资本比例 高,则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如电子产品。3.1.3 要素禀赋论的内容和结论 要素禀赋理论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两 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 的要素比例不同。 四点结论:第一,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6、是国家之间商品(要素 )价格的差别。第二,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和各种产品所 需要素比例的差异(导致价格的差异),使各国分别在 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第三,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条件下,一国将生产和出口较密集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第四,国际商品贸易可代替要素流动,可以解决要素国际间分配不均,导致商品、要素价格(包括工资)趋于均等化。3.1.4 要素禀赋论的评价 优点1、与古典学说相比较,更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了国际 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分析了原因、格局、影响);2、它强调了生产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3、从供给入手分析问题,方法

7、上更合理、科学。4、标志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始。 不足1、与现实不符,尤其是二战后的贸易格局与从理论 中得出的结论不一致。2、忽视了技术革新、技术进步对国贸的重要影响。3、没有考虑需求因素。4、单从可能性角度分析贸易原因。3.2 要素禀赋论的发展3.2.1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会使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这就是H-O-S Theory 。尽管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国际贸易间商品的自由流动将会导致这两个国家的工人取得同等的实际工资,资本获得同样的利息,土地获得同等的地租前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原因:1、完全的自由贸易在现实中不存在;2、交易成本的

8、存在;3、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大量存在;4、在服务业中,许多商品的转移是不现实的。)3.2.1 要素比例变化理论 一个国家的要素比例是会发生变化的,随着要素比例 的变化,该国的比较优势也会随之变化,那么出口产品 的结构也会随着变化。 一个产品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贸易结构随要素禀赋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出口产品以自然资源型为主; 以非熟练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以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以技术与知识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大宗出口品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阶段 。3.3 里昂惕夫之谜3.3.1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对美国 194

9、7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中的所使用劳动力和资本进 行了分析,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即美国 出口的不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不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是里昂惕 夫之谜。一些学者也对要素禀赋学说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确实 在部分国家对外贸易中存在列昂惕夫之谜现象。Tests on USA data3.3.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技术差距学说。2、自然资源学说。3、要素密集转化学说。4、贸易壁垒限制学说。5、人力资本学说。6、需求偏好学说。7、跨国公司影响学说。 技术差距学说美国没有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是因为美国是技术领先的国家,相对土地和

10、科技专业劳动者来说,资本不是美国最丰裕的资源。与H-0模式一致,美国出口的是密集使用其最丰裕的要素(土地和科技专业劳动相结合的产品)生产的农产品。自然资源学说里昂惕夫:K、L各种自然资源大量机器设备、资本投入较多别国资本密集、与H-O一致要素密集转化学说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 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 密集度。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 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粮食在中国 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 。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事实上是资 本密集型的美国农产品被统计成了劳动密集型 产品。 贸易壁垒限制学说谜可能是美国政府干预的

11、结果。 H-O模型假设不 存在贸易壁垒,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少少是存在的。 最常用的手段是关税。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 离要素禀赋理论。美国的关税对于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大 量使用非熟练劳动力生产的产品的税率较高,因此阻碍 了这些产品的进口。人力资本学说 H-O理论假设同类要素在各国间是同质的。但事实 上,无论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还是资本,其素质是 不同的。 列昂惕夫认为,美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资本,而 是熟练农民和科技专业劳动者。他们不是普通意义 上的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从这一角度看,美国大量出口的正是农产品和技 术密集型产品(当时被

12、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偏好说要素禀赋决定生产出口结构,但需求偏好状况会抵消这一趋势。如果国内需求极大偏向丰富要素产品,就会使原 本丰裕的产品变得稀缺起来,使这类产品由出口变成进口 。美国国内资本虽然很丰富,但国内对其需求很大, 所以美国就进口这类产品。 跨国公司影响说遍布世界的跨国公司产品的约50%返销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统计惯例,返销产品统一算作东道国出口美国跨国公司返销美国的产品算作美国的进口3.3.3 列昂惕夫之谜评价列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开创了用统计数据实 证国际贸易理论的先河。列昂惕夫之谜源于H-O理论过于严格的假 设前提脱离了现实经济世界。尤其在二战之后 ,国际经济格局与古典模型之间的差距越来越 大,呼唤现代贸易理论的诞生。从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可以看出,影响 国际贸易格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思考与练习1、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及结论。 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何为列昂惕夫之谜? 4、在对列昂惕夫之谜的各种解释中,你比较 同意哪一种,为什么?End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