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59664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7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②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识目标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吸热、放热反 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如何充分利用燃料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能量互变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思维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目标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实验13、 实验141.化学反应常常伴随有能量热能、光能、 电能等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2.化学上把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3.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燃料燃烧、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

2、Cl的反应, 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等。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反应物的总能量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出热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吸收热量化学反应过程,可看成能量的“贮存”或“释放”过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二、燃料的充分燃烧一)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目前的主要能源三)充分燃烧的条件:通入充足且适量的空气;足 够大的接触面积。二)燃料的燃烧情况:空气过量时,会带走部分热量, 甚至使燃烧熄灭;空气不足时,会导致产热量少、浪费 资源、产生CO、烟尘等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四)提高燃料利用率:通入充足且适量的空气;将 固体燃料粉碎或雾化

3、后使用,如将煤炭气化和液化,既 防止污染,又提高燃烧效率:C(s)+H2O=CO(g)+H2(g)五)酸雨问题:化石燃料燃烧SO2H2SO3或SO3H2SO4二、燃料的充分燃烧六)能源开发:电能、太阳能、核能、氢能、生物能氢能 开发 设想H2O光解H2O2H2O热能燃烧应用举例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木炭燃烧需要加热,但它是放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木炭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它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放热反应中:反应热=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中:反应热=生成物的

4、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D、吸热反应必须加热才能进行 Ba(OH)28H2O与NH4Cl在常温下发发生吸热热反应应C例二12g石墨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3.51KJ热量; 12g金刚石与O2反应生成CO2放出395.41KJ热量,试比 较,石墨与金刚石哪个稳定?分析比较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金刚石和石墨,与 O2完全反应,生成相同状态、相同数量的CO2,金刚 石释放出的热量更多,说明金刚石具有的总能量更 高,故金刚石更不稳定应用举例例三同温、同压下,下列反应放出热量Q1 Q2的是 A)2H2(g)+O2(g)=2H2O(g)+Q1;2H2(g)+O2(g)=2H2O(l)+Q2反应物和生成

5、物的状态、数量都相同,但气态水转化为 液态还要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Q2Q1应用举例B)2H2(g)+2Cl2(g)=4HCl(g)+Q1;H2(g)+Cl2(g)=2HCl(g)+Q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但前者是后者的2倍,前 者放出的热量应是后者的2倍Q1Q2C)2C(s)+O2(g)=2CO(g)+Q1;2C(s)+2O2(g)=2CO2(g)+Q2反应物C的状态、数量都相同,但2CO与O2燃烧还要放 出一定数量的热量Q2Q1B补充作业1、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煤气 3、酸雨危害可包括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引起肺部疾病而使人致死,引起 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 坏土壤,植被,森林 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 材料等,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A. B. C. D.C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