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剂.ppt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595982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祛湿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祛湿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祛湿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祛湿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祛湿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祛湿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祛湿剂.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义: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湿剂。湿病外湿湿自外侵伤及肌表经络内湿湿从中生伤及脏腑概 述恶寒发热,头胀身重,肢节酸疼,面目浮肿脘腹胀满,呕恶泄利,水肿淋浊,黄疸,痿痹外溢肌肤内传脏腑湿在外在上湿在内在下水湿壅盛,表里俱实从寒化者从热化者体虚湿盛治法:表散微汗以解之芳香苦燥以化之;甘淡渗利以除之攻下逐之温阳化湿清热祛湿祛湿扶正兼顾化湿和胃湿浊内阻,脾胃失和清热祛湿湿热外感,湿热内盛,湿热下注利水渗湿水湿壅盛(癃闭、淋浊、水肿、泄泻)温化水湿阳虚不能化水,湿从寒化祛湿化浊湿浊不化(白浊、带下)分类肺、脾、肾、三焦、膀胱相关脏腑使用注意1、湿为

2、阴邪,重浊粘腻,易阻气机;气滞不行,湿邪不得运化,故祛湿剂中多配伍理气之品,使气化则湿化。2、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孕妇等慎用。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常多自利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苔白腻而厚脉缓湿 浊 困 阻 脾 胃 气 滞 于 中湿 滞 脾 胃 证湿浊内盛,湿阻气滞湿浊困阻,脾胃运化 失司,湿浊下注脾主肌肉,湿注肢体湿浊内盛之体征脾为湿困,胃失和降燥 湿 运脾 行 气 和 胃平胃散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君 苍术味苦性温而燥,最善燥湿健脾使湿去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 臣 厚朴辛苦性温,能

3、行气消满且有芳香苦燥之性,行气而兼燥湿佐 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以助君臣之力使 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霍乱吐泻舌苔白腻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湿浊阻滞,气机不畅湿滞肠胃,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湿郁之象外 感 风 寒 内 伤 湿 滞外 感 风 寒 内 伤 湿 滞 证臣 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芳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解 表 化 湿 理 气 和 中君 藿香辛温而解在表之风寒,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升清降浊使 生姜、甘草、

4、大枣和调营卫,调药和中佐 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即益于解表又助其化湿三仁汤温病条辨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面色淡黄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湿重于热之湿温病湿邪为患之征卫阳为湿邪所阻遏湿为阴邪,湿遏热伏 湿阻气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三仁汤温病条辨宣畅气机 清利湿热君 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化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利下焦湿热,使湿从小便而去臣 滑石清利湿热而解暑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助清利湿热之力佐 半夏厚朴苦辛温,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既助 行气化湿之功,又使寒凉而不碍湿宣上 畅中 渗下茵陈蒿汤伤寒论一身面目俱黄 湿热与瘀热湿 黄色鲜明 交蒸

5、于肌肤 湿热 小便短赤湿热郁蒸,膀胱为其所扰 热 黄 腹微满湿热蕴结,气机受阻 郁疸 口渴湿热并重伤津 蒸 苔黄腻脉沉数湿热内郁之征清 君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热 为治黄疸之要药 三药合用,可使利 臣 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 湿热得行,瘀热湿 使湿热从小便下行 得下,则黄疸自退退 佐 大黄泄热逐瘀通利大便,黄 导瘀热由大便而下茵陈蒿汤茵陈蒿汤伤寒论伤寒论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发热倦怠肢酸湿热交争湿邪重着 湿湿 颐肿咽重口渴热毒上攻 热 壅温 胸闷腹胀湿热下注,湿遏清阳,气机阻滞 疫 遏时 身目发黄热为湿遏不得发越,湿热熏蒸 毒 气疫 舌苔黄腻湿热疫毒之体征 分君 滑石清热利湿解暑 利 清 茵陈清热利

6、湿退黄 清热利湿湿 热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化 解 臣 石菖蒲、藿香辟秽和中,宣湿浊之壅滞 浊 毒 白蔻芳香悦脾,使气畅湿去木通清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佐 连翘、射干、贝母、薄荷解毒利咽散结消肿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温热经纬连朴饮霍乱论湿 上吐下泻湿热蕴伏,清浊相干,升降失常 湿 升 热 胸脘痞闷湿阻气滞 热 降 霍 心烦燥扰热扰心神 内 失 乱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湿热郁伏之体征 蕴 司清 理 君 芦根清热和胃,止呕除烦 使湿祛 热 气 臣 黄连清热燥湿以止泻 热清 化 和 厚朴理气祛湿以除满 气机 湿 中 半夏和胃燥湿以止呕 调和佐 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以除烦二妙散丹溪心法湿 筋

7、骨疼痛湿热流注筋骨 湿 热 足膝灼热,红肿疼痛湿热着于下肢 热下 湿热带下,下部湿疮 湿热下注带脉 下 注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或前阴 注 证清 君 黄柏 苦寒清热燥湿,偏入下焦 热 善袪下焦之湿热 燥 臣 苍术燥湿健脾使湿去而不再生湿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便浑赤 尿时涩痛 淋漓不畅 甚或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 舌黄腻 脉滑数湿 热 淋 证 湿热蕴结之体征热重于湿,邪热上炎湿 热 蕴 于 下 焦 结 于 膀 胱湿热蕴于下焦结于膀胱湿蕴气滞君 木通,滑石,瞿麦 清热利湿萹蓄,车前子 利水通淋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 热 泻 火 利 水 通 淋 臣 栀子清泻三焦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佐 大黄泄热

8、降火,使瘀热从大便而泄甘草调和诸药止茎中痛使 灯心草导热下行当归拈痛汤兰室秘藏外 遍身肢节烦痛 湿热困于肢节,外受风邪 湿 湿 受 肩背沉重 经络经气不利,湿性重浊 热 外 热 风 脚气肿痛 湿热下注,浸淫关节肌肤 内 受 相 邪 脚膝生疮 蕴 风 搏 证 舌苔黄腻 湿热为患之体征 邪脉弦而数利 君 羌活袪风胜湿,止周身痹痛 湿 茵陈清热利湿,通利关节 清 臣 猪苓,泽泻利水渗湿 助祛湿清热之力 热 黄芩,苦参清热燥湿 疏 防风,葛根,升麻解表疏风,升阳化湿 风 佐 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而助运化 止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痛 使 甘草调药和中五苓散伤寒论头痛发热 苔白脉浮 小便不利 烦渴

9、欲饮 水入即吐外 有 表 邪 内 停 水 湿蓄 水 证水 湿 内 停痰 饮 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水肿泄泻小便不利水蓄下焦沿肾脉上冲 浊水上犯,清阳不升水饮上犯于肺,肺失清肃水湿泛溢肌肤 水湿停滞,湿注肠间表邪未尽邪入膀胱,气化不行,水湿内停 饮入之水,不得输布水蓄下焦,气不化津,水津不布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君 泽泻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五苓散伤寒论利 水 渗 湿 温 阳 化 气臣 猪苓、茯苓淡渗利水渗湿 佐 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 ,使水精四布,而不直趋于下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温阳化气以行水猪苓汤伤寒论小便不利 水热互结 水水 口渴欲饮 水气不

10、化津液不布 热 热 发热邪从热化 互 互 心烦不寐邪热伤阴,阴虚邪热上扰神明 结 结 咳嗽水气上逆于肺 邪 证 呕恶水气中攻于胃 热下利水湿下渗于大肠 伤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阴伤有热之象 阴利 君 猪苓入膀胱肾经,淡渗利水水 臣 泽泻 甘淡助猪苓利水渗湿之力 清 茯苓 热 佐 滑石甘寒利水而清热 养 阿胶甘咸润燥而滋阴阴猪苓汤伤寒论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汗出恶风表虚不固外受风邪身重浮肿水湿停滞郁于肌 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气化不利 舌淡苔白气虚兼湿 脉浮风邪在表之象风 水 或 风 湿表虚受风水湿郁表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君 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行水消肿益 气 祛 风 健 脾 利 水臣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与黄芪相伍固表之力增与防己相配祛湿行水之力强佐 生姜、大枣解表行水调和营卫助黄芪实表使 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二者相伍,祛风不伤正 固表不留邪,又行水气五皮散华氏中藏精一身悉肿,肢体沉重脾虚湿盛,水溢肌肤四肢 脾皮 心腹胀满水气上冲,阻滞气机 虚 水 水 上气喘急水湿上泛肺源,肺失肃降 湿 溢小便不利肺失肃降,通调失司,水湿内停 盛 肌苔白腻脉缓脾虚湿盛之体征 肤利 理 君 茯苓皮甘淡渗利,利水消肿 水 气 臣 大腹皮下气行水,消胀除满 消 健 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化湿 肿 脾 佐 桑白皮 肃降肺气,通调水道,利水消肿生姜皮和脾降肺,行水消肿而除胀满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