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588971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教案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 点教案点教案 2 2西汉的犁西汉耦犁:由二牛合犋牵引、三人操作的耕犁。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这种犁的犁铧较大,可使深耕、翻土、培壅一次进行,耕作速度快。西汉耧犁:又称耧车,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的一种畜力播种机。该机由耧架、耧斗、耧腿等几个部分组成。耧架用木制成,供人扶牛牵。耧斗是放种子的木箱,分大小二格。大格储种子,小格相当于播种调节门,有一个带闸板的出口,可以控制下种速度,均匀地播撒。耧腿是开沟的铁铲,耧犁按播种幅宽、行数的不同,有一腿、二腿、三腿乃至更多的腿,其中以三腿的较多。

2、耧犁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压土等多项工作,提高了播种质量与效率,是当时水平较高的播种机,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播种机。秦朝的赋税和徭役秦朝的赋税很重, 汉书食货志上说:“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人民要把全年收获的 23交给政府,即“收泰半之赋” 。这么重的赋税,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了。秦朝人民负担最重的是徭役和兵役。秦政府规定:成年男子每年服徭役一个月,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一年,到京城或边疆戍守一年,这是基本的。秦始皇在位期间,始终未停止过大规模征发徭役。首先是大建宫殿和皇陵,每灭一国,就仿其国宫殿,在咸阳盖起同样大小的宫殿。

3、另外又建朝宫于上林苑,可容十万人;建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关中宫计三百,关外宫四百余,均建甬道相连。此外,又以刑徒七十余万在骊山修建皇陵。至于全国修建的驰道,参加的戍卒民夫亦不计其数。修筑万里长城更用上数十万人运送粮草;若男子不足,甚至还用女子服役。秦代人口估计约二千万人,而每年被征服役者不下三百万,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五以上,由是可见秦代徭役之繁重。井田制井田制是周代的主要土地制度。在这种土地制度下,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 。公田就是周天子和各级贵族所掌握的土地,庶人在公田上劳作,其产品全部归周天子和各级贵族所有。公田又称为“大田”或“甫田” 。贵族们提供给庶人耕种的

4、小块土地称为私田,其收获归庶人私有。关于公田和私田的结构情况,孟子曾有这样的说法:“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按照这种划分方法所形成的土地疆界形状呈“井”字形,所以孟子称之为“井地” ,后世又称为“井田” 。 汉书食货志:“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八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 ”古代文献上的这些记载反映了在井田制度下土地分配的情况。对于这种土地分配制度的意义,孟子十分强调其对“仁政”的影响。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

5、必慢其经界。 ”孟子的说法虽然带有一些空想性质,但他去古未远,其说法应当是基本上反映了周代社会基层单位的土地情况的。大禹治水传说在尧舜禹时代,洪水泛滥,居民困苦不堪。尧命鲧去治水,鲧使用堵塞河道修筑堤防的办法,历时九年以失败而告终,鲧也被“殛之于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总结其父及前人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江河的办法,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终于取得了成功。大禹治水的传说也广泛流传于世。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诗经 、 尚书 、 左传 、孟子 、 墨子 、 荀子 、 楚辞 、 管子 、 国语等书中均有记载,比较详细的是孟子滕文公上 。其中写道:“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

6、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 ,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这里说的“禹疏九河”可能是夸张的说法,但他治理洪水之事,可能不谬。大禹为了治水,解除民众之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忘我精神,为历来的史学家所称颂。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 6 公里。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 227 年创建的都江堰,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世界奇观。两千多年来,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国”的美誉。都江堰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发

7、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 1000 多万亩。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 17米的楔形口子。峡口枯水季节宽 19 米,洪水季节宽 23 米。据永康军志载, “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 ” 。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郑国渠公元前 246 年,秦王

8、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郑国渠自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

9、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10、。结合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像、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访问法和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知道中国古

11、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内容共分为五个目。第一目,从总体上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是比较普

12、遍的。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形式,因此受到限制。第二目,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匠户”的产生。并说明“工官”制度的延续,使得技术水准较高的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的范围里,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新技术难以广泛推行。在“匠户”制度下,工匠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受到限制。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说明当时丝绸制品主要为上层社会所消费,劳动人民在纺织品方面的消费受到经济条的限制。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商代的青铜器文明高度发达。春秋时期出现铁器,中国生铁和块炼铁大

13、体同时出现。中国古代的冶铁鼓风技术较早就进入了成熟期。第五目,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说明中国原始时代的彩陶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从陶到瓷的过渡阶段。中国古代的制瓷业高度发达,地域分布较广,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本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问题解答想一想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相比有哪些差异?答案提示:生产机构不

14、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不是这样;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宫廷,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议一议运用我们从古代诗文、戏曲、民间传说中已经学到的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古

15、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状况。答案提示:戏曲“黄梅戏”中董永和七仙女的“男耕女织”的剧情,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典型体现。2 左传哀公七年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初期,丝织业已经相当发达?答案提示:译文:禹在涂山召集诸侯,有许多诸侯手执玉器和丝帛参与盛会。这说明物质生产比较贫乏的禹的时代,丝织业的生产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在中国古代丝绸是贵重织物,往往为贵族所专有。自我测评在地图上标示出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和耀州窑的大体位置。答案提示:它们的所在省份是:定窑河北、均窑河南、景德镇窑江西、龙泉窑浙江、耀州窑陕西。材料阅读与思考阅读颜

16、氏家训中的一段话,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译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于庄稼,穿的衣服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答案提示: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商品交换关系;他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是手工业生产所得。知识链接“匠户”和“匠籍”明代学者王守仁设计“十家牌法” ,关于“匠户”写道:“匠户则云某里甲下某色匠。 ”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