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53915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题:古诗两首山行本初备时共 1 时,本第 1 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 、 “斜” 、 “生处” 、 “坐” 、 “爱” 、 “于”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前准备:多媒体、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1

2、、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欣赏秋景图片后说说你眼中的秋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意图:在导入新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释题:在山上行走。3、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

3、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 。二、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 “扶”学第一句。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 、 “斜” 、 “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

4、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好的学习方法就如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因此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三)“半扶半放”学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深”区分。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 “放手”自学三、四句。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

5、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五)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1) 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选一选“径” “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

6、意思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在这一环节中我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从整体上感受全诗的意思。)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3、播放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

7、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还应知道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 ,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

8、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设计意图: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而在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 )五、外拓展,丰富积累。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临平泊舟(元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万顷

9、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文相关的知识,扩大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山行山路绵长,山势高缓白云深处,人家居住停车喜爱,枫林晚景远近相融,热爱自然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人员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题:枫桥夜泊本初备时共 1 时,本第 1 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2、学会本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

10、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2、学会本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前准备:教学投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导入新。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题:枫桥夜泊师:看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生:枫桥在哪儿?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镇。师:还有谁要问什么?生: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小船停泊在岸边。师: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 ,板书:张继。师:这枫桥夜泊到底

11、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 ,一起去感受感受。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师:请大家翻开书自己读一读。师:老师有个建议,请大家先看看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样你读起来一定会更出色。学生自读古诗。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生读师:读得还不错,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按照“平仄规律”来读。一二声称为平声,遇到平声尽量把字的声音延长。 。三四声称为仄声,仄声读的时候声音出来后马上收,读得短一点。这样可以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学生试读师:乌啼,钟声(生与师一起读,声音延长)师:月落,夜半,城外。(生跟读,声音短促)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12、半钟声到客船。 (有些韵味)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一)欣赏景物,感受秋夜的寂静、凄凉。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张继来到枫桥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边听边想,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范读。师: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月亮就要落下的时候,一群乌鸦飞过来的景象。师:她看见了月落,还听见了什么?(板书:月落) 。生:乌啼。板书:乌啼。师:还有谁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寒山寺,听到了钟声。师板书:寒山寺、钟声。师:什么样的钟声?生:清脆、明亮、悦耳师:谁接着说生:我看到了渔火。板书:渔火师:怎样的渔火呢?

13、生:点点的渔火。一闪一闪的渔火。生:我看到了霜和客船。师:霜给你的感觉怎样?生:很寒冷。生:张继的客船停泊在枫桥边。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江边的枫叶。枫叶火红火红的,一片片落下来。师:你说得真好!诗人的心里会怎样?生:温暖。师:也许是温暖的,也许还会是怎样的?生:忧愁的。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的,听到的,能不能用想象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秋夜图?生:这是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秋夜图。师:你从哪儿感受到呢?生:月儿已经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夜半的钟声敲响,这个声音使夜显得更加宁静。师: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生:思乡) ,有点儿(生:忧愁) ,

14、有一点儿(生:孤独) ,有一点儿(生:寂寞) 。师:作者通过这几个意象月落、江枫霜满天,渔火、客船、寒山寺,乌啼、钟声,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秋夜图呢?生: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来读这首诗。生诵读诗句。 (二)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师:读着读着,哪些字眼触动你的心?生:愁。 (板书:愁)师:此时此刻的你,脑子里会冒出什么问题来问一问张继?生:张继,您为什么愁?生:愁什么呢?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愁呀?新标第一网生:已经愁到了怎样的地步?师:问得真好呀!孩子们,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诗句,想一想问题。学生轻声自由读诗,思考问题。师:好,谁来回答刚

15、才的问题?你能答哪个问题就说哪个。生:我三个一起答,乌鸦啼叫,寒风正在把秋霜布满云天,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家灯火,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愁啊?生:思乡之愁。师:他读出了乡愁,真了不起!还有谁读出了怎样的愁?生:孤独之愁。师:你从哪里知道?生:夜半钟声到客船。师:怎么说?生:半夜一个人坐在船上,没有人陪他。师:还有怎样的愁啊?生:寂寞之愁。师:对,寂寞之愁。在这里,还有一种愁。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谁愿意来读一读?生: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

16、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摘自张晓风不朽的失眠师:孩子们,还有一种怎样的愁啊?生:落榜之愁。师:落榜之愁,人生求索不得而愁。刚才通过同学们的读书、感受,我们知道了漂泊异乡之愁,思乡之愁,孤独寂寞之愁,人生求所不得之愁。师: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枫叶火红,渔火点点,面对这样的江南秋夜,诗人含愁难眠。在这万籁寂寥中, (播放钟声:“咚咚” )从寒山寺传来了夜半钟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