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488049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9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文言文复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 文言文复习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二:词义、句子的理解、翻译。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从语录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 。 (不断学习、复习) 2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几句语录看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 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会矛盾 ,因为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3本文的语录中,孔子认为,任何人身上都可 以让我们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 那么 ;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 。 学习他优点

3、 ;自己就会反省自己,引以为戒,并 加以改正。 4说说本文中出现的现在仍在用的成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 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提示:围绕“学习生活实例从“学与思”的关 系来谈”二、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 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 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 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4、,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一、二:词义、句子的理解、翻译 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 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

5、,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 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 者怎样看待? 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 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 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 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 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 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 作者观点雷同)。 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等。三、三 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

6、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二:词义、句子的理解、翻译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 ”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 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

7、峻的句子是 。 表 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 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 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 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写出

8、渔民生活的艰难,渲染 了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气氛。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 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 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1: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 理由2:落差大 原句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写三峡的秋天?理由 是什么? 晴霜初旦,林寒涧肃。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有霜,冬天是雪,夏 天是雨,所以说这是秋天。还有林寒,夏天的树林是茂盛的,冬 天是光秃的,只有秋天才会林寒涧肃。 7、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

9、下只见一线天。 8、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 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答:本文重在写水,夏季三峡的水为湍急,极具特色,所以先写“夏 水”。春冬两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将春冬两季合起来写;秋季凄清, 写在最后。 9、“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 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 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 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 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

10、澈。“素湍”见浪花之 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答: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 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 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

11、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一、二:词义、句子的理解、翻译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 ,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 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 的句子 。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5、从

12、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 是什么? 望峰、窥谷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

13、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 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二:词义、句子的理解、翻译(字词、划线句 ) 三、问答题 1.课文按 顺序写? 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 来写的,突出 特点。 石、水、鱼、树 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 度描绘小石潭的 ,着意渲染它的 的气氛,借景 抒发了自己 。 寂寞、凄寒、幽怆 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写法: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 和 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

14、显出鱼的活泼。作者 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 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 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三、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填空 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出淤泥而不染。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15、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理解文意 1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 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 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 题。这种写法叫正反衬托。 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 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 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