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0469525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讲义(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宗万里 电子邮箱: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n一、基本知识n1.1什么是微生物?n 微生物是一群形体非常微小,肉眼看 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 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或几十万倍才 能看清楚.n1.2微生物的分类n 非细胞生物(病毒)n n微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n 细胞生物n 真核生物(酵母菌)1.3微生物的特点n1)个体微小(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n2)分布广(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 空气、土壤)等,种类多(10万多种)n3)繁殖快数量大n4)易于变异,适应能力强n5)易于培养,代谢活力强1.4腐败变质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2、n产生厌恶感。n由于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促使食品中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胺、硫化氢、硫醇、吲哚、粪臭素等,具有蛋白质分解所特有的恶臭,使人嗅觉产生极其难受的厌恶感。另外细菌和霉菌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色素,使食品染上各种难看的颜色,并破坏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原有的色香味,也使人产生不快的厌恶感。此外,油脂酸败的“哈喇”和碳水化合物分解后产生的特殊气味,也往往使人们难以接受。 n降低食品营养。蛋白质腐败分解后产生低分子物质,因而丧失了蛋白 质原有营养价值。脂肪酸败水解氧化营养成分分解, 因而使营养价值严重降低。 n由于食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情 况和因素均

3、可促使食品腐败变质并具有毒性,而且可 能使食品产生毒性的有毒物质多种多样,食品被污染 的方式和程度也很复杂,因而腐败变质食品对人体健 康造成的危害也表现不同。n一是引起急性中毒。n在一般情况下,常引起急性中毒,轻者多以急 性胃肠炎症状出现,如呕吐、恶心、腹痛、腹 泻、发烧等,经过治疗可以恢复健康;但重者 可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症状,抢救及 时可转危为安;如贻误时机还可危及生命,有 的急性中毒,虽经千方百计治疗,但仍给中毒 者留下后遗症。 n二是慢性中毒或潜在性危害。n有些变质食品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少,或 者由于本身毒性作用的特点,并不引起 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往往可造成慢 性中毒,甚至可

4、以表现有致癌、致畸、 致突变的作用。食用腐败变质、霉变食 物除了可以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具有极 其严重的潜在危害1.5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对人体的 危害n自然界有许多微生物存在,其中有少数微生物 对人类、动物或植物有病害作用,这类微生物 就称为病原微生物,也可称它为致病微生物, 或简称致病菌。n在自然界中除了少数能引起人体病害的病原微 生物存在外,还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非致 病的腐生微生物存在,其中一部分微生物在一 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食品变质。n引起人类病害的微生物有多种,其中一部分是 因侵入消化道而引起疾病的,与食品卫生有关 的致病菌基本上就是这一类的病菌。 n在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中,有些

5、还能产生对 人体有毒害的物质,当人体误食含有大量腐生 微生物的食品或含有微生物毒素的食品后,就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 的微生物,多见于细菌和霉菌。n食品被微生物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三种 :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真菌 性食物中毒、消化道传染病。各种致病菌引起 人类症状如下:n沙门氏菌:主要有伤寒,食物中毒和败血 症等等。(急性胃肠炎症状)n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伤口会产生化 脓性感染,恶心、多次呕吐、腹痛。n致病性大肠杆菌:腹泻 n消化道传染病是传染病中的一大类疾病 ,是由于食用了被微生物或寄生虫污染 了的食品而发生的传染性疾病。这种传 染病的病原菌具有很强

6、的致病力,仅少 量病原菌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并且人 与人之间可以直接传染。细菌性痢疾、 伤寒及副伤寒、霍乱等。1.6食品微生物检测n食品微生物检测就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 论与方法,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 量、生理特性、活动规律及其对人和动 物健康的影响。1菌落总数的检测意义食品可能被多种类群的微生物所污 染,并在其中进行繁殖,食品中含有微 生物数量的多少,可反映出食品被污染 的程度如何,食品中细菌数越多说明食 品的污染愈严重,愈不新鲜,细菌数少 ,说明卫生质量好。n菌落总数(依据方法GB/T4789.2-2003食品卫生 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 :食品检样经过 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

7、(培养基成分、培 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 1ml(g)待测样品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GB/T4789.2-2003)单位cfu/ml(g)n所的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 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目的是为了判定食 品被污染的程度。2大肠菌群的检测意义在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也采用大 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细菌,以含 大肠菌群的多少作为依据。如大肠菌群 数越多,表示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受肠道中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1.7食品微生物的检测项目n大肠菌群(依据方法:GB/T4789.3-2003食 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n 大肠菌群: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

8、产 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 胞杆菌。依据方法:GB/T4789.3-2003n 食品中大肠菌群数以100g(ml)检样 内大肠菌群最大可能数表示n3霉菌的检测意义n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 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 形、腊肠形或杆状。n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 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n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由于它们生长缓慢 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 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 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 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 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

9、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 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 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 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 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 ,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 味等 。n因此,霉菌和酵母菌也作为评价卫生质量 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判定食 品被污染的程度.1.8玻璃器皿的洗涤1)新玻璃器皿含有游离碱,应用2%盐酸溶液浸 泡过夜,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如果被油性杂 质污染可浸泡与重铬酸钾洗液中,再用水冲洗 。n2)对于盛有琼脂的平板,先把平板中的 琼 脂刮去,如果培养基已经干涸,可放在肥皂

10、水 中煮沸,使琼脂融化后倒出,然后用清水洗涤 。并用毛刷或海绵擦洗内壁,以除去粘在壁上 的污垢。n3)沾有油脂的载玻片,先用皱纹纸擦拭 ,然后放入肥皂水中煮十分钟或在酒精 碱溶液中浸泡30分钟再用自来水冲洗, 洗后的载玻片再在稀的重铬酸钾洗液内 浸泡两小时,取出,用自来水冲洗到无 色为止,最后用蒸馏水冲洗数次,烘干 或浸于95%酒精中备用。n4)清洁液的配制:重铬酸钾: 100克水 1000毫升浓硫酸 250毫升先将重铬酸钾置于大烧杯或搪瓷锅内, 加入水加热使之溶化。待冷却后,慢慢加入浓 硫酸,并不断搅拌即成。此溶液腐蚀性极强,只能用于玻璃和瓷 器类清洁消毒,可以多次使用。待颜色变绿时 ,才失

11、去效力。1.9灭菌与消毒n消毒: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 和内部的病原微生物,而对非病原微生物 及其 芽孢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用于消毒的化学 物质,称为消毒剂。n灭菌:是指杀死一切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及其芽 孢,使物体上无任何存活的微生物n消毒与灭菌的区别n 消毒一般是指消灭病原菌和有害微 生物的营养体.n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 芽孢和孢子.干热灭菌法 n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此 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 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 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灭菌。n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 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

12、入烘箱中,升 温至160,恒温1小时即可。此法适用于玻璃 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n在同样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 热灭菌好,这是因为一方面细胞内蛋白 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另一方面高温 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 加速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na高压蒸汽灭菌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应 先打开气门,排除灭菌器内的冷空气再关上 气门使灭菌锅内的压力升高n0.07MPa 115n0.1MPa 121n灭菌完毕后,切断电源,等压力降到零后,再 打开排气阀,打开灭菌锅盖,取出物品。n适用于高压蒸汽灭菌的有:各种培养基,溶液 ,玻璃器皿、金属器械、工作服、橡胶用品。nb流通蒸汽灭菌

13、 利用流通蒸汽灭菌器或蒸笼进 行灭菌的一种方法.每天蒸煮一次每次30分钟, 连续三天,又称为间歇灭菌.主要用于实验室一 些不耐高温的培养基及其它液体材料nc巴氏消毒 主要用于葡萄酒,啤酒及牛奶的消毒 .这种方法可以杀死食品中常见的病原菌,及其 他微生物的繁殖体,而有不损失食品中的营养物 质nd煮沸消毒n将液体材料加热煮沸至近100,维持10- 20分钟可以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但不 可能杀死全部芽孢.此法多用于实验室小 件器械的临时消毒.影响灭菌的因素 n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菌龄 对高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微生物的营 养体和病毒在5065,10分钟就会被 杀死;但各种孢子、特别是芽

14、孢最能抗 热,其中抗热性最强的是嗜热脂肪芽孢 杆菌,要在121,12分钟才被杀死。对 同种微生物来讲,幼龄菌比老龄菌对热 更敏感。nb.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显然会影响灭菌的 效果,数量越多,热死时间越长。 nc.培养基的成分与组成也会影响灭菌效果 。一般地讲,蛋白质、糖或脂肪存在, 则提高抗热性,pH在7附近,抗热性最强 ,偏向两极,则抗热能力下降,而不同 的盐类可能对灭菌产生不同的影响;固 体培养基要比液体培养基灭菌时间长。1.10无菌操作原则n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 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如外 科手术需防止细菌进入伤口. 在各种生物实验中,为了防止微生物的生 长和繁殖影响实

15、验的进行,也要在无菌的 环境下进行.n无菌操作的要求是: 1操作前将界面上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杀灭 2操作过程中是界面与外界隔离,避免微 生物的侵入 n1)实验前,无菌室应打开紫外线灯灭菌 30分钟以上,实验中应穿工作衣帽.n2)严格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在使 用前后都必须火焰灼烧。n3)实验前后用75%(v/v)酒精对手消毒 。n4)沾有病原微生物的器材,应置于指定 地点。废弃物应用5%苯酚浸泡。1.11革兰氏染色n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 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 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n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 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 水而孔障缩小,透性降低,故保留结晶紫- 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膜上 。呈紫色n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 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细 胞壁透性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 沙黄复染后呈红色n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 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取 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 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n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n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 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