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0462424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on limits of dismissal of enterprise.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浅论企业相对限度解雇的法理 OnOn limitslimits ofof dismissaldismissal ofof EnterpriseEnterprise解雇是一个单方的需接受或者到达的意思表示,可分正常解雇与特别解雇等等种类。通过这个意思表示,雇主就采取直接地无预告期限的解雇或者采取有预告期限的解雇,以此来终止将来的劳动法律关系。同时,雇主解雇也可理解为是一种处分行为,但是这种处分行为是以在将来不再出现可依据劳动法律关系的给付义务和请求权为条件的。在德国法中其法律基础可见于民法典第 620 条第 2 款,第 622 和第 6263。这样一个非独立的形成权是否

2、是完全自由的,还是受限制的呢?它的合理内涵,也即解雇的限度在哪里?因为它是规范解雇法律问题的基础,因而有必要作些探讨。1、自由解雇的理据、社会与经济功能企业雇主的解雇是一个必要的法律手段,它是一个法律上保证的强制性的诉求4。没有解雇权等相应法律,劳动合同就不是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劳动合同。古典的国民经济学5将生产因素分为劳动、土地和资本。而劳动又往往理解为为了一个经济目的的体力与智力活动限制6;,而劳动的体系又往往分为 4 个方面:1、非自由体系7; 2、个体自由体系8;3.受国家权利机构的体系9;4. 受团体限制的体系10。从雇主解雇的角度,解雇是与个体自由体系和受团体限制体系的影响。劳动体系通

3、过对劳动合同以及行业合同11的解雇变得更为灵活,甚至社会体系的适应性也会更好。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这个功能存在不仅仅需要合同12,同样也需要解雇的作用,以便提高私有化程度和竞争能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个理念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很有支持者。、自助功能解雇是形成权是仅凭权利人单方的行为就能引起法律关系得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13。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的形成权,比如:取得权和不独立的形成权。它是往往是一种从已存在的合同中产生的形成权,比如解雇权14 、撤销意思表示,解除等。原则上,合同的任何一方均有形成权。解雇是一种处分,它直接地涉及劳动法律关系的存续。这种法的消灭特征就是一种自助的功能,这种功能往

4、往明显地体现在雇员的解雇个案中, 因为权利者可以通过这样的解雇来实现其愿望15。但是有必要明确:是否雇主的解雇与雇员的解雇一样具有强有力的自助功能16。由于保护的原则是源于“人的法律共同体”或者“人的相关性”的认识,以及源于基本法第 20 条的社会国家的原则, 因而雇主的解雇中的自助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此本文还需更进一步地论证。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不可忍受的困境中或者在雇员不忠实于合同的约定的情况或者在紧急的企业需求出现时,雇主不能放弃这样自助工具。2、限制解雇的理据、源于劳动关系的法律本质的理据从劳动法律关系的本质来看,它包含着四种不同的观点a 债的特性劳动关系曾被民法典的立法者理

5、解为一种双方的债的交换关系,因而它的模式也与此理解相适应。民法典第 611条也如第 433、535、581 和 631 条那样来设计的。这些条款又与第 320 条下的条款在体系上有关联。如果将劳动合同看作为劳务合同中的一个种类话17,那么作为持续的劳动关系 就会带有交换的性质19。因此可以认为,劳动关系是建立在无限制地实现自决权的理念(Idee der Selbstbestimmung) 和建立在自由的基本理念上的, 从而进一步可以认为:私人利益平衡的手段也能够平衡社会内的紧张关系,进而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20。这个社会体系的自我调节论题是建立在合约与市场的合成物之上的,而国家仅仅作为一个市场机

6、制框架条件的保证人。正因为企业雇主的解雇的充分自由是建立在这个理念上的,因而限制雇主解雇的自由就被视为不必要的。b 强调属人法的特性Heinz Potthoff22认为, 雇主的财产上的给付仅是属人关系的一种形式,应该与此财产绝对分开23。Heinz Potthoff 更多地将劳动法律关系看作为一种“社会法的组织关系”24。由于作为一种“社会法的组织关系”或者“属人特征的关系”,它是不能建立在债的交换关系之上的。Potthoff 认为这种属人的关系更多的是与雇员的权利以及雇主的照顾义务有关联,因而限制雇主的解雇自由权就是不可避免的了。c 债务关系与属人关系并存的特性Otto v. Gierke

7、 是第一个指出这个事实:在劳务关系中从事劳务的雇员必须将其属人的一些东西从属于雇主的意志。因而他将劳务合同视为具有属人内容的合同,看作为一个“与人相关的法律关系”,因而这样的合同需要超越纯碎的带有财产交易性质的债务合同25。 Farthmann26 认为:劳动关系中的一个决定性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以财产客体为对象,而且在雇员的角度也应该以人的属性作为合同关系的对象。在此它表达了雇员的社会保护的法律思想。由于合法限制雇主解雇是符合上述法律思想的一种保护手段,因而解雇限制的观点是可以有条件地接受的。d 属人法的共同体关系的特性劳动关系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一种关系,那就是雇主有照顾的义务

8、,而雇员有忠实的义务。因劳动合同是一种属人法的共同体的关系,因而劳动合同是一个共建的合约,这种合约不是买卖合同,而是一个如同公司法上的合约27。Nikisch 也认同这个观点, 并且还补充认为:这种劳动关系是每个共同体都具有的体现照顾与忠诚的状态关系28。正因为照顾义务的含义超出了那种仅仅将劳动投入看作为生产资料29的投入,因而雇主解雇就有必要受到限制。e 批判性评价与阶段性结论带有债的性质的劳动法律关系说的缺陷在于:它没有顾及到劳动合同关系的持续性,雇员将自己归属于企业的特殊性,尤其是没有顾及到雇员因为与雇主的不平等地位使合同缔结自由的原则的功能无法发挥它的应有的作用。Otto v. Gie

9、rke 指出了立法者对这个社会问题的错误视角,并将这个错误归咎于民法典起草者的单一的罗马法式的定位30。因此完全自由的企业雇主的解雇不能被接受。将劳动关系定位在人的法律关系,甚至将其视为亲属法和官员法的看法的愿望是从人的尊严出发,它是积极的,但是这样的归属和法规目前没有可能得到支持31。这样的人的法律如需进入私法性的劳动关系,就需要对宪法的价值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Wolf32 und Wiedermann33 拒绝这样的论点。Wolf 认为:合同的客体不是物和人,而总是一种由人作出的给付。完全从人的尊严出发进行推理的论点,事实上不能在所有的法律关系中成立。遗憾的是,“人的尊严不可侵犯”还不能对

10、所有的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关系发生作用34。在一个这样的劳动关系的属人法的法规与法律原则还没有存在的情况下,一个假设的决定在法律适用上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反之热换姑挥姓庋氖羧朔 敲炊怨椭鹘夤偷南拗凭褪怯嘞碌囊恢盅瘛?br虽然属人法的共同体的观点对于促使人们倾向于共同体的想法很有意义,但是它不能够证明他的对手的“划分理论”是错的。同时将这种劳动关系看作为一种共同体的关系在具体的实证上还不能成立,因为它既不符合民法典第 741 条下的共有关系的构成要件,也不符合民法典第 705条下的合伙的构成要件35。因此,劳动关系相应的是一种持续的带有属人特征的法律关系,它往往需顾及到照顾与忠诚的义务,因而雇主解雇的

11、限制必要性是不可避免的了。从劳动关系的法律本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谁基本上是由别人决定应该做什么的,那么他就持续地将其经济独立的价值交给了雇主36,并在雇主的规范下建立起生存的基础37。同时还须迎合雇主经济上进一步的行动范围38。因此,雇主的保护显示了一种支配劳动力的等价39。因而,雇主解雇限制的需求不但来自于属人的共同体思想,也来自于属人的特征。(2)、源于基本法第 20 条和第 3 条中理据基本法第 20 条第 1 款,第 28 条第 1 款和第 3 条的规定是保护社会与经济上的弱小群体的法律基础。新的宪法与行政法强调与注意到:工业化的进步的情形与在生存领域中公民日益依赖于国家照顾的情形

12、的联系日益不可分开 40;。 平等原则明确地表明:实质上的不平等就需要不同的对待。这个原则在区分合同的那一方更应该受到保护时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劳动合同双方不同的社会与经济处境要求有不同的法律上的要求。这个在解雇保护法中体现得很明显。3、结论因而自由解雇所追求的价值在当今的世界上难以在法理上成立,同样绝对禁止解雇同样是幼稚的。因而在相对限制解雇的理念上,各国立法者与法官设定一定的解雇保护规范或者案例群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参考文献1 已發表在澳門大學法學院出版的法學論叢第2 期,ISSN 1991-1890, XX 年 6 月 2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德國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3 Die 62

13、1, 627 BGB sollen hier nicht behandelt werden, da dort keine Arbeitsverhaeltnisse geregelt sind, die dem Kuendigungsschutz unterliegen. 4 Vgl. Weber, Max,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S. 399. 5 Bezeichnung der volkswirtschaftlichen Literatur fuer die Autoren von Adam Smith bis Mill, also u.a. die En

14、glaender 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 David Ricardo (1772-1823),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 und den Franzosen Jean Baptiste Say (1767-1832). 6 Vgl. Kleines Lexikon Wirtschaft, Bonn 1991, S. 11. 7 Hier ist der Arbeiter in seinem Arbeitsverhaeltnis einem fremden Willen unterworfen. Es tritt uns

15、 in der Sklaverei, der Leibeigenschaft und in der Zwangsarbeit entgegen. 8 Es loest in Europa mit der franzoesischen Revolution das System der Unfreiheit ab. Das Arbeitsverhaeltnis beruht auf einem freien Vertrag, den der einzelne Arbeiter mit dem von ihm gewaelten Arbeitgeber geschlossen hat. 9 Es

16、tritt uns in seiner reinsten Auspraegung im oeffentlichen Dienst entgegen. Es ist ein Treueverhaeltnis zwischen dem Staat oder einer Gemeinde und dem einzelnen Bediensteten. 10 In gegenseitigen Verhandlungen der Gewerkschaften mit Vertretern der Arbeitgeber werden nur zur Regelung der Arbeitsverhaeltnisse Tarifvertraege (Kollektivertraee) geschlossen, deren Inhalt einheitlich fuer ganze Wi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