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426430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某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低保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乎全市 30 万农村最困难人群的生存问题。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深入榆阳、神木、佳县、吴堡等县区,通过下乡村、看资料、走访低保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围绕我市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低保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历经低标准起步期、稳步推进期、提标扩面期、规范管理期四个阶段,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向应保尽保目标迈进。逐年提标扩面,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 X

2、X 年启动时的 18924 户、3.38 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6.7 万户、29.39 万人,增加 8.69 倍。根据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和补差标准,XX 年至 XX 年,保障标准年均 661 元,补差标准年均 220 元;XX年至 XX 年,保障标准年均 999 元,补差标准年均 660 元;XX 年至今,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 1600 元提高到 2020 元,补差标准由年均 1020 元提高到 1440 元。强化资金落实,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低保资金在中省补助资金基础上,按照分级负担、多方筹措的原则,建立了市县两级按比例投入机制,财政预算优先安排,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

3、核。市级财政安排农村低保资金从 XX 年的 150 万元增长至 XX 年的 1.32 亿元,增长了 88 倍。为了确保县区政策落实,XX 年起要求县区配套资金按上年度可用财力 1%配套。加强制度建设,操作程序逐步规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工作制度,XX 年第四次修订了xx 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申请、审核、审批、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档案管理、资金发放、资金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和程序。制定了贯彻办法的操作手册,对各环节各程序的细节明确了详细的操作规程,为农村低保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创新工作思路,各项措施持续推进。XX 年采取“统筹城乡救助,整合救助

4、对象;统筹救助资金,整合救助资源;统筹求助内容,整合求助标准;统筹建章立制,整合求助措施”,“四统筹、四整合”举措,在全省率先实施分类施保、特殊救助,重点整顿了资金分散使用、对象审核不准、申报程序混乱等问题。XX 年破“三难”、抓“三环”、把“三关” ,XX 年总结出了“三结合、三破解” 工作新经验,获得国家民政部“探索创新”奖。XX 年实行动态监控系统网络化管理,重新采集所有低保对象信息,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联网。XX 年借助审计反馈信息,开展了农村低保对象清查复核工作。二、问题我市低保政策逐步完善,且“含金量”不断提高,切实起到了很好的“兜底”作用,但仍然存在错保漏保、保障标准偏低、资金落实困

5、难、工作力量薄弱等主客观问题。突出表现为“五个不够”、“三个还有”:“五个不够”:一是工作程序还不够科学。按低保政策规定只要是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均可逐级上报、应保尽保,但在实际操作中,除榆阳等县区外,普遍存在着由县到镇乡、再到村组,层层按人口基数分配指标的情况,各级政府将“提标扩面”作为体现民生投入的重要内容,往往硬性下指标要求保障人数要超过农业人口的 10%。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致使有的村组符合条件的较多,分配的指标却太少;有的村组符合条件的较少,分配的指标却过多。加之纳入低保的界限不甚清晰,出现了低保指标争抢不休的情况。村组为了平息纠纷、简化工作、完成任务、和谐稳定,采取了逐年轮流、平均

6、分配、拼户参保、年龄划杠等“平衡保”的办法。这种脱离实际计划指标式的“提标扩面”和程序倒置的做法,导致一些错保漏保现象的发生,使应保尽保没法实现,“提标”本该是合理分配财力确保少数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却成了撒“胡椒面”多人分享的普惠政策,使本来有限的低保金作用再次“缩水”;“扩面”本该是为了应保尽保,却让指标成了争抢不休的“唐僧肉”。政策的初衷被扭曲,真正困难的群众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干部责任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基层干部对低保工作的政策性、程序性和严肃性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主观因素导致出现个别不按制度办事的违规操作现象,如乡村干部说了算的“随意保”,违规为不达保障条件的亲友或关系户办理低保的“

7、关系保”,作为离职村干部待遇的“待遇保”,私下变更保障对象的“暗箱保”,收取好处费的“金钱保”等现象,影响了低保工作的社会效果。三是群众了解还不够全面。一方面,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不少人认为家有高龄老人、残疾人、重病人等就该享受低保,享受不到就认为不公平,到处散布愤懑言论。另一方面,由于不该享受低保的户享受了低保,其他农户就觉得享受低保自然而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加之党和政府为了扶持低保户走出贫穷,出台了诸如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资助、保障房等一系列低保户优惠政策,低保证成了享受优惠政策的“通行证”,助长了农民争抢享受低保的现象,使不少人丢了干事创业的激情,甚至出现“养懒汉”现象。四是保障标准

8、还不够高。我市目前采用全省统一的年人均 2020 元的标准,与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不相符,尤其是在北部县区明显偏低,无法保障特困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且现有低保政策只核算收入不计支出,造成相当一部分急需救助对象账面收入超标,无法入保。五是基层力量还不够足。随着农村社保内容增加、保障范围扩大、工作逐步细化、人口流动量激增等宏观因素,低保工作人员短缺与工作量增大不相适应的矛盾突显,全市 30 万低保对象入户调查、核实、公示、上报等工作全部落在有限的低保工作人员身上,任务过重使得高质量完成任务打了折扣,加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手段单一、设施落后、经费紧张,民政干部待遇偏低、流动

9、性大,新进干部适应慢等,都制约了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三个还有”:一是对象界定还有困难。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户享受低保,群众没有意见,而对处于保障线边缘的农户享受低保争议较大。虽然纳入低保须看家庭收入,但家庭收入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加之低收入家庭信息核对平台建设滞后,与银行、车管、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协调信息尚存困难,基层干部要完全准确核实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很难做到。二是动态管理还有困难。“进低保易,出低保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农民认为享受低保是“铁饭碗”,经济好转后不愿退出,该降低补差标准的也不愿降低。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的稳定,将部分征地拆迁户等群体也纳入低保,搞所谓“工作保”,合理清退时经常发

10、生上访闹事等现象,使得对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难上加难。三是资金配套还有困难。南部县按上年度可用财力的 1%配套存在较大困难,例如,XX 年南部县总共应配套资金 3448 万元,但实际只配套了 10%左右,资金仍有很大缺口,“僧多粥少”的局面没有改观。三、对策农村低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共享发展红利、改善民计民生、构建幸福 xx 的重要举措,必须深刻理解国家建立和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低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实现应保尽保。重点要实现“四个转变”:在工作程序上,从“由上到下”向“由下到上”转变,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程序科学是做好低保工作的根本,榆阳区低

11、保工作的做法值得借鉴。榆阳区 XX 年实施“由下到上”逐级上报制度以来,累计清退各类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 1.8 万人,现有农村低保人数 1.7 万人,占农业人口比例由 10%以上下降到不足 5%,低于全国平均保障率 6.8%近 2 个百分点,保障人数呈现逐年递减的合理趋势,但月人均补助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其中一类对象由 65 元提升到 300 元,彻底杜绝了分指标摊派和平均分配的现象。建议推广低保工作“榆阳经验”,严格按照低保政策规定办事,彻底扭转县到镇乡、再到村组按人口基数层层下指标的做法,务必做到只要是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户均应逐级上报,有效消除“指标少了不好分,指标多了分不清

12、”的现象,从源头上根治错保漏保现象的发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保尽保”。在制度建设上,从“边缘不清”向“杠杠明晰”转变,努力做到“缩面提标”。制度完善是做好低保工作的保障。要落实低保是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以下困难群众生活的政策初衷,改变低保“界限不够清晰”的状况,制定新的更加严格明晰的量化标准,用硬杠杠划清“边缘群体”,将真正困难的群体保障进来,做到认定条件明确清晰、低保对象分类准确、保障比例趋于合理、特困对象救助有力、政策效果有效彰显、干部群众普遍满意。据县区低保部门测算,逐级上报真正符合低保条件的一般动态保持在农业人口的 5%左右,这样每年全市应有 15 万左右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缩面”

13、50%将为低保“提标”创造更大空间。切实改变低保标准“一刀切”的做法,各县区因地制宜科学设定,完善补助水平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实现动态“提标”,让财力集中惠及极少数最困难群众。积极探索对进城困难农民家庭享受低保的途径和办法,探索城乡低保同标施保过渡办法,完善低保与其他社保制度的有序衔接。在管理层面上,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务必做到“管理科学”。管理有效是做好低保工作的重点。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理解、支持低保工作,引导低保户摆脱因“福利重叠”产生的“福利依赖”,重振干事创业热情。建立完善收入核查系统,建议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发改、公安、财政、人社、住建、银行、税务、工商

14、、统计等部门,开发核对系统软件,建立低收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同时低保对象确定不光要看收入定量标准,还要按困难原因、程度和收入来源等差异的定性标准分类施保,对突发特殊困难人群未能及时列入低保范围的,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要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完善低保对象“进”和“出”、补助金额“升”和“降”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严格按制度办事,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切实做好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全面实行低保资金社会化发放,做到政策规定公开、保障标准公开、保障对象公开。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加大对低保政策落实的检查力度,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采取定

15、期和不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把监督贯穿于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工作全过程,坚决杜绝“关系保”、“人情保”等不按制度办事的行为,确保每一分“救命钱”都能发到最需要救助的低保户手中。在保障条件上,从“人财紧缺”向“应配尽配”转变,争取做到“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前提。要积极探索社会捐赠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不断加大本地资金投入,北部县区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增加对农村低保资金的投入;帮助解决南部县低保配套资金问题,建议市财政统筹管理振南资金,市民政加强核算信息化建设,确保低保资金足额到位。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力量,提高岗位待遇,安排工作经费,配备有关设备,加大培训力度,增强“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责任意识,使每个低保工作人员对困难群众既有热情,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形成乡镇和村委会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和有条件办事、有能力办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