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421876 上传时间:2018-08-0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8.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再认识(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理解到行动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科 书的再认识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范志国序言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或是主要措施有六 个方面 改变课程功能 调整课程结构 精选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方式 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 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从理解到行动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 三、地理课程结构的改变 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 五、地理教学方式的改变 六、评价与考试方式的改革一、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 学习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 有用)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与评价机制 构建新型地理课程学习有 用的 地理 习俗的 产生改变学 习方式 由“填 鸭”到“ 探究” 我国南北方的 生产生活差异二、地

2、理课程功能的改变(一)由知识灌输到重视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素质化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一)由知识灌输到重视能力 标准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出发点,强调必须变革“ 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教学模式 。 中学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 主,识记材料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 的地理知识。在“知识爆炸”时代,地理教学内容不 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须发展学生的地理 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的 经验和教训,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 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摸 索探究思路,运

3、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 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 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 果,并与别人交流。”学生在探究和交流 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结论,在一种“发现 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机制中获得发展 。人 教 版 案 例 ; , 由 灌 输 到 探 究 、 交 流 。亚洲不同 地区的住 房、服饰 等的差异读亚洲 不同地 区 的住房 、 服饰等 的 差异图 后 填表二、地理课程功能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的素质化 1、教学目标的素质化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现代公 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来 支持和展开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课程目标

4、 三类目标的具体含义: 地理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在哪里?) 程序性知识(它说明什么?它为什么这样? ) 策略性知识(怎样学?)。 地理技能: 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技能 地理观测统计技能 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如收集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等思维 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 分布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运用地理概念、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 析判断;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 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交流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类:学科共通类 积极的学习态度 健康向上的人

5、生态度 科学精神,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第二类:学科特有类 全球意识,环境伦理, 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 协调发展的意识,养成关心爱护人类环境的习惯 地理求知与创新欲望 民族自尊与尊重异域文化 2、教学目标的可操作化。 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描述用词有全新的 改变。课程标准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 是教师。以往惯用的“使学生”、“提高 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不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结果 的要求,而不评价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 况。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陈述的是学生行 为结果的典型特征。 教学目标应突出外显行为目标,使教学具 有操作性,如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的课程 标

6、准中“知道板块学说”是目的,“说出世界 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 关系”是行为目标。标准大量使用“说 出”、“例举说明”、“描述”、“在地图上指出 ”等措词,易于教师教学操作和学生学业 水平检测。 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描述的关键在 于行为动词。行为动词举例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为动词知 识识 性 目 标标低 高知道(或了解)水平 再认认或回忆忆事实实性知识识;识别识别 、辨认认事 实实或证证据;列举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 子;描述对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说说出、描述、列举举、列出、 熟悉理解水平 把握事物之间间的内在逻辑联逻辑联 系;在新旧 知识识之间间建立联联系;进进行

7、解释释、推 断、区分、扩扩展;提供证证据;收集、 整理信息等解释释、比较较、检检索、识别识别 、理解、调查调查迁移应应用水平 归纳归纳 、总结规总结规 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 、原理和方法应应用到新的问题问题 情境 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间的合理联联系等分析、设计设计 、评评价、探讨讨、 总结总结 、研究、选择选择 、发发 现现、归纳归纳技 能 性 目 标标低 高模仿水平(初步学会) 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导下完成操作尝试尝试 、模仿、访问访问 、解剖、使用 、运行、演示、调试调试独立操作水平(学会) 独立完成操作;在评评价和鉴别鉴别 基 础础上的调调整与改进进;与已有技 能建立联联系等获获取、加

8、工、管理、表达、发发布 、交流、运用、使用、制作、 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发、 实现实现熟练练操作水平 根据需要评评价、选择选择 并熟练练操作 技术术和工具熟练练操作、熟练练使用、有效使用 、合乎规规范地使用、创创作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为动词情 感 性 目 标标低 高经历经历 (感受)水平 从事并经历经历 一项项活动动的全过过程 ,获获得感性认识认识亲历亲历 、体验验、感受、交流、讨论讨论 、 观观察、参观观反应应(认认同)水平 在经历经历 基础础上获获得并表达感受 、态态度和价值值判断;做出相 应应的反应应等关注、借鉴鉴、欣赏赏领领悟(内化)水平 建立稳稳定的态态度、一贯贯

9、的行为为 习惯习惯 和良好的价值观值观 等形成、养成、确立、树树立、构建、 增强、提升、保持各水平的要求内容标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为动词 案例:人教版“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学目标的 确定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 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 性。 教师甲稿: (未按三类教学目标分类书写)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 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基础。(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超出课程标准)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4、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5、通过

10、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 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 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 理问题的能力。(与第4点重复) 6、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行为动词使用错误) 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 ,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 育。(过于政治化) 教师乙稿: 一、知识与技能(缺农业分布)1、明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发展农业的影响 因素;2、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二、过程 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 展农业的重要性;(描述含糊)2、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 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描

11、述 空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学生明确人 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 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商定稿 一、知识与技能 1、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 作物的分布特点。 2、知道地形、气候、市场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比分析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分析和评价某地区农业生产的合理性。 2、收集有关地区信息资料,判断其地形与气候特点,从而 选择合适的农业部门。(两条教学目标由易入难,有梯度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认识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

12、影响,树立 正确的人地观。三、地理课程结构的改变 (一)由苏俄模式转向欧美模式。 1、苏俄模式:地方志式。以北美洲为例 。北美洲 39地理位置 北美洲的自然概况 40地形 41气候 河湖 42自然带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北美洲的居民和国家 43人口和政治地图 44大陆北部和中部地区的国家 加拿大 45美利坚合众国 451 中美国家 墨西哥三、地理课程结构的改变 2、我国地理新课程结构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 (一)教科书内容改变,突出有用知识1、改变地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 重视书本知识的状况 2、根据现代社会实际选择有关区域 (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素养1、四、地理教学

13、内容的改变 (一)教科书内容改变,突出有用知识 1、改变地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 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 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唤起学习欲望 ,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建构,精选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我国地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创新精 神的培养,首先是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一方面删除了“繁、难、偏、旧”的 内容,如将“气压”知识上移至高中地理, 各类自然资源只保留水、土地资源作为案 例。另一个方面,将一些贴近生活反映当 今世界热点问题的内容引进教科书,如聚 落与环境、国际合作、区域文化。 (一)教科书内容改变 2、根据

14、现代社会实际选择有关区域 由于不按照传统的地理分区组织教科书, 不同的中学地理教科书所选择重点讲述的区域 各不相同。但是有两点是共同的。其一,根据 现代世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所要讲述的区域, 即所选区域在国际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二,重视对该国(或地区)所在区域以及相邻 区域的讲述。例如,我国香港的地理教科书比 较重视对日本、祖国内地、东南亚以及澳大利 亚的讲述,其次才是西欧和北美;而英、德、 法则比较重视对欧盟、北美的讲述,其次才是 日本以及东亚。 香港教科书:绿色城市。 新加坡教科书:区域差异。 我国初中地理教科书按课程标准规定,在 世界区域地理中采用了“一五五”的知识结构,即 “一

15、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 在介绍每一个大洲、地区和国家时,标准 不要求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城市、交 通、物产等一一列出,以至写成一个“地理八股” ,而是突出区域特征。例如,亚洲突出“世界第 一大洲”,西亚突出“石油经济”,西部欧洲突出“ 发达国家集中”,日本突出“资源小国、经济大国 ”,俄罗斯突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四、地理教学内容的改变(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素养 1、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灵活,不刻意追求学科体 系的严密性、完整性 2、采取典型案例(或个案)分析的方法 3、注意对过程的剖析 4、营造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探究思考,培养学 习能力。 5、教科书角色转变:

16、从讲述者到设计者。 6、用多种方式引入 7、“活动”成为教科书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编写手法的改变,侧重地理 素养 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教科 书编写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 完整性和逻辑性,更加关注那些对学生终 身发展起着“基础”和“核心”作用的知识和 技能。 案例一:香港当代地理第二版,为进 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增设了 教育性的地理游戏。 案例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将地理课程标准提倡的“ 使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探究式学习”落在实处,设计 双 系列的体系,也就是在课文内容的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 个 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 中图版:课题系列中图社地理教材的各章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