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381720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我县构建大城市探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与周边县市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呼应赣州市特大城市建设战略,加快我县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县委提出“把*建成与赣州特大城市功能配套的大型城市”发展目标。笔者认为*构建大城市已经成为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决定能否抓住全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实现竞争崛起的关键。一、*中心城区发展现状1、城区规模发展情况*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国土面积 2893 平方公里,辖 9 个镇 14 个乡 356 个行政村,总人口超百万人,是赣州市第一人口大县。其中中心城区建成面积 2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20

2、万人,比 1995 年的 4 平方公里、4.2 万人口,年均分别增长 12.2%、11.8%。为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我县于 XX 年始在贡江 XX 新建了*工业园,园区面积达 8000 亩,初步形成了”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2、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力量培植壮大了以钨、铅锌、银为主的矿业,以汽车齿轮为主的机械电子业和干法水泥为主的新型建材业,以服装、纺织为主的现代轻纺业,以饼干、奶制品、茶叶等农副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矿业、机械电子、轻纺食品等三大工业产业集群和脐橙农业产业集群,在全市甚至全省产业体系中

3、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XX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25 亿元,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收入 81 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 97%。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几年来,我县着力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瑞赣高速公路和三个出入口已建成通车,跃州水电站、管道天然气、贡江南区自来水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赣龙铁路复线、屏山牧场风力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逐步形成了以赣龙铁路、瑞赣高速公路、国道 323 线、319线、省道于银线为主骨架,县道为支架,东进、西出、北上立体交通网络,公路运输能力日益增强。西出入口城市景观改造、古田中路改造、工业园区道路建设、渡江大桥和于河路建设等一批城建项目快速推进,使*的硬件基础

4、条件显著改善,区位优势显著提升。二、构建大城市目标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呼应大赣州,进行新长征,建设强*”发展战略,按照功能完善、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传承历史、彰显文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城市功能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全面壮大城市实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努力把*建成与赣州特大城市功能配套的大型城市,粤闽边际产业承接、劳动力输出、农产品供应的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1、规划范围及空间构架城区规划范围:城区规模达 50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50 万人。往南主要含贡江镇迳坑村、上欧村、罗坪村、农业村、芦山村及楂林村等,往西主要包含罗坳镇跃州村、孟口村、黄坳村等。空间构架:形成“一轴、两心、三片、六区”

5、。一轴:指沿贡江的生态复合轴。两心:指贡江以北的中心城区和贡江以南的楂林、上欧次中心城区。三片:江北片、江南片和罗坳片。六区:指中心城区、楂林工业园区、水南区、上欧区、跃州区、罗坳区。2、总体目标围绕“用 20 年左右时间,把*建成与赣州特大城市功能配套的大型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50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50 万人”的总体目标,按照“功能配套完善、产业集约发展、企业自主创新、生态环境良好”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整合、高品位建设,注重打好长征牌、人文牌,融入红、古、绿色和现代元素,形成“一江两岸”的山水特色,彰显红色故土、千年古县的风采,努力建设红古绿齐名、山水城辉映、动静美结合、和乐

6、福通达、居业游相宜、赣粤闽独到的区域性城市。三、主要建设内容1、产业发展建设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用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支撑城市发展壮大的活力。围绕把*建成粤闽边际产业承接和农产品供应基地,以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以推进产业集聚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为重点,做大矿业、机械电子、轻纺食品、脐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提高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扶持壮大旅游业,深度开发和科学运作“长征源”品牌,着力打造“红色、绿色、古色、客家”旅游品牌,加快旅游资源开发,以

7、浓厚的文化氛围带动中心城区人气迅速聚集,推动“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2、交通网络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加快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和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基本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目标。依托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和夏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依托国家扶持交通基础设施补助政策,抓好对接,增升等级,提升路网服务功能和通达深度,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和农村客运站场网络建设,不断满足中心城区出行交通需求。3、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快形成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绿化为依托的城市园林绿化体

8、系。建立健全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城区改造、小区开发、绿化隔离带和城市道路建设,完善污水截流管线布局。统筹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在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旧城区继续完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并实现城市污水分片集中处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率。4、能源保障建设坚持节能优先,多元发展,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原则,加强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建设,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以提供充足、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为目标,加快电源点建设,积极增加能源供应总量,扩大供电能力。完善电网建设,形成

9、高中低压配套,双回路保障的电网网络,保持电网适度超前。对接好国家“西气东输”接入工程,统筹布局城市天然气管网。大力发展新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应用。5、水源供给建设进一步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大监督力度,打击不法排污行为,提高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大城市备用水源建设,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的监测力度,扩充监测项目,使监测要求与监测能力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加强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抓紧实施多水系联网互补供水工程,建设仓前水库引水工程,大力增加供水能力,形成 20 万吨/日供水能力。6、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利用

10、现有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城市优质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政务信息等服务体系。继续推动电信、移动、联通等建设高标准、高宽带的基础通信网。推动广电网络数字化建设,开展交互式服务等业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选电子商务,大力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合理规划、政策引导、技术规范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全县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建立起方便快捷,时效性高,软硬件均先进的信息服务体系。7、防洪减灾建设按照大城市空间结构要

11、求,完善城区防洪设施,实现城区防洪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加强水库、堤防等危及安全的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建立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和预警系统、全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统筹洪水调度、供水调度、水环境用水调度,建立科学调度制度,强化调度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按照“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建立人防指挥系统,完善人防设施。建立健全地震预报和震后应急等防灾减灾体系。加快消防能力建设。8、公共服务建设坚持从规划切入,完善中心城区完整的教育体系、城市医疗卫生、文化、托儿养老、残疾福利等发展规划。根据城

12、市人口发展的需要,及时扩充教育资源,满足城区人口就学需求,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扶持发展规范化职业学校。调整城市资源布局,建立城市医疗救治体系和提升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以综合医院、急救中心、传染病院、采供血机构和专业救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救治网络。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对城市街道、城市居民的全覆盖。四、保障措施1、强化规划引导。坚持以一流的规划指导一流的建设,加大规划投入,聘请名家高手,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每条道路、每片绿地、每个片区都要突出品味,都要注意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造型、色彩风格的协调一致。要把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摆在突出位置,继承民俗风情

13、和历史文脉,吸收国内外建筑精华,建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工程。2、坚持项目带动。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所有城建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都要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进一步规范公开招标制度,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制,优化设计方案,优选施工队伍。3、拓宽投资渠道。要坚持以创新的思路破解资金难题,以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引进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城市经营理念,创新城市投融资模式。建立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措资金的体制,实行财政拨款、银行融资、自筹资金、土地置换等多元化投资手段,以保证市政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4、提升城管水平。随着县城的拓展,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手段、管理办法等,通过严格管理来保障城市井然有序,通过纪律严明来保证城市安定文明。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号召全县人民积极参与大城市创建,共同维护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和整洁美丽的城市风貌。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方式,通过加强软件建设和城管创新,提高有形空间和有形资源的配置效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