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381543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我县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对策如何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笔者认为,走农业机械化道路是一条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走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双赢”的理想选择。一、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必要性1、农业机械化能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化率。目前,农民来自农业的人均收入徘徊不前甚至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装备差,从而造成生产率低,通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产品商品化率,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2、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今年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我县首次得以推广,通过认真对比,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每亩节省育秧成本 20 元,1 台插秧机每小时插秧 23 亩,每亩节约劳动成本 30 元,两项合计每亩要节约 50 元,全县 8 万亩水稻,若按 50%面积即 4 万亩实施机插,可为农民增收 200 万元以上,同时机械插秧还具有增产增收、节本增收、避灾增效的功效。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实现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土地密集型产品向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在整个调整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农业实行产业化的调整,延长生产

3、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农产品的产后加工,靠人工来完成这一环节是不可能的,生产率低,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只能用成套装备来完成。我县的许多特色农业经过初、深加工后,在市场上有良好的反响,而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机械化生产是一个必然选择,我县的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只有广泛地应用农业装备和技术,才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才能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3、农业机械化为最大限度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农村虽然有 1.5亿剩余劳动力,但分布不均衡。随着农村产

4、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出现了有效劳动力供应不足,据对我县农村劳动力调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占总劳力的 64%,且青壮年劳力外出的占 91%,户均现有务农劳力 0.65 人,每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 4.4 亩。从现有务农劳动力结构看,妇女占 69%,从出生年代来看,50 年代出生的占 60.8%,可以看出从事农业生产的是妇女及老年人群,争劳力、抢农时的矛盾相当突出。这个矛盾的解决,只有靠农业机械。我国不少经济发达地区已开始推进全面机械化,部分省市承担的农业劳动量已达 60%-80%,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专业组织承担了越来越多的

5、作业,有的甚至把农民的田地承包下来,代为耕种,让更多的留守劳力就近就地转移,使农民可以离乡不离土。4、农业机械化可为我县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传统的手工农业生产,不仅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大、而且土地产出率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使用好、同时保护好环境与资源。农业机械能帮助解决土地使用与保护的矛盾,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保护性耕作机械能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保护土壤,通过秸杆还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通过免耕、少耕、深松方式,减少土壤和水分的流失。节水灌溉设备能利用最少量的水,实现最好的灌溉效果,水的利用率可以提高 40%以上,农田水利建设、低产农田

6、和牧场的改造,均是农业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离开农业机械很难做到。二、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县农业机械化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起步的,7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农业机械在治理农田、兴修水利、农副产品加工、农田耕作及收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80 年代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一度使农业机械发展处于低潮。90 年代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农村机械化的热潮再度兴起。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到 15 万千瓦,各类拖拉机 1360 台,大小农机具 160套,排灌动力 2.3 万千瓦,水泵 1850 台套,脱粒机 4500台,农用运输车 440 台,农用三轮车 48

7、4 台,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 2.9 万千瓦、6800 台(套),农机维修网点 51 处,农机从业人员 5500 余人,农机服务总收入 2760 万元。我省今年夏季平均机收水平 63%,而我县小麦机收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机插秧今年完成 212 亩,仅占水稻总面积的0.26%,这一系列指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县机械化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受旧的思想观念束缚,传统生产模式观念根深蒂固;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购买率低下,分户经营不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据统计,XX 年我县人均纯收入 1901 元,其中用于购买农业机械的只有 19.8 元,为人均纯收入的 1.04%,比全省农业机械人均购买力 6

8、.6%低得多;三是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我县农田少,山高坡陡,地块小而分散,大中型农业机械很难发挥作用;四是机械管理不善,“要机械书记挂帅,用机械你夺我拽,农闲时夜露白晒,不用了当废铁变卖”的现象在过去时有发生,以致部分干部对国家为农民购买农机存有戒心;五是由于部分农机作业季节性较强,有购机能力的农民对购机后有季节性的机械闲置,无活可干存在担忧。三、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为彻底改变我县落后的生产力现状,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培植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新农村建设为农机化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农业机械化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装备,发展农

9、机势在必行。每台收割机平均收获 500 亩小麦或水稻计算,我县需购进或引进收割机 60 台,按水稻总面积的 5%即 4000 亩水稻实施机插,每台插秧机按 200 亩计算,需购进插秧机 20 台。二是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根据我县与状,购进农机设备要在现有农机补贴政策基础上,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政策,不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力度和机具补贴实施范围,从多个渠道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同时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引导农民购买适销对路的机具;三是建立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必要的政策,鼓励和保护农业机械化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走集约化经营土地的道路,合理推进土地流转,让更多的农民从田

10、地里“跳”出来,发展成为打工族或产业农民;四是加大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建设步伐,为农机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抢抓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新的道路交通法实施的机遇,突出我县特色,出台优惠购机政策,配套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度,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逐步缩小与平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差距,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五是完善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把技术水平精、政策法规熟的业务骨干整合集中到农机推广队伍中来,确保农机推广机构队伍的稳定,从而真正把各级的呼声落实到支持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的具体行动中,不断加大对我县适用的农机具的推广和操作培训力度,让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能够引进来、推出去,从而推动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农民增收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