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377050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2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归纳及复习策略汇报 北京市朝阳区 八十中学管庄分校 王瑞芳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要 求与教学中的困惑第二部分:考点归纳及解题思路考点归纳(一)整体把握 (二)理解、赏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阅读文本之后自己的感悟、评价与探究 (一)整体把握 考试说明:(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 容,把握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1从结构层次出发整体把握(1)全文把握行文思路示例: 2008中考乡间的庙会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庙会”二字) (一)整体把握1 从结构层次出发整体把握(1)全文把握

2、行文思路 (2)片段把握行文结构 示例1:2007课标A卷小议“慎独”阅读选文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3分)刘备自律的名言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怎样做到“慎独” 爱因斯坦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 吴阶平年老时还不忘反思自己示例2:2008中考议论文阅读请你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首先标出句序,合并相似相近内容,理清 层次;然后概括每层所写内容要点,力争准确全 面;最后使用“首先、然后、最后”等连接词 来连接几个层次的句子。 提示提示:逐层具体分析时要明确运用了什么方法、 写了什么材料、以及语句阐明了什么观点。解题思路:其实,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 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青史留名。 岳

3、飞虽被奸臣所逼却仍精忠报国的忠诚;司 马迁虽身负大辱却为民族修史记事的坚韧;荆 轲明知赴死却不违一诺的诚信;布鲁诺宁愿被 教会处以火刑,也不改捍卫科学真理的无畏; 马克思虽然一生多次被各国资产阶级政府驱逐 ,但决不放弃对伟大理想追求的执著,他们的 这种高尚人格正是从事惊天伟业的基础。 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样 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 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 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首先指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 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的观点。然后 列举岳飞忠诚、司马迁坚韧、 荆轲诚信、布鲁诺无畏、马克思执著 成就伟业来印证高尚人格是从事惊天

4、 伟业的基础。最后 进一步阐明具有 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 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 的代表,而历史正在这种 精神鼓舞下书写而成的。2从情节内容出发整体把握(1)全文把握内容 示例:2007中考创新不言败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论述“创新不言败”的?答案: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 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2从情节内容出发整体把握(1)全文把握内容 (2)局部概括情节或内容示例1:2005中考新年话惜时阅读第段,说说作者分别是从哪两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示例2:2005海淀中考逃跑的火焰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 事。请你阅读段,参考下面的提 示 填空。(每空

5、4字)情节的发展:狐落马前 放狐奔逃3从感情心理变化出发整体把握 (1)理作者的感情变化 示例:2005海淀中考逃跑的火焰14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阅读段,参考下面的提示填空。(每空4字) 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心生同情 3从感情心理变化出发整体把握 (1)理作者的感情变化 (2)理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示例:2007中考晶莹的泪珠阅读第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一)整体把握 1 从结构层次出发整体把握 2 从情节内容出发整体把握3 从感情心理变化出发整体把握 解题思路:选择角度明确概括的

6、是什么内容是文章的哪些段落,怎样分层圈划相关信息点或关键词仿句式概括(二)理解、赏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考试说明:(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 (5)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表 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7)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9)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发现观点和 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 断。1与人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 句子的表达效果。示例1: 2006中考西皮流水结合上下文,说说第段“冒”字都写出了什么?示例2:2007朝阳一模空信箱文中第段划线的描写句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例:2006北京西皮流水结合上下文,

7、说说第段“冒”字都写出了 什么?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学生错误答案如:写出“我”感到很惊讶,为之一振,同时写出唱戏人唱得好。写出这种声音突然发出的状态,亦写出了这声音出乎大家意料。答案示例:叫好者(谁)的情不自禁(描述 对象的状况);票友唱得地道(反映了什么原 因)。谁 弄清词 语/句 子描述 的对象 是谁表层含义 结合词义 句意写出 这个词句 表现了所 描述对象 的什么状 况深层含义 结合主旨 ,写出这 个词句反 映了什么 情感、态 度、性格 、原因等解题思路:2与景物描写有关的词语或 句子的表达效果。示例1:2005海淀中考逃跑的火焰选文第段以简练的笔墨描绘了

8、则克台 草原冬季的景象,对其作用分析不当的是哪 一项?A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 下文的原野冬猎提供了背景。B渲染了气氛的单调、沉静,与下文 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C表现了雪野的茫茫空廓、无边无际 ,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D表达了作者对则克台草原的冬天、 对茫茫雪原的赞美之情。示例2:2006课标B望柳庄简要分析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渲染了神圣庄严肃穆的气氛;歌颂了慕生忠将军高尚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慕生忠将军的崇敬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解题思路:环境描写是用来交待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深化主题的。对环境作用的解说要结合具体内容来完成

9、,不能只“贴标签” 。3修辞句或富有表现力的 语句的鉴赏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 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 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车把 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 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 上结了红缨珞。人们相互应答着。 示例1:2008中考乡间的庙会第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 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答案示例: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 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 。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 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 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动词分析+形容词分析)示例2: 2006课

10、标望柳庄(1)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划线的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 受着风沙的考验,它们要告别寒冬实在 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 。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 汉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站”表现了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与风沙 作斗争的情形,“迎”字又写出了柳树 乐观坚定的信念,生动地表现了柳树的 坚韧不屈。(修辞分析+动词分析,联系柳树品格)解题思路:第一,可以对各种修辞手法所表现 出来的妙处进行赏析。第二,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 者形容词的角度谈谈它们所产生的表达 效果。答这类题要注意联系词语句子所描 述的对象,要具体

11、分析,切忌泛泛而言。4其 他 句示例1:2008石景山一模在压力下茁壮文中列举了作者自己的事例和歌星、记者类似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什么道理?示例2:2005中考万园之园圆明园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解题思路:关键要找准与该材料内容对应的概括句或者相关内容(三)阅读文本之后自己的感 悟、评价与探究 考试说明:(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 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 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文学作品的 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 自己的体验。1欣赏感悟评价型

12、从写作手法角度对文章进行评价。示例:2003中考月是故乡明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 ,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 字以内。)从作者情感角度对文章进行评价。示例:2005中考老北京的小胡同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对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认识和 体验示例:2006中考西皮流水结合文章,围绕“京剧”谈谈你的认识。 从文章某一点出发说出自己的认识 和体验示例1:2004中考伤害第(21)(24)段是“我”对自己 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示例2:2007中考晶莹的泪珠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

13、”和“今天” 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 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例:2005北京老北京的小胡同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学生错误答案如:这篇文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它让我感到老北京人乐观向上的一面。即使再穷,他们也可以十分快乐乐观地生活着,我十分欣赏他们的乐观,所以,我对此感触颇深。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童年时候的欢乐。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童年的美好。我的童年是 在姥姥的陪伴下度过的。那时的我无忧无 虑,生活的十分快乐。我相信我会永远记住 我童年的美好。当作我永远的回忆。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作者 那浓浓的思乡

14、之情。作者虽然走南闯北,但 是却总是不能忘掉家乡,并且时时刻刻挂念 着家乡。正如作者所写的,虽然他的肉体走 了,但心灵永远留在家乡。是啊,落叶归 根,家乡就是游子的根。 答案示例 解题提示:第一,强化文本意识,不能抛开文本随意作答。 第二,明确题目要求,清楚题干限制,在此基础上谈出自己的理解。 第三,要明确开放的空间,确定答题的视角与观点。 第四,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2探究链接材料型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别解决第段所反映的哪两个问题?印证原文型示例:2007北京说明文阅读材料一:目前,中国广大农村正在积极推广“地膜覆盖” “滴灌” “喷灌”等农业节水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

15、水利用率。材料二:我国政府已将“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后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的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解题示例农村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农 业灌溉用水利用率 “南水北调”可为华北 每年供水约100亿立方米 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储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集中在南部地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全国用水量增长迅速。1949年用水总量为1031亿立方米,2004年增加到5548亿立方米。在2004年的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占I1.7%,工业用水占22.2%,生态用水占1.5%,而农业用水则占到64.6%。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有45%,与节水先进国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如果 2030年我国南北方人口仍按现在的535比46.5的比例分布,那 么按人均需水量计算,北方地区的需水总量将达到每年3720 亿立方米,这已经达到我国北方目前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 北方地区将几乎无水可用,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将无法继续。答案示例材料一:解决我国农业灌溉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