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0317304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8.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教养生文化与生态旅游从清代人的“六养”说起养生之道,贵在有常,清代人有“六养” 的养生大旨。六养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 、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 。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 ,可以养筋骸。”这是说要多接触大自然,颐 养性情以使耳聪目明,步履矫健。同时也告诉 我们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养生的密切关系,也告 诉我们,山水旅游对养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提要: 一、道教之源老庄哲学 二、道教发展简史和宗派 三、道教的核心信仰与神灵谱系 四、道教养生文化 五、道教的养生方技一. 道教发展简史 道家与道教 五斗米道与道教 的成立 道教的兴盛 道教的衰落道家与道教 道家

2、与道教不能等同,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渊 源关系。道家的哲学理念、神仙家的养生方术 、古代民间的巫术和鬼神崇拜活动,是道教宗 教神学、修炼方术和宗教仪式的三个主要来源 。太平道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 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 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 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后汉书襄楷传 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 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 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 ,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 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 相诳惑。 诸方一时俱起, 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 ,亦名为蛾贼。

3、角称天公将 军,角弟宝称地公将军,宝弟梁 称人公将军。所在燔烧官府,劫 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皇甫嵩传 道教的兴盛及衰落 隋唐北宋时期,由于阶层的尊崇,道教极为兴 盛。 近代,由于新文化思想的兴起,西欧近代科技 的传入,基督教的兴起,使道教这种古老的宗 教意识受到极大冲击,道教的发展终于出现了 不可挽救的衰落现象。成玄英 成玄英字子实,生卒年不详,为唐太宗至高宗时人。他的著作很 多,据新唐书艺文志载,传世的著作有老子注、庄子 疏。庄子疏收入道藏中,清人郭庆藩著庄子集释中 ,录有成玄英疏全文。老子注久已佚失,近人蒙文通从道藏 中辑出其佚文,题为成玄英

4、老子义疏。五斗米道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 出五斗米,故世号称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 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 诚信不欺诈,有疾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 三国志张鲁传 二、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基本信仰: 主张在世俗生活中以道教教义建立一外理想王国,人人 安居乐业,尽其天年,没有天灾,没有人祸,没有疾病 与此并行的另一种理想境界叫“仙境”,得道成仙可以超 脱世俗,不为物累,长生不死,住在洞天福地,过的是 仙人生活。 基本教义: (一)崇“道”:“大道无形

5、,生育天地;大道 无槽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认为道是“虚无 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道是万物之母 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二)崇奉“三清”“三清”是由“道”人格化的尊神,即天宝君;灵宝君;神 宝君(老子)他们分别居于三清境,故三宝又称三清。 三清境: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他们统御诸天神灵, 为神王之宗,飞仙之祖,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 (三)追求长生成仙 道教认为通过修炼可以成仙,主张乐生,重生,认为“我 命在我不在天”,鼓励人们尽可以颐养天年,最高境界就 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达此境界的方法就是修炼:服饵、 导引、胎息、内丹、外丹、符 、房中、辟谷。 (四)天

6、道循环,势恶承负。 道教认为前人的过失由后人来承受,前人惹祸,后人遭殃三、道教的两大流派 全真道 正一道全真道 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主要创派人为王重阳 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 修行方法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箓,不事黄 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 有一套严格的清规戒律 元代,全真道有七个支派,长春子丘处机开创 的龙门派势力最大正一道 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 三山符箓指江南的龙虎山、闔皂山和茅山 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 道士可以有家室,可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 律不如全真道严格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多属全真派,正一派主要 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四、道教的重要历史人物 张陵 葛洪 陶弘景 吕洞宾 陈抟 张伯端 王

7、重阳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生于公元284年(晋武帝太康五年),卒于公元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年八十一;一说生于公元283年(晋武帝太康四年),卒于公元343年(晋康帝建元六年),年六十一。葛洪生于一个笃信道教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葛系是三 国时孙吴的大鸿胪,父葛悌是西晋的邵陵太守,叔祖父葛玄则是三 国时著名的道教徒。 葛洪的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论 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等 道教理论和道术;外篇五十卷,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 等,属儒家,是政治伦理方面的著作。此外,葛洪尚有神仙传、枕中书、隐逸传,以及有关医药等方面的著作多种。 抱朴子陶

8、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代人,生于公 元456年(刘宋孝建三年),死 于公元536年(梁大同二年)。 他是一位与国家政治有着密切联 系的道士。他在梁武帝肖衍夺取 齐王朝政权时,曾派弟子向肖衍 进表支持,表中援引图谶,说明 天下必归梁,得到肖衍的赏识。 梁武帝接位后,每逢国家有征讨 大事时,常派人去茅山向陶弘景 咨询,因而陶弘景有“山中宰相 ”之称(见南史陶弘景传 )。他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在茅山道观中,建有佛、道二堂,提 倡佛、道双修。他在真灵位业图一书中,按照儒家所倡导的世 俗社会的等级秩序,建构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神仙世界。他说:“虽 同号真人,真品乃有数;俱目仙人,仙亦有等级千万。” 陶弘景

9、还在真诰一书中,构建了一套所谓“道者混然,是生元 气。元气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甄 命援第一),即道生元气生天地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想。“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 俱不滞,故谓之玄。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 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 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 玄之又玄。”(老子一章疏)“夫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其大 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 静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象以之生,五音以之 成。

10、生者有极,成者必亏。生生以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者也。 ”(老子一章疏) 王玄览 王玄览原名晖,生于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死于公元 697年(武周神功元年),年七十二。他的主要著作有玄珠录 。在王玄览看来,这个不生不灭、万物众生的本体“道”, 并不在人心之外,而就是人心中具有的“道性”。修道不应外求, 而应当内求。所以,他所讲的“道”生万物,也就是“心”生万物 。他说:“空见与有见,并在一心中,此心若也无,空有当何在 ?是故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字子微,生于公元647年(唐 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死于公元735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八十九。 他是南朝著名道士

11、陶弘景的四传弟子( 陶传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马承 祯)。他的主要著作有坐忘论等 。 司马承祯在道教中,不注重炼丹、 服食、变化等道术,而提倡静修正心。 “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 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 道。”思考 道教是如何形成的? 唐宋时期道教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导游常用道教名词 洞天福地 宫观 道德经 斋蘸 修炼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 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 治,乃众 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 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 山中有洞室通达 上天,贯通诸山。“福地”则意 谓得福之地,即 认为居此地可受福度

12、世,修成地仙。 五、道教的经典和标记:道德经“八卦图”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 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 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关于老子和老子 这部书的时代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 ,一般 认为最后成书于战国时期。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载称,老子应关令尹喜之请,“著 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老子河上公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 章,前三十七 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故名道德经。 六、道教宫观与供奉的主要对象 宫观,即道观,是各 类道教建筑的总称。 它是道教徒们修炼、 传道和举行各种宗教 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 。多位于名山大川附 近以及大城

13、市里。 道教宫观在中轴线上一般建有山门、灵官殿、三清殿、 纯阳殿等建筑。山门灵官殿三清殿四御殿三官殿纯阳殿丘祖殿。七、道教常用称谓 男教徒称“道士”,可称“方士”、“道人”、“羽人”、“黄冠” 等。也可尊称为“天师”、“炼师”等。 女教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八、斋蘸 斋醮是道教对其崇拜仪式的传统称呼,俗称“道 场”。斋(齋),说文称“戒洁也,从示”, 是斋戒、洁净之意,指的是在祭祀前, 必须沐 浴更衣、不饭酒茹荤、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 的诚敬。醮,说文中有二义,一作冠娶之 礼解,一作祭仪解, 而“祭,从示,以手持肉” ,意思是献肉以祭。 修炼 道教崇尚生长,追求神仙境界,因此形成了一

14、整套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修炼方法,包括精 神修炼、呼吸修炼、形体修炼和食物修炼。九、道教与旅游 名山名观 道教主要节日 道教宫观泰山 泰山古称岱山,亦称岱宗。为中国五岳之东岳。地处山 东中部,津浦铁路东侧,绵 亘于济南市与泰安、历城、 长清三县之间。总面积四百二十余平方公里。主峰在泰 安县 城北,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多米。高度次于华山和恒 山,居五岳第三位。古人以东方为万 物交替、初春发生 之地,认为它在五岳中地位特别重要,推尊为“五岳之长 ”。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士理想的修行地, 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 嵩山 嵩山古名外方出,又名嵩高山。为中国五岳之 中岳。在河南登封县西北。汉班

15、固 白虎通 卷三上曰:“中岳为嵩高者何?嵩言其高大也。” 道教视嵩山为神仙洞府所在地和道士修行佳处 ,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 华山 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城南。为中国五岳之西岳。 汉班固白虎通云:“西方为华山 者何?华之 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有落雁(南 峰)、朝阳(东峰)、莲花(西峰)、玉女( 中峰)、五云、云台(北 峰)诸峰,前三者为 其主峰。道教列为三十六洞天之第四洞天,名 总仙洞天。 青城山 青城山在四川都江堰市(原灌县)西南十五公 里处,距成都市六十八公里。杜光庭 青城山 记云:青城山“一名赤城山,一名青城都,一 名天国山,亦为第五大洞宝仙 九室之天”。龙虎山 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部。其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谓 以山形得名。清雍正江西 通志卷十一云:“龙虎山 在贵溪县南八十里,两峰对峙,状若龙虎。”清娄近垣 龙虎山志卷二云:“龙虎山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八 十里之仁福乡, 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 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名山。” 道教称其为第三 十二福地。龙虎山是天师道发展至龙虎 宗时张陵后嗣世 居之地,是龙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诸名山中居 重要的地位。 道教主要节日 道教节日一是多而庞杂,二是吸收了中国传统 的节气时令,三是与民俗活动糅合在一起。 上元节(正月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