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0317255 上传时间:2018-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对我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主体功能区划是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单元。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事关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全新工作,也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课题组试从 xx 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我县的主体功能区划工作作点粗浅研究。一、充分认识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意义与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报告中多次提到主体功能区内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编制

2、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主体功能区划是基础性的空间布局规划,是规范开发行为的约束性规划,是区域政策性很强的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县级主体功能区划主要任务是研究明确各类具体功能区块,并结合上级政府制定的区域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本级配套措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一个

3、重要任务。编制好 xx 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我县全面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正确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它空间布局规划之间的关系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它以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空间布局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相同之点,也有不同的一面。而不同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的地位不同。客观地看,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各项总体规划的龙头,是编制其它总体规划的依据。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二是规划的要求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除了要全方位划定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空间布局以外,更关键的

4、一点在于,在此基础上,它还要同步配套不同区域所应采取的一系列不同政策。而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仅仅依据县域的客观情况、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导向以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制定各自领域的地域空间布局,而并不涉及任何政策性因素。三是规划的作用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不同的主体功能区相应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管理政策、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政策,因而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通过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有效地鼓励或限制政府机关、企业、个人以至于社会团体理性地作出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的行为。从趋势上看,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其

5、它总体规划则不然,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通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来硬性地约束政府机关、企业、个人以至于社会团体作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行为,而不具有任何鼓励性的措施。三、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因素主体功能区划与目的性单一的农业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不同,在划分方法上更强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综合评价,更注重综合性和前瞻性。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前提下,特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主要反映区域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丰度,主要指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可

6、贸易资源的丰裕程度;环境容量,主要指水环境、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生态环境敏感性,主要指易导致沙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的生态脆弱程度;生态重要性,主要指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湿地等生态功能的重要程度。二是现有开发密度。指特定区域经济开发的强度,集中体现在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上。体现开发密度的指标比较宽泛,从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考虑,主要体现在对水、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强度,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对环境带来的压力等。三是发展潜力。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区域发展潜力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也受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与政策取向、战略选择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是,区位条件,经济社

7、会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发展趋势等。主体功能区划考虑的主要指标因素分类主 要 因 素主 要 内 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资源丰度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可贸易资源的丰裕程度环境容量水环境、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生态环境敏感性易导致沙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的生态脆弱程度生态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湿地等生态功能的重要程度现有开发密度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及占国土的比重,建设用地面积及占国土的比重,交通用地面积及占国土的比重等水资源开发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资源环境压力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发展潜力区位条件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地缘关系等发

8、展基础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空间结构和路网密度等发展趋势政策取向、战略选择等在明确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将国土空间细分为一定尺度的分析评价单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分析技术和手段,将各类指标进行数量化,对每一单元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分 类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承载能力减弱较强较弱很弱开发密度较高不高不高不高发展潜力较大很大较小很小四、科学识别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持续增长面临挑战,需要改进、优化发展模式的地区。挑战可能来自资源环境,

9、也可能来自其他方面。以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立足点,优化开发区域有四种类型,分别从经济的自身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社会分配效应、经济发展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个角度进行衡量。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且发展潜力仍然较大,但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已开始减弱。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各指标的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的社会分配角度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评价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采用基尼系数。从经济发展对

10、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评价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各种方法,最简单的应当是位次排序。某地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县排序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县排序若干位次的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可以选择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程度、居住舒适度、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万人拥有医生数、万人拥有律师数。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但增长粗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开始减弱。评价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可以选取主要资源价格、单位地区生产总

11、值能耗、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天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重点开发区域是政策重点扶持开发的地区,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开发效益二个角度衡量,一般包括两类,即落后地区和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重点开发落后区块,主要是基于公平考虑,以区块开发带动人民富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重点开发潜力大的区块,主要是基于效率考虑,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重点开发区域应当具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合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衡量,重点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从重点开发的效益出发,重点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评价经济增

12、长潜力的指标可以选取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多年保持高位、人力资本投资有所超前、研发投资有所超前、可开发建设用地资源丰富、水资源承载力较强、污染物排放总量小。限制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限制开发区域是经济发展有所限制的地区,一般包括落后地区和增长潜力大的地区,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不适于较大规模地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限制开发是一种战略的安排,也是一种现实的安排,是为了未来更有效率的开发,也是为了更科学地发展。限制开发的措施一般有总量限制和产业限制两种。从总量限制的角度衡量,限制开发区域的特征一般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需要在人口和经济集聚的总量目标上加以限制,同时加强资源环境改造和保护,

13、提高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形成未来发展的战略储备地带,或者形成地区的生态屏障。从产业限制的角度衡量,限制开发区域的特征一般为经济增长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特别是在选择发展的产业项目方面,要有严格的资源环境标准。限制开发区域还包括地区开发中的战略预留空间。这是一种基于地区发展中长期战略考虑的积极的自发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按照国家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明确定义,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省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与其他三种主体功能区在特性上存在较大差别。一方面,禁止开发区域是单一功能区,不存在主体功能与次要功能的区别。另一方面,禁止开发区域是特定的地域,不以行政区划为

14、基础。如果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禁止开发区域达到一定比例,这个行政区一般应定位为限制开发区域。五、我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构想基础依据我们 xx 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丽水市东北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80%以上,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 3 条山溪性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个水系,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从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课题研究资料和信息看,作为浙西南生态屏障的丽水市 9 个县被划为限制级别较高的开发区域可能性较大,虽很不利,但从全国或全省的大局来看,无疑是合理的,但从我们 xx 县域的局部而言

15、,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在主体功能区块规划上寻求新突破。第一,xx 县 1503.5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 44.12 万城乡居民,目前尚属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如果不加快发展步伐,而仅仅依靠省财政的转移支付是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关键要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争取将我县的一些可开发区域尽最大努力列入重点开发区,为我县今后的发展留足空间。从全市看,xx 县位于丽水市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潜力大,而且 xx 县是丽缙青率先发展的区域之一,是金衢丽产业带建设的重要承载地之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 xx 县的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把 xx县划为全

16、市的重点开发区域进行考虑是现实的。第二,我县是“浙江绿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质量居全国 2348 个县中第 37 位、全省第 14 位,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评价结果,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优,地表水水质在-类水标准范围之内,城镇区域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农村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一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 97.8%。而且可开发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拥有壶镇、新碧、新建、舒洪四大盆地,尤其是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目前全县还有可开垦土地 8.4 万亩,其中可开垦荒草地 1.3 万亩、园地 4 万亩。从中可看出,我县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状况是好的,环境容量是大的,是有大量空余的,区位特征是独特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强的。按照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确定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基础依据,对于我县而言,大量空余的环境容量是完全能够承载加快发展的压力的。第三,我县现有的产业结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县牢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致力于引导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能够充分发挥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