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120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质学论文:高职煤炭地质专业教学设计及其特色摘要:论文围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煤炭行业对于高职地质人才的要求及中国地质学会2020 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中对地质工作发展的方向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煤炭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整体教学改革方案 ,从地质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等方面论述了高职地质专业的教学设计及其特色。关键词:高职;煤炭地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设计与特色前言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目标。煤炭高等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中,煤炭高职地质专业是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服务于煤炭行业的

2、重要专业之一。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基础能源之一,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因为危险度高、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造成人才大量流失。中国地质学会在2020 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中指出,到 2020 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将会极大,目前国内已探明的煤炭等矿产资源难以满足未来需求。 现实情况是部分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地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亟需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同时矿山因地质情况不明影响着安全与正常生产,而且因矿山开发造成地面塌陷对环境的影响严重危及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客观形势要求必须做好资源勘查与矿山地质工作。多年来,从事矿山地质工作的本科人才留不住,中职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3、,当前急需培养掌握必备的地质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勘查、矿山建设和生产等方面工作的高职人才。地质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专业之一,学院受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委托,组织完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煤炭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整体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确定了高职地质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地构建了课程体系。高职地质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煤田地质勘查技术专业(职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煤田地质与勘查、煤矿建设与生产部门的工作,还能服务于其他地质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知识结构高

4、职地质人才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工作能力的支撑点,并以工作能力来体现。所以必须掌握本专业必备 的职业基础知识及职业技能知识,构建完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高职地质人才应具有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能力;具有较熟练的英文应用能力;具有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地质勘查资料解释、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及说明书的能力;具有从事矿山生产勘探及地质灾害预防方案设计的能力;具有生产一线管理的初步能力等。素质结构良好的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高职地质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和人民,法律意识较强。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

5、职业道德。能安心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不畏艰苦,谦虚好学,踏实肯干。身体健康,心理正常,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能够与他人友好合作。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是知识的载体,课程设置应以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服务的对象为依据。专业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地质部门企事业单位对高职地质人才培养规格最熟悉,是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主要参谋。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职地质人才,我院走访陕西、新疆、河北、安徽、四川、江西等地的相关地质部门,广泛征求对高职地质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煤炭高职矿山地质专业整体教学改革课 题研究成果为指导,将地质专业的教学设计分成课堂教学体系与实践性教学体系两部

6、分。(一) 课堂教学体系职业基础课职业基础课的教学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与大学水准的文化素质。课程设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开设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科学、工程应用文、法律常识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体育等课程。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地质学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功。开设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物探、钻探工艺、地形测量、计算机绘图等课程。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课学习现场地质工作方法,培养学生本专业对应岗位的从业能力。开设煤资源地质、煤田地质勘查技术、水文地质、矿井地质、采煤概论等课程。职业方向课为

7、使学生具有相关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围绕地质行业已经涉及的工程领域,根据知识与能力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设计了职业方向课。开设工程地质、地热资源开发与利用、煤化学、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等课程(见表 1)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相关的课程设计与实习。我院高职地质专业在以能力为主、需要为 准、够用为度的原则下设计的三年教育教学时间合计 125周,2984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1538 学时,占 51.55%;实践教学 1446 学时,占 48.45%,符合教育部对 3 年制高职教学的学时要求,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学设计的特色本教学设计明确了煤炭高职地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还

8、具有下列特征:体现了地质专业教学内容的客观性与直观性地质学以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演化、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等为观测研究内容。地质作用形成的矿物岩石、地层(含矿层) 、构造客观存在于地壳表层,是进行地质教学与研究的依据。为加强教学直观性,利用地质标本和模型做教具的教学时间占课堂学时的 10%以上。体现了地质专业教学特有的实践性国内外地质教学实践证明,实验室实习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地质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安排了充足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在技术人员和教师指导下学习地质学和现场工作方法。普通地质、地质填图、矿井地质及采煤认识实习就是初步训练学生野外和井下地质工作技能的实践教学。毕业实习与

9、毕业设计更是加强地质教学实践环节的体现。体现了课程开设与专业培养的针对性以计算机地质绘图课为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要学习的内容,将课程教学分为2 个环节。 首先进行绘图基础教学,让学生学会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掌握点、线、面的画法及其在平面上的投影等绘制技能。然后学习计算机绘图知识,在构造地质、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等课程设计及实习中规定学生必须应用计算机完成相关绘图作业,以适应现场工作要求。为了增强学生地形测量的能力,强化测量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各人完成一定范围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教学目的。体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必要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

10、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地质工作应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地质行业要围绕解决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与综合利用、环境和地质灾害等重大问题开展工作。目前地质勘查部门已经在公益性地质勘查和商业性地质勘查方面大显身手。为了提高学生的从业技能,教学设计中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方向课,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结语本教学设计经过认真实施达到了培养目标。我院高职地质专业 2005、2006 级毕业生纷纷就业于矿产地质勘查、矿山建设与矿山生产以及城市建设及管理等部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达 98.5%,体现出了我院高质地质专业的办学特色。技能训练项目学期周数学时学分古生物地层 2 1 30 1 构造地质 2 1

11、 30 1 煤资源地质 3 1 30 1 煤田地质勘探技术 5 1 30 1 合计 4 120 4 专业教学研究明确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掌握地质行业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符合专业办学特色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的关键。依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优良的教学实训基地,不断开发课程内容,认真落实教学设计是培养合格高职人才的保证。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做好高职地质专业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参考文献:1中国地质学会 21 世纪中国地质研究分会.2020 年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2陈骏,胡文瑄,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7, (1).3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