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117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一、判断题(每题 1 分,总计 10 分,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内容共七章 60 条,由国土资源部等单位起草和发布(2002 年 8 月 28 日) 。 (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 ( )3. 勘探是对详查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有效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 )4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对于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又具有一定规模的

2、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 ( )5. 一般情况下,工程布置时地表应以岩心钻探为主,浅钻工程为辅,配合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深部应以坑探为主。 ( )6. 普查阶段应通过 1l000012000 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方法手段及系统的取样工程,基本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地表要用系统取样工程进行控制,深都要有工程证实;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 ( )7. 详查阶段应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易选的矿石可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一般矿石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还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 )8. 在详查区内,依据系统工程取

3、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和估算资源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主管部门下达工业指标,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 )9. 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量应满足矿山最低服务年限要求;勘探阶段探明的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要。 ( )10. 各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既是对应关系,又是对等关系。如:详查阶段未做预可性研究提交资源量一定是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 (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总计 20 分)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 预查 、 普查 、 详查 、 勘探 4 个阶段。2. 普查 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

4、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2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包括 水文地质研究 、 环境地质研究 和 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4. 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可分为 可选选(冶)性试验 、 实验室流程实验 、实验室扩大连续实验 、 半工业试验 、工业试验 5 类。 5. 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 简单 (类型) 、 中等(类型) 、 复杂( 类型) 3 个类型。 6. 工程间距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其间距应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 勘查类型 来确定。7. 在普查

5、、详查和勘探 3 个阶段,都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包括:概略研究 、 预可行性研究 和 可行性研究 三个阶段。三、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1. 工程间距一般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 B 。A、直线距离 B、斜距 C、实际距离 D、中心距离2. 普查阶段 C 地质填图和物、化、遥、重等方法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A、1:500 B、1:1 万1:2000 C、1:2.5 万1:5000 D、1:5 万1:2.5 万3.详查阶段对矿区地质构造查明程度、矿体地质查明程度、矿石质量查明程度和矿

6、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程度,以及共伴生矿产评价要求,要达到 C 程度。A、详查查明 B、基本查明 C、大致查明 D、初步查明4.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 C 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A、详查查明 B、基本查明 C、大致查明 D、初步查明5. D 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A、经济的 B、边际经济的 C、内蕴经济的 D、经济意义未定的6. 资源量有 C 类型。A、3 种 B、6 种 C、7 种 D、16 种7. 在进行矿石体重样的采集过程中,每种矿石类型不得少于 A 块。A、2

7、0 B、30 C、40 D、508.预查阶段的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是指对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通过一系列工作方法,圈出可供进一步工作的 C 。A、预查区 B、成矿远景区 C、矿化较大地区 D、普查区9. 预查阶段区域矿产地质踏勘工作的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 B 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A、1:25 万 B、1:20 万1:50 万 C、1:5 万 D、1:2.5 万310 样品的加工应遵循切乔特公式(Q=kd 2)的要求,其中的 d 是指 A 。A、样品最大颗粒直径 B、样品最小颗粒直径 C、样品平均颗粒直径 D、样品过筛直径四、多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1.勘

8、探阶段对矿床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可能要做 AD 研究。A、类比研究 B、概略研究 C、预可行性研究 D、可行性研究2. 内蕴经济资源量有以下 ABCD 哪种类型?A、331 B、332 C、333 D、 (334)?3.矿床工业指标中的矿石质量指标有 AB 。A、边界品位 B、最低工业品位 C、矿床平均品位 D、米百分值4.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 ABCD 等。A、面积 B、品位 C、厚度 D、体重5.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 ABCD 。A、水平断面法 B、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 C、垂直投影地质块段法 D、加权法五、简答题(每题 10 分)1固体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什么?答:矿产勘查

9、最终的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描述矿区地质特征时通常有哪些内容?描述矿体地质特征时通常有哪些内容?答:(1).搜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区域地质和矿区地质资料,对砂矿床还包括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特征。地层:岩性组合、物质组成以及沉积环境与成矿关系等。 构造:应对控制或破坏矿床的主要构造进行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先后次序及分布规律等。 岩浆岩:对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应了解或查明其岩类、岩相、岩性、演化特点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等。 变质岩:对变质矿床应了解或研究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

10、影响因素、相带分布特点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围岩蚀变:应了解或研究矿床的围岩蚀变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2)矿体地质 矿体特征:应研究或控制矿体分布范围、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间关系及氧化带(风化带)的范围等;研究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等;研究成矿后断层对矿体的破坏情况,找出矿体的对比标志,使其合理地有依据的连接。 4矿石特征:包括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特征。 矿石物质组成:包括矿物组成及主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嵌布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应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的蚀变和泥化特征,并研究各类型的性质、分布、所占比例及对加工、

11、选冶性能试验的影响。3划分勘查类型的目的是什么?应根据哪些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答:划分勘查类型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应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4. 写出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能的资源储量类型?其中哪种资源储量类型为只进行了概略研究,未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用编码表示)答:可靠程度为控制的资源储量类型有:(122) ;(122b) ;(2m22) ;(332) ;(2s22) 。 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可靠程度为控制的资源类型有:(332) 。5. 在四个勘查阶段中只做了概略研究,未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性行研究分别提交的资源量一般有哪些类型?(用编码表示)答:预查:(334)? 普查:333+(334)? 详查:332+333 勘探: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