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030702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单元 我们的权益济南六十八中学 王慧第九课 少年的权利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第九课“少年的权利”由“法律的规定”和“联合国的声音”两部分组成。本课是在上一单元对“规则”“法律”概念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法律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学习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生活了解自己所享有的权益。【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法律、认识权利、感受关爱、树立强烈的权利意识。能力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例从相关法律文件中认识未成年人的自身权益。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2、重点是“法律的规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只有了解法律规定,明确自身所享有的权益,才能增强法律意识,为依法维权奠定基础。“法律的规定”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宪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学习这些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复习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第三单元学过的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既而引入:我们是未成年人,我国法律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学们知道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吗?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法律又是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的?这里通过复习提问,联系旧知,启发新知的方式,运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新的主题学习。 这样处

3、理,有利于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方式二(案例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未成年人相关的案例,有条件的可播放一个具体案例视频,然后根据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下列案例可供参考)案例 1:教科书中 70 的案例“我要上学” 。引导学生思考 ;张凡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未成年人拥有哪些权利?案例 2:招收、虐待童工讨论:未成年人能不能打工?为什么不能?在打工过程中老板有什么违法行为?侵犯了学生们什么权利?你还知道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案例 3:2010 年 5 月 14 日,汕头一民办高价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教嗦女童掌掴男童讨论:打人的教师和学生侵犯了未成年

4、人的什么权利?你还知道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哪些权利?此教学环节的基本思路是从具体的生活事件出发,引出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权利”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及法律保 护未成年成 长的重要性。2第一层次:法律的规定第一环节:“我的权益我知道”方式一:展示 5 个事例,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说说未成年人的什么权利得到了保护?事例 1(生命健康权) 、事例 2(专利权) 、事例 3(受教育权)事例 4 赔偿权)事例 5(受教育权、姓2名权)方式二: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保护/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并分析。方式三:小组讨论交流:(1)说说自己出生以来,都享有过哪些权利。 (

5、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伴随着成长,还将享有哪些权利?此环节是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或通 过案例努力创设情境,或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明确自身享有的 权益。第二环节:“法律条文记心间”教师:你知道哪些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搜索法律条文大比拼。从不同的法律文件中检索规定未成年人相关权利的条文。法律名称 权利名称此举是通过竞赛的形式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活动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知道法律保护是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第三环节:“特殊保护多骄傲”教师引导:在众多的法律中,有一部为保护 18 岁以

6、下未成年人而专门制定的法律。(课件)呈现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结合资料和课本内容思考:未成年人享有的权益与成年人权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环节,帮助学生更清楚 认识自身权益及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 护,从而增 强法律观念。3联合国的声音(课件)呈现来自联合国的声音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之权利清单组织学生比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具体内容,补充权利清单的内容。书写感受我与权利清单并小组交流,以增强学生珍惜权利的意识。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1搜集并展示与未成年人权益相关的案例。2下载播放与未成年人权益相关的视频。课件使用目的:“法律规定” 这一内容较枯燥

7、,通过案例视频的展示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更深刻、生动地了解自身权益,知道法律保 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的重要手段,以增 强法律意识。三、教学资料要求1与未成年人权益相关的案例。案例(1):河南一女教师王秀敏,以亲戚为名召集学校女生暑假到工厂打工,许诺每天只干 8 小时活,管吃管住,月基本工资 750 元。可初一学生小妍说,她们每天每天上班 16 个小时,没有双休日,不许外出,干活慢一些就要挨骂。学生小芝的手上涂满紫药水,手心手背都烂得不成样子了,也不敢休息。后家长举报,司法机关对此教师和这家工厂进行了处罚。 (生命健康权)案例(2):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计划免疫工作,少

8、年儿童患各种传染病的人数大大减少。以白喉、百日咳、麻疹、小儿麻痹 4 种病的统计为例, 1978 年患病人数是 360.6 万,1996 年是 7.9 万,减少 352.7 万人,1978 年死亡人数为 12766 人,1996 年是 173 人,减少了 12593 人。到 1995 年,我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实现以乡为单位达到 85,从 1994 年 10 月以来,全国未发现新的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的病例。 (生命健康权)案例(3):四川特钢一中的曾芸芸的同学,她在小学念书时,一次,不小心把铅笔芯弄断,耽误了测验时间,影响了成绩。于是,她就想制造一种不断芯、可装很多笔芯的笔。后来,

9、她经过多次研3究试验,设计出了“自动铅笔多芯器” ,并且将设计图纸、模型和专利申请书寄送到国家专利局。经过审查验证, “自动铅笔多芯器” ,完全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专利原则。1995 年 12 月,曾芸芸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实用新型证书。(专利权) 案例(4):有一个不满 6 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身亡,由于他父母生前参加了人寿保险,出了事故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像这么大的事情,小孩子是办不了的,所以,他的监护人奶奶就帮助他找保险公司,经过交涉,这个孩子得到了应得到的赔偿。 (赔偿权)案例(5)齐玉苓(原名齐玉玲)和陈晓琪都是滕州八中毕业生。当年陈晓琪在中专预选

10、考试中被淘汰,齐玉苓则通过了预选考试,取得了报考统招及委培的资格,并于同年被济宁商校财会专业录取为委培生。没想到的是,由于滕州八中没有把这一结果通知到齐玉苓本人,陈晓琪在其父陈克政的一手策划下,领取了录取通知后以“齐玉玲”的名义进入济宁商校就读,毕业后又以齐玉苓的名义被分配到中国银行滕州市支行工作至今。由于被陈晓琪冒名顶替,齐玉苓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第二年中考惨遭失败。1993 年 8 月到邹城市劳动技校就读,后被分配到山东鲁南铁合金总厂工作,自 1998 年 7 月以来,有相当一段时间下岗待业。 (教育权、姓名权)2未成年人的主要合法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

11、誉权、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著作权、专利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受教育权。 3与未成年人权益相关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婚姻法、收养法、民法通则等4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第 9 条儿童有跟父母一起生活并保持联系的权利,国家应保护这种联系。第 12 条与儿童有关的事情,儿童有权发表意见。第 15 条儿童有组织兴趣小组等各种社团,以及聚会活动的自由。第 18 条父母又养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应提供适当的育儿机构协助父母。第 20 条国家应给脱离家庭的儿童提供特

12、别保护和帮助,并设立适当的机构提供照顾。第 21 条国家应在考虑儿童最大利益的基础上安排收养。第 23 条残疾儿童有权获得特别照顾,国家应提供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使残疾儿童更好参与社会生活。第 26 条儿童有权获得适当的社会保障或保险。第 28 条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应确立儿童完成小学义务教育,并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更高教育。第 29 条教育目的是充分发展儿童的个性和才智,培养儿童成为生活积极的成人,培养儿童对父母、基本人第 31 条儿童有权参加一切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第 32 条国家应规定儿童工作的最低年龄,保护儿童不从事有害身心健康的工作和不受经济剥削第 40 条触犯法律的儿童有权获得尊重

13、其人格和价值的待遇,国家对儿童应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法。4第十课 谁为我们护航第 1 课时 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第十课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涉及的四大保护内容, 由“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以及“司法保护”四部分组成。本课主要学习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通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这些基本内容,使学生知道未成年人应该受到哪些方面的保护,并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依法维权的能力。本课不仅仅停留在法律的层面上,还贯穿未成年人的责任、处理个人权益与父母的冲突的“两难”问题,以及师生关系等道德心理问题。【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感受国家、家庭、

14、学校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保护和关怀,自觉接受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初步树立起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观念。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分析发生在自己生活及周围的各种权益侵害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认识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知识目标: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的含义,初步了解法律在这两个领域中赋予未成年人的各种权利的含义、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面对各种侵权行为,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维权的方法;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剧变的时期,自我意识飞速发展,但法律意识淡薄,了解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依法维权尤

15、其必要,也是本课落脚点。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由于初中生对于权利义务的一致性缺乏了解,因此在这个问题上难免产生一些错误想法。【教学建议】1导入:方式一(复习导入)根据第九课所学知识,请学生列举未成年享有哪些权益?教师引导: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实现?谁为我们护航?从而导入主题。方式二(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法律托起祖国的希望 ,让学生畅谈感受,从而导入新课方式三(案例导入)播放招收童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从而导入新课。2家庭保护:第一环节:大家谈:感恩父母关爱,感受家庭保护在学

16、生畅谈的基础上,教师屏示家庭保护的含义和内容。第二环节:青春心锁屏示:课本 P75 案例“保护我的心灵绿地”活动(1)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我”和“妈妈” ,表白当时的心情孩子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日记属于个人隐私,不争得子女同意,父母无权翻看子女日记,否则侵犯隐私权。妈妈的心情: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和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5活动(2)如何处理“爱”的冲突,揭开青春的心锁,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并评出最佳处理方法和最佳表演奖。通过以上两个活动,既让学生明确自身 权益,同 时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苦心,促进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并在此基 础上学会处理问题的合理方式。第三环节:辍学风波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 P76 案例:家长侵犯了孩子的什么权利?结果如何?说明什么?帮助学生了解“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的规定。第四环节:一份呼吁书方式一:播放 flash孤独.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