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025669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结构 】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影响小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 鲜卑族拓跋部 的崛起与强大 (由游牧到定居农耕 ;建立政权定都平城 )2、 北魏统一北方 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 (439年 )3、拓跋珪的汉化改革,开始了封建化进程。4、各 民族相互融合 的历史趋势出现5、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民族歧视政策 ;宗主督护制 )6、 冯太后与孝文帝 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二、改革的内容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一)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2、均田制国家 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 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

2、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2)前提:1)主观目的:3)内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4)性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5)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均田制的局限性A、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土 地不均依然存在 。(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B、随着人口的增多, 人地矛盾突出 。C、 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3、设立三长制:1)目的: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邻长 里长 党长3)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

3、收赋税,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认识由 “ 宗主督护制 ” 到 “ 三长制 ” 的变化农民宗主北魏政府农民邻长里长党长北魏政府州郡4)影响: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 直接 掌握的编户,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 中央集权 , 有利于国家征收 赋税和徭役。4、推行新的租调制 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含义:租 是农民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调 是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绢帛 作用:A、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B、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二 )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1、迁都洛阳( 1)原因平城保守势力

4、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 “ 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 “ 南齐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北魏南齐(二 )中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 ,实行汉制、移风易俗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2)迁都洛阳的意义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全方位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改穿汉服5)改行汉制4)改说汉语3)提倡与汉族通婚2)改用汉姓

5、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和个体的封建化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小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禁止官吏贪赃枉法。结果使吏治有所好转。 推行均田令。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进,它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执行改 “ 宗主督护制 ” 为 “ 三长制 ” 。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国家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推行新的租调制。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的混乱现象,使人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

6、调收入大为增加。 迁都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 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三、改革的影响1、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改革适应了中原文明的需要,有利于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恢复和发展。均田制给农民以土地,租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三长制限制了贵族对农民的剥削,( 1)原因 农业生产发展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

7、西晋太康年间还要多出一倍。 手工业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现青瓷 商业日趋活跃重新铸造铜钱,货币交易代替实物交易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出土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 2)表现三、改革的影响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三、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改革有那些有利条件?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政治上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

8、度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北魏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1、必然性总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当堂达标-提高从这开始一、有人认为: “ 北魏建国后,部落解体

9、进入奴隶社会。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奴隶制度使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倒退二千年。 ” 你同意吗?简要说明你的理由。不同意。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拓拔珪、拓拔焘等的汉化改革,开启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进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采纳汉族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等,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改革使北魏适应了黄河流域的封建生产方式。 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人民生活大大丰富,人民生活大大加强,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10、?1、原因: 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内容全面 ,措施得力 .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认识: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1.背景:商 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 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2.内容:商 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

11、地买卖;孝 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实质:商 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 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三、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本课小结: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特点和措施1、前期: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2、后期:迁都、典章制度、生活方式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 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课堂检测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D恢复和发展经济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迁都洛阳 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 说汉话 改汉姓 A、 B、 C、 D.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 ,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整顿吏治 B. 与汉族通婚 C. 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北魏颁布均田令,推动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A地主停止土地兼并 B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C政府减少财政收入 D北方各族掌握了农耕拄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